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放學後,別急著催寫作業,做好這幾件事,孩子成績穩步提高!

第一個最重要的方法是“讓孩子當老師, 主動學習”。 小編有這樣的經驗, 上高中的時候, 我是化學課代表, 數學成績也可以, 高一的時候老師就會找幾個同學來上講臺上講題, 我講過幾次, 還有高二的我也經常組織同學上講臺講題。 在講題之前你一定會好好預習, 多個思路考慮問題, 可會有非常深刻的印象, 如果在講題過程中, 同學有更簡單的方法了, 也會讓我們受益匪淺。

很多父母聽到這裡可能會說:每天下班回來家裡還有一堆事要忙呢, 我哪有時間聽孩子再講一遍啊!再說了, 有那個時間, 還不如讓孩子早點做作業呢。 其實就是這樣的想法, 才拉開了孩子之間的差距。

可能很多父母一回到家, 看到孩子第一句話就是:“作業寫完了嗎?沒寫完趕緊去寫!”殊不知, 這句話帶給孩子的心理暗示可能是:“難道你們只關心我的作業嗎?”現在的孩子接觸新事物比較快,

也比較早熟。 而一旦孩子覺得父母不愛他了, 不關心他了, 他便會通過寫作業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等行為來和父母對抗, 以達到吸引父母注意的目的。 這樣做的後果, 既影響了孩子的學習, 也影響了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感情。 而優秀父母, 就會像上面故事中提到的農民父親一樣, 認真傾聽孩子講述他在學校學到的東西, 讓孩子來當老師。 孩子在當老師的過程中, 會自然地把當天學到的內容重新在腦海中過一遍, 既加深了印象, 也能很好地梳理下知識點, 為一會兒做作業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重點是, 孩子通過“當老師”, 可以獲得學習的成就感, 充分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最終產生主動學習的動力。

當孩子開始懂得主動學習時,

他的比較物件就不再是別人, 而是他自己。 每當他進步一點點時, 都會獲得足夠的成就感, 然後再由成就感產生更大的動力去學習, 由此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使孩子能夠不斷進步, 越來越好。

某知名老師曾用兔子和胡蘿蔔來比喻孩子的學習。

當你拿著胡蘿蔔在兔子面前奔跑時, 兔子也會不斷地往前跑。 就好像父母告訴孩子, “你為什麼要好好學習呢?因為這樣才能進重點學校, 將來才有好的工作, 有好的收入。 ”這是別人在用外界的誘惑來驅使孩子向前, 只是學習的初級境界。 如果誘惑消失了, 那孩子就會停下腳步。 而更好的狀況是, 沒有胡蘿蔔, 兔子也會往前跑。 為什麼呢?因為這只兔子熱愛奔跑!它覺得在奔跑當中獲得很多的成就感, 不管胡蘿蔔或其他外界的誘因存不存在, 它都會自動自發地往前跑。 放到孩子的學習上就是, 不需要父母每天在孩子耳邊嘮叨學習有多麼多麼重要, 你只有好好學習才能怎麼怎麼樣。 不用父母嘮叨, 孩子自己就想要學習更多的知識。

這, 則是最佳的學習境界。 因為自身能從學習新知中感受到樂趣而學習!

讓孩子“當老師”, 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 讓孩子愛上學習。

請關注小編, 還會持續更新其他心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