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煙臺人遊煙臺,這個週末去探訪“初心”

魯網煙臺10月20日訊依舊喧囂的鬧市, 那條回家的路已經走了千百遍, 路邊的店面如走馬燈般新舊交替, 在這物質豐富的年代裡, 關於理想的概念變得越來越模糊。

直到有一天, 我們踏上尋訪紅色足跡的完全不同的一條路。 這條路顛簸崎嶇, 或者延伸至大山深處, 或者蜿蜒到村落的盡頭, 沒有喧囂和繁華, 濃濃綠意和潺潺溪水便是這條路的整體節奏;在這條路上, 我們感歎著前輩們腳力的神奇, 感受著小米加步槍的艱辛, 體味著鄉親們在亂中東躲西藏的煎熬……這條路是一處沒有圍牆的紅色課堂,

這條路是一次價值昇華的精神之旅。

英雄故里——楊子榮紀念館

牟平城南文興路一直向南, 道路漸漸由寬變窄, 車輛從寬敞的柏油馬路駛進綠蔭夾道的鄉間小路, 頓時放慢了速度, 路兩旁枝繁葉茂掩映下的農莊田野像一幅山水畫舒展在路人面前。

隨著導航傳來的清脆聲音, 楊子榮紀念館近在眼前。 紀念館坐落在牟平區文化街道嵎岬河村——“全國特級偵察英雄”楊子榮的故鄉, 建築面積4965平方米, 比預期想像得要恢弘壯觀許多, 那尊高大莊嚴的楊子榮雕像不禁讓人聯想到影視劇裡那個鐵骨錚錚又不乏機智的“雪原英雄”。

迫不及待地踏上那片連綿不絕的臺階, 期待傾聽英雄故事的心從未如此急切。

“他, 生能剿匪, 死能震敵。 毛主席為之動情, 周總理為之牽掛。 一部小說使其家喻戶曉, 一場京劇使其名揚四海。 ”講解員為英雄紀念館的開場白, 讓人激動、讓人深思、讓人沉浸在林海雪原的剿匪畫面中無法自拔。

楊子榮紀念館凸顯了“忠誠、擔當”的革命精神, 通過大量的圖片、實物, 輔以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分為“英雄故土英雄人、生死線上受煎熬、走上革命路一條、時刻聽從黨召喚、大智大勇鬥匪頑、抛灑熱血寫春秋、英雄傳奇滿天下、總理親問英雄事、遍地英雄下夕煙”九個部分,把英雄楊子榮從參軍到犧牲的短短520天的事蹟全面而系統地展現在後人面前,讓孩子們在這裡不僅能真實感受到70多年前戰爭激烈和險惡,更能體會到英雄和榜樣帶給後人的力量,真正體現了紅色旅遊的教育意義。

打響膠東抗戰的第一槍——膠東抗戰第一槍紀念館

雷神廟大街601號,那一排黑瓦紅門的低矮平房靜靜佇立在藍天松柏之間,祥和而寧靜。馬路的對面是一處寬闊的廣場,老人和孩童正在悠閒的納涼嬉戲,寧靜安詳的場景下,總讓人不忍心去回憶那場慘烈而悲壯的雷神廟戰鬥。

那張被射擊了138個彈孔的鐵皮雨搭子此時正靜靜躺在展覽館中,鏽跡斑斑與觸目驚心的彈孔警醒著每一個來此瞻仰的後人——如今的和平是前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79年前,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在這裡打響,20幾個年輕的共產黨員和戰士,面對數倍於己的日寇奮戰了七八個小時,他們用青春和生命譜寫了一曲革命英雄主義凱歌。在這個建于明朝的四合院式的廟宇裡,那場在膠東打響的抗戰第一槍,無疑再次加重它的滄桑和厚重。戰鬥中年僅30歲的膠東特委書記理琪同志犧牲了,但他的精神卻激勵戰士們取得了中國人民最終的解放和勝利。

一幅幅戰鬥畫面,一件件戰鬥遺物,使膠東抗戰第一槍打響時的畫面從未如此清晰過。不錯,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紀念館通過6個展廳,多幅油畫、照片、抗戰遺物將膠東第一場抗日戰鬥的慘烈和悲壯真實地展現在後人面前,激勵後人不忘國恥,喚起青少年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讓子孫後代銘記歷史,繼承和發揚堅韌不拔、樂觀向上的抗戰精神。

全民抗戰專題民間博物館——煙臺愛國軍事主題展覽館

我們之所以更愛我們的祖國,因為我們的民族曾經深受戰爭的荼毒,所以我們更懂得和平的珍貴。

作為山東省第一座全民抗戰專題民間博物館,煙臺愛國軍事主題展覽館共分為上下兩層,館內面積達2200多平方米,展出了大量珍貴歷史照片和文史資料及戰爭期間的文物,其中以膠東人民抗戰為主覆蓋全國,可讓參觀者整體瞭解膠東抗戰歷史。

展品大多展現了從1927年到1936年的中國土地革命的工農紅軍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農民主政權進行土地革命戰爭的重要歷史內容。另外,從1931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抗日戰爭期間的紅色珍貴文物達萬餘件,該館現共展出3000餘件展品,其中187件為國家一級文物。

目前,煙臺愛國軍事主題展覽館被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被中國收藏家協會紅色收藏委員會授予“紅色收藏展覽館”;被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文化產業委員會授予“中國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此外,該館已向煙臺市科協申報並成為“煙臺市級科普教育基地”,正在申報“煙臺市中小學研學旅行基地”“煙臺市中小學實踐基地”,不失為孩子們接受紅色教育的重要去處。

輔以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分為“英雄故土英雄人、生死線上受煎熬、走上革命路一條、時刻聽從黨召喚、大智大勇鬥匪頑、抛灑熱血寫春秋、英雄傳奇滿天下、總理親問英雄事、遍地英雄下夕煙”九個部分,把英雄楊子榮從參軍到犧牲的短短520天的事蹟全面而系統地展現在後人面前,讓孩子們在這裡不僅能真實感受到70多年前戰爭激烈和險惡,更能體會到英雄和榜樣帶給後人的力量,真正體現了紅色旅遊的教育意義。

打響膠東抗戰的第一槍——膠東抗戰第一槍紀念館

雷神廟大街601號,那一排黑瓦紅門的低矮平房靜靜佇立在藍天松柏之間,祥和而寧靜。馬路的對面是一處寬闊的廣場,老人和孩童正在悠閒的納涼嬉戲,寧靜安詳的場景下,總讓人不忍心去回憶那場慘烈而悲壯的雷神廟戰鬥。

那張被射擊了138個彈孔的鐵皮雨搭子此時正靜靜躺在展覽館中,鏽跡斑斑與觸目驚心的彈孔警醒著每一個來此瞻仰的後人——如今的和平是前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79年前,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在這裡打響,20幾個年輕的共產黨員和戰士,面對數倍於己的日寇奮戰了七八個小時,他們用青春和生命譜寫了一曲革命英雄主義凱歌。在這個建于明朝的四合院式的廟宇裡,那場在膠東打響的抗戰第一槍,無疑再次加重它的滄桑和厚重。戰鬥中年僅30歲的膠東特委書記理琪同志犧牲了,但他的精神卻激勵戰士們取得了中國人民最終的解放和勝利。

一幅幅戰鬥畫面,一件件戰鬥遺物,使膠東抗戰第一槍打響時的畫面從未如此清晰過。不錯,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紀念館通過6個展廳,多幅油畫、照片、抗戰遺物將膠東第一場抗日戰鬥的慘烈和悲壯真實地展現在後人面前,激勵後人不忘國恥,喚起青少年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讓子孫後代銘記歷史,繼承和發揚堅韌不拔、樂觀向上的抗戰精神。

全民抗戰專題民間博物館——煙臺愛國軍事主題展覽館

我們之所以更愛我們的祖國,因為我們的民族曾經深受戰爭的荼毒,所以我們更懂得和平的珍貴。

作為山東省第一座全民抗戰專題民間博物館,煙臺愛國軍事主題展覽館共分為上下兩層,館內面積達2200多平方米,展出了大量珍貴歷史照片和文史資料及戰爭期間的文物,其中以膠東人民抗戰為主覆蓋全國,可讓參觀者整體瞭解膠東抗戰歷史。

展品大多展現了從1927年到1936年的中國土地革命的工農紅軍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農民主政權進行土地革命戰爭的重要歷史內容。另外,從1931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抗日戰爭期間的紅色珍貴文物達萬餘件,該館現共展出3000餘件展品,其中187件為國家一級文物。

目前,煙臺愛國軍事主題展覽館被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被中國收藏家協會紅色收藏委員會授予“紅色收藏展覽館”;被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文化產業委員會授予“中國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此外,該館已向煙臺市科協申報並成為“煙臺市級科普教育基地”,正在申報“煙臺市中小學研學旅行基地”“煙臺市中小學實踐基地”,不失為孩子們接受紅色教育的重要去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