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就算忘記全世界,也不會忘記你

1、

16日晚, 南京一位90多歲的老奶奶冒雨為兒子送飯, 不慎迷路還摔倒, 趕到的民警發現老人拿塑膠袋套著的鍋裡, 是剛剛為大兒子炒好的他最愛吃的蝦子炒茭白。 她的兒子告訴民警, 她患有輕微的阿爾茲海默症, 可兒子愛吃的菜, 她一直記得。

網友:她忘記了全世界, 卻未忘記愛你。

2、13年央視一則公益廣告《關愛老人——打包篇》, 改編自一個真實故事。

爸爸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症, 記憶力越來越差, 忘記了很多事情, 甚至當兒子回家, 老人並沒有認出兒子, 甚至連自己剛做過的事情, 有沒有吃過飯都記不得了。

兒子帶他外出吃飯, 盤子剩下兩個餃子, 爸爸竟然直接用手抓起餃子放進口袋。 兒子看到, 立刻抓住了爸爸的手, 又羞又急地問:“爸, 你幹嘛?”這時, 已經說不清楚話的父親卻吃力地說:“這是留給我兒子的, 我兒子最愛吃這個。 ”

爸爸的回答讓兒子愣住了, 原本以為爸爸已經忘記了一切, 可是他卻從未忘記對兒子的愛。

3、

音樂家Clive Wearing被永恆的困在了1985年3月29號的5到10分鐘裡。 每過幾分鐘他的記憶會被刷新, 不知道過去幾分鐘發生了什麼, 或者, 不知道過去幾分鐘真的存在過。

他忘記了全世界, 卻依然對妻子情有獨鍾。

每次見到妻子的時候都以為他們是多年重逢, 會像個孩子一樣上前緊緊擁抱她並跟她說 I miss you so much, 然後5到10分鐘之後記憶刷新, 表示又是多年來第一次見到妻子。

無數次遺忘, 又無數次愛上。 後來每次重新開啟記憶, Clive會記錄下來當時的隻言片語:“我醒了”、“第一個想法:我永遠愛Deborah”。

有很多人遺忘了很多事情, 卻永遠不會忘記心底最重要的人。 愛你, 是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事。

4、

2016年我曾於安徽一小鄉鎮落腳, 鎮上店面不多, 娛樂設施也很少, 7、8點便早早熄了燈。 某一晚臨時有事出門, 看見不遠處的小店圍了不少人, 出於好奇也湊了上去。 中間是一個老爺爺, 正蹲坐在商店門口的玩具車旁, 嘴裡不停念叨著:蕙蘭怎麼還不來啊。

周邊人耐心地解釋著:蕙蘭已經走了,

快回家吧。 老人搖搖頭說:我要等蕙蘭, 她說要帶我坐玩具車的。

原來老人姓周, 年近八十, 去年患了阿爾茲海默症, 已經記不得過去大部分的事情, 有時候連自己家都會忘記在哪。 老伴蕙蘭已經去世多年, 但是老人依然記得當初老伴臨走那一年對他說的話:等我身子好了, 我們一起去坐玩具車。

我不記得我在哪兒, 我不記得回家的路, 但我記得, 你說來, 那我一定會等。 所謂幸福大概就是這樣, 你陪我一生, 我念你一世。

5、

然而這個世界並不是完美的, 我們一直在為很多事情忙碌、追逐, 瑣碎的生活將愛分割成一片片, 我們忘了我們所愛的人, 也忘了關心那些一直默默愛著我們的人。

據統計, 中國目前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人有900多萬,

每年新發病例超過30萬, 75歲至85歲的人群中, 約有17%會患認知障礙, 85歲以上的人群, 患病率高達30%。 而目前臨床使用的藥物僅能相對減輕症狀, 尚無有效治療手段讓阿爾茲海默症病人痊癒。

在我所接觸的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高齡老人中, 大多數老人記憶力會嚴重下降,甚至忘記會忘記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名字,忘記如何完成日常生活動作。家庭成員在病發初始的時候並未過多的關注,而當老人病症加深時,所做出的行為,如買東西忘記付錢、炒菜放了兩次鹽、煤氣忘了關、生活自理能力出現障礙,家人、朋友會因症狀行為產生恥感。

在醫學知識相對欠發達的地區,子女並不主張老人去醫院看,就喪失了早期干預、早期治療這麼個機會。在許多患病留守老人中,他人的關愛和子女的慰藉,已成為絕大多數老人的奢望。

每年的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茲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題是“Remember me”。

6、

龍應台在《目送》裡寫到: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另一邊,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

從幼時外出上學到如今外地工作,長輩于我,更多的是電話線的兩端。每每電話抱怨完生活中的煩惱,末了問及爺爺身體可好時,爸媽總會搶著回答我:身體很好,在外勿用掛念家裡。直至元旦回家,才知爺爺因病已記憶下降、聽力衰退,見我回去,爺爺偷偷將我拉到一邊,塞給我已經過了保質期的糖果和牛奶。

父母與子女的羈絆,從來都是無法言明、理清的。父母的固執和子女的成長,往往會形成新老一輩的不理解。以至於子女不停回望時,見到的只是父母與自己漸行漸遠的生命軌跡。

而從蹣跚學步,到羽翼漸豐,子女的成長是傾注著父母所有的耐心、期盼、汗水和愛。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此後才漸漸從長輩那些一切都好的話語中,嗅出一絲他們衰老已至的頹然氣息。

我們走向遠方的時候,他們在原地一天天老去。病症襲來時,他們仍倔強地站立成鏗鏘的背影,告訴我們,勿念,一切安好。

而如果還有機會、還有時間,即便背影漸行漸遠,也請一定要追上他們,好好陪伴餘生,告訴他們:不管多遠、多久,會一直記得愛著他們。所愛隔山海,山可翻,海可平。

—————— end ——————

大多數老人記憶力會嚴重下降,甚至忘記會忘記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名字,忘記如何完成日常生活動作。家庭成員在病發初始的時候並未過多的關注,而當老人病症加深時,所做出的行為,如買東西忘記付錢、炒菜放了兩次鹽、煤氣忘了關、生活自理能力出現障礙,家人、朋友會因症狀行為產生恥感。

在醫學知識相對欠發達的地區,子女並不主張老人去醫院看,就喪失了早期干預、早期治療這麼個機會。在許多患病留守老人中,他人的關愛和子女的慰藉,已成為絕大多數老人的奢望。

每年的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茲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題是“Remember me”。

6、

龍應台在《目送》裡寫到: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另一邊,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

從幼時外出上學到如今外地工作,長輩于我,更多的是電話線的兩端。每每電話抱怨完生活中的煩惱,末了問及爺爺身體可好時,爸媽總會搶著回答我:身體很好,在外勿用掛念家裡。直至元旦回家,才知爺爺因病已記憶下降、聽力衰退,見我回去,爺爺偷偷將我拉到一邊,塞給我已經過了保質期的糖果和牛奶。

父母與子女的羈絆,從來都是無法言明、理清的。父母的固執和子女的成長,往往會形成新老一輩的不理解。以至於子女不停回望時,見到的只是父母與自己漸行漸遠的生命軌跡。

而從蹣跚學步,到羽翼漸豐,子女的成長是傾注著父母所有的耐心、期盼、汗水和愛。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此後才漸漸從長輩那些一切都好的話語中,嗅出一絲他們衰老已至的頹然氣息。

我們走向遠方的時候,他們在原地一天天老去。病症襲來時,他們仍倔強地站立成鏗鏘的背影,告訴我們,勿念,一切安好。

而如果還有機會、還有時間,即便背影漸行漸遠,也請一定要追上他們,好好陪伴餘生,告訴他們:不管多遠、多久,會一直記得愛著他們。所愛隔山海,山可翻,海可平。

—————— end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