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厲害了我的嘉:凝聚轉換發展新動能 走出產業轉型新路子

嘉峪關, 中外聞名。 它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 明代萬里長城西端起點。

伴隨中國“一五”時期重點項目“酒泉鋼鐵公司”的建設, 我市成為西北地方最大的鋼鐵生產基地, 之後逐步發展為一座新興的現代化城市。 長期以來, 這座城市對企業的依賴度極高。 坊間甚至比喻它是:躺在“酒鋼”裡的城市。

“靠山吃山”顯然行不通, 轉型勢在必行。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利用資源優勢發展新興產業、旅遊文化業深度融合……

2016年, 我市三產比重首次超過二產, 實現歷史性突破, 走出了一條轉型之路。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58年前,

大型鋼鐵企業酒鋼集團在荒漠戈壁成立, 此後連續多年入圍中國企業和中製造企業500強。

但過去幾年, 機制僵化, 責任缺失, 市場壓力沒有在企業內部真正得到傳導;企業地處偏遠, 原材料、產品兩個市場在外, 產品缺少特色等, 酒鋼的經營出現虧損, 2015年虧損超過90億元。

為扭轉這種局面, 酒鋼痛下決心, 採取一系列措施, 開啟改革和創新。 為破解原材料難題, 酒鋼集團借助“一帶一路”倡議, 2016年11月成功收購了牙買加的阿爾派特氧化鋁廠, 補齊原料短板。

酒鋼集團下屬的酒鋼天成彩鋁有限責任公司則打造了酒鋼“煤—電—電解鋁—鋁加工”完整產業鏈條, 以另一酒鋼下屬公司東興鋁業的鋁液為原料, 通過熔融、鑄軋、冷軋等工藝, 生產鑄軋卷、冷軋板、彩鋁板等產品, 年產鋁合金鑄軋卷40萬噸。

這個2016年5月成立的公司, 2017年4月底第一台鑄軋機正式投產, 借助“一帶一路”, 5月5日首批出口印尼的140噸鋁材產品已發運。

2016年, 酒鋼轉虧為盈, 盈利20億元。

借助“一帶一路”發展新興產業

10月16日上午, 嘉峪關一特汽車製造有限公司多功能專用汽車首輛整車正式下線儀式舉行。

一特汽車專案是我市發展裝備製造業、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主要生產多功能汽車、重卡、輕卡三大類車型, 可有效滿足新疆、中西亞和中東國家的市場需求, 是我市向西開放的拳頭產品。

專案總投資20億元, 分2期實施。 目前, 總投資8億元、年產3萬輛整車生產能力的一期項目已完工。 計畫5年內完成二期項目, 達到年產10萬輛整車生產能力, 解決用工3000人, 引進50家以上汽配企業, 建成2—3平方公里汽車產業園, 打造整車製造完整“產業鏈”。

嘉峪關一特汽車製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孟克告訴記者, 過去上海飛和集團的生產基地在東北, 進入陝甘寧青新等省份和中亞等國的市場, 運輸成本非常高, 如今從嘉峪關運輸的話成本大大降低。

在此基礎上, 我市圍繞推動率先轉型發展,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著力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 出臺支持汽車產業發展“21條”、房車產業發展“16條”等政策, 加大融資力度, 延伸產業鏈條, 大力培養實用型人才, 納入政府採購, 鼓勵使用本地工業產品, 加強銷售網站建設, 提升產業研發創新能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三重”、“三一”方案,我市實現專案一周簽約落地、一周註冊成立公司、一周企業團隊進駐、一月建成投產。並依託蘭州投資貿易洽談會打出品牌,通過烏魯木齊亞歐商品博覽會拓展面向新疆、中亞、西亞的銷售市場,利用敦煌文博會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舉辦絲綢之路國際房車博覽會推動深度交流合作。

正是如此大力度的政策扶持以及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等條件,才讓投資方對這座戈壁城市信心滿滿。2016年,我市先後與上海飛和集團、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中鐵二十二局等大型企業集團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著力推進多功能整車研發製造基地、通用航空公共服務基地、城市基礎設施、公共社會事業等項目建設,緊緊圍繞鋼、鋁兩大支柱產業不斷延鏈、補鏈、強鏈。

文化旅遊深度融合促三產發展

雖是工業城市,但這座城市還擁有豐富的文化“富礦”。

無際的沙漠中,風聲吹過,頭頂是戈壁璀璨的星空。

今年舉行的烽火連城·黑山夜跑,途徑懸臂長城、玉門關、石關峽、黑山湖、五墩、關城西門等,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這只是我市豐富旅遊活動的一部分。

近年來,我市一直致力於挖掘絲路文化資源,將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優勢及產業優勢。目前已經啟動了唐卡長卷《絲綢之路彩繪藝術大觀》、23冊的《嘉峪關文化叢書》、6集大型紀錄片《河西走廊之嘉峪關》等“三大文化項目”;謀劃實施絲綢之路文化博覽園、世界文化遺產公園(花博園)、峪泉古街古鎮、文化產業創意園區等五大項目和草湖生態、觀禮古鎮等五大特色小鎮,推動戈壁大峽谷地質公園、航空博覽園等五個重點項目建設;舉辦國際短片電影展、絲綢之路國際房車博覽會、嘉峪關絲綢之路(國際)旅遊音樂節、國際鐵人三項賽等五大節會賽事活動規模較大,社會關注度高,有利於將嘉峪關的城市品牌推向全國乃至世界。

2016年,我市接待旅遊人數702萬人次,全社會旅遊收入45.3億元,分別增長23.2%和25.9%。

這一年,我市的三產首次超過二產,實現了轉型跨越。

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三重”、“三一”方案,我市實現專案一周簽約落地、一周註冊成立公司、一周企業團隊進駐、一月建成投產。並依託蘭州投資貿易洽談會打出品牌,通過烏魯木齊亞歐商品博覽會拓展面向新疆、中亞、西亞的銷售市場,利用敦煌文博會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舉辦絲綢之路國際房車博覽會推動深度交流合作。

正是如此大力度的政策扶持以及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等條件,才讓投資方對這座戈壁城市信心滿滿。2016年,我市先後與上海飛和集團、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中鐵二十二局等大型企業集團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著力推進多功能整車研發製造基地、通用航空公共服務基地、城市基礎設施、公共社會事業等項目建設,緊緊圍繞鋼、鋁兩大支柱產業不斷延鏈、補鏈、強鏈。

文化旅遊深度融合促三產發展

雖是工業城市,但這座城市還擁有豐富的文化“富礦”。

無際的沙漠中,風聲吹過,頭頂是戈壁璀璨的星空。

今年舉行的烽火連城·黑山夜跑,途徑懸臂長城、玉門關、石關峽、黑山湖、五墩、關城西門等,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這只是我市豐富旅遊活動的一部分。

近年來,我市一直致力於挖掘絲路文化資源,將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優勢及產業優勢。目前已經啟動了唐卡長卷《絲綢之路彩繪藝術大觀》、23冊的《嘉峪關文化叢書》、6集大型紀錄片《河西走廊之嘉峪關》等“三大文化項目”;謀劃實施絲綢之路文化博覽園、世界文化遺產公園(花博園)、峪泉古街古鎮、文化產業創意園區等五大項目和草湖生態、觀禮古鎮等五大特色小鎮,推動戈壁大峽谷地質公園、航空博覽園等五個重點項目建設;舉辦國際短片電影展、絲綢之路國際房車博覽會、嘉峪關絲綢之路(國際)旅遊音樂節、國際鐵人三項賽等五大節會賽事活動規模較大,社會關注度高,有利於將嘉峪關的城市品牌推向全國乃至世界。

2016年,我市接待旅遊人數702萬人次,全社會旅遊收入45.3億元,分別增長23.2%和25.9%。

這一年,我市的三產首次超過二產,實現了轉型跨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