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十九大進行時」敲黑板!關於十九大報告這四個重磅新概念,人民日報的解讀來了

喜迎十九大、爭創新業績

一、新時代

【判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解讀】

報告開宗明義就提出, 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

對於這個新時代, 報告的定義是“五個時代”:

一、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

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

三、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

四、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

五、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這“五個時代”, 包括的內容非常豐富, 其中的關鍵字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共同富裕、民族復興、世界舞臺。 這五個關鍵字, 回答是這樣的五個問題:

我們要走什麼樣的道路?我們要建設什麼樣的國家?我們要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我們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我們要做出什麼樣的貢獻?

二、新思想

【判斷】

“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解讀】

報告中說, “時代是思想之母, 實踐是理論之源。 ”基於“新時代”的判斷, 也應該有“新理論”。 過去五年,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回顧過去,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 有兩次“飛躍”。 第一次是“飛躍”, 產生了毛澤東思想。 第二次“飛躍”, 則產生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這兩次飛躍, 回答了中國為什麼要革命、為誰革命、靠誰來革命、怎樣進行革命等重大問題;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建設什麼樣的党、怎樣建設黨, 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

而對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判斷是, 這是“重大理論創新成果”, 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 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樣一個系統的回答, 針對的則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曾把世界社會主義500年, 分成6個時間段:

①空想社會主義產生和發展,

②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③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勝利並實踐社會主義,

④蘇聯模式逐步形成,

⑤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的探索和實踐,

⑥我們黨作出進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可見, 中國現在站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最前沿,

中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命運, 我們有必要、有責任在理論上不斷進行探索、總結和深化。

或許, 我們站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站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歷程中看, 才更能理解這一新思想的意義。

三、新矛盾

【判斷】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解讀】

1981年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說法,認為這個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從形成這個判斷,到現在已經過去了36年。現在,中國的發展已經發生了歷史性變革。這樣的變化,讓矛盾的兩方面都不同了:

先看人民需求這一方面。溫飽問題解決了,全面小康也要建成了,“美好生活”不僅包括吃飽穿暖,更是吃好穿好行好住好,而且還有“非物質”的需求,比如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

再看社會生產這一方面。我國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社會生產力水準總體上顯著提高,很多方面都進入了世界前列。現在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主要矛盾的兩方面,都已經不僅僅是經濟發展的領域,而是拓展到了社會發展的領域,這也意味著未來對社會發展、社會建設,我們會更加重視、著力更多。

四、新目標

【判斷】

“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解讀】

從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提出“兩個一百年”,對於這兩個時間節點要達到的目標,不斷與時俱進進行著調整。十八大以來,我們提出的是要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現在,這一目標變得更加深刻。我們要建成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顯示出強大的決心和信心。報告提出,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現在,這一目標也變得更加豐富。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之外,又增加了“美麗”。這一增加,圍繞的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這“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強化的是新發展理念中“綠色發展”的提法。

對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報告中是這樣定義的:

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

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

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這樣的奮鬥目標,又分解成“兩個十五年”。從2020年到2035年這個15年,目標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目標是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

可以說,這是百年來中國孜孜以求的,是億萬人民心心嚮往的。我們走過了獨立自主、艱苦創業的時代,走過了改革開放、快速發展的時代,今天,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將要走向的,是一個國家強大、民族復興的時代。

三、新矛盾

【判斷】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解讀】

1981年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說法,認為這個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從形成這個判斷,到現在已經過去了36年。現在,中國的發展已經發生了歷史性變革。這樣的變化,讓矛盾的兩方面都不同了:

先看人民需求這一方面。溫飽問題解決了,全面小康也要建成了,“美好生活”不僅包括吃飽穿暖,更是吃好穿好行好住好,而且還有“非物質”的需求,比如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

再看社會生產這一方面。我國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社會生產力水準總體上顯著提高,很多方面都進入了世界前列。現在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主要矛盾的兩方面,都已經不僅僅是經濟發展的領域,而是拓展到了社會發展的領域,這也意味著未來對社會發展、社會建設,我們會更加重視、著力更多。

四、新目標

【判斷】

“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解讀】

從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提出“兩個一百年”,對於這兩個時間節點要達到的目標,不斷與時俱進進行著調整。十八大以來,我們提出的是要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現在,這一目標變得更加深刻。我們要建成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顯示出強大的決心和信心。報告提出,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現在,這一目標也變得更加豐富。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之外,又增加了“美麗”。這一增加,圍繞的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這“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強化的是新發展理念中“綠色發展”的提法。

對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報告中是這樣定義的:

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

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

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這樣的奮鬥目標,又分解成“兩個十五年”。從2020年到2035年這個15年,目標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目標是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

可以說,這是百年來中國孜孜以求的,是億萬人民心心嚮往的。我們走過了獨立自主、艱苦創業的時代,走過了改革開放、快速發展的時代,今天,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將要走向的,是一個國家強大、民族復興的時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