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然石佛與巨型“佛”字

天然石佛與巨型“佛”字

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 有著眾多奇異的地質地貌, 喀斯特地貌就是其中一種。 喀斯特地貌是指可溶性岩石受流水的溶蝕和相伴的機械作用而形成的一種奇特的地貌景觀, 如石芽、石溝、石林、峰林、落水洞、漏斗、喀斯特窪地、溶洞、地下河等。 在喀斯特地貌的發育地區, 往往奇峰林立但缺乏地表水, 地下水系卻比較發達。 在我國的廣西、貴州和雲南等地廣泛分佈著這種喀斯特地貌。 除此之外, 北京市郊的十渡自然風景區也有喀斯特地貌的廣泛發育, 形成了非常獨特而神奇的地貌景觀,

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旅遊開發價值。

在十渡鎮平峪村附近的山澗裡有一座形象逼真的石佛, 據說是由當地的一位羊倌在跌下數十丈深的山澗後發現的。 石佛在崖壁腳下, 五官俱全, 眉須分明, 雙手在腹前交叉。

石佛全身長滿了青苔,

猶如袈裟, 沒有被青苔覆蓋的上部裸露部分正好是石佛的面部五官。 在石佛的眉毛和嘴唇部位還生有少許青草, 就像是長眉和鬍鬚一樣。 經過相關專家的研究, 這尊石佛是由上水石夾雜鐘乳石的碎塊堆積而成的, 石佛的兩臂和雙手也是鐘乳石的碎塊。 石佛形成的過程猶如下述:從石灰岩縫隙中滲出的流水發生碳酸鈣沉澱, 從而在山澗裡堆積形成了類似於佛像的石柱;鐘乳石的碎塊隨流水滾動, 滑落堆積在了山澗, 形成石佛的手臂;因為它形成在陰暗潮濕的地方, 所以上面長滿了青苔。

除此之外, 在十渡風景區還有一座龍山。 在它的一處崖壁上居然有一個蒼勁有力的“佛”字, 高度可達三米以上, 寬度也有兩米左右。 從遠處看, 這個巨大的“佛”字非常清楚, 尤其是在雨後更是清晰異常。 這個巨大的“佛”字是怎麼形成的呢?其實, 這個“佛”字和上面介紹的石佛一樣, 也是在喀斯特地貌的獨特作用下形成的。 專家介紹說, 這個“佛”字是雨水沿著岩石的節理裂隙面溶蝕風化後形成的自然痕跡。

龍山的岩石屬於白雲岩, 這種岩石容易被溶入了二氧化碳的雨水所溶蝕, 從而形成各種花斑和不規則的圖案。 能夠自然溶蝕形成“佛”字, 確實是非常巧合了。

十渡自然風景區還有其他許多有趣的地質地貌奇觀, 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創造,

是喀斯特地貌帶給我們的巧合與驚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