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遊客景區拋的“許願錢”歸誰

點擊上方藍字, 馬上關注我們!

浙江省杭州市雷峰塔古塔遺跡被遊客扔滿“許願錢幣”, 亮晃晃的硬幣和各色紙幣, 讓古塔景區儼然成為一座“金銀島”,

據稱每年都數以萬元計。

我國歷史文化古跡景區遍佈各地, 景區內多能看到某處建築物被遊客當作祈福聖地而扔進各種錢幣。 那麼, 這些錢財在法律上屬於什麼性質?所有權依法所歸何處?合法處理這些錢財的途徑主要有哪些?

1

投擲錢幣是拋棄還是贈與?

遊客在景區投擲“許願錢幣”的行為該如何定性, 主要存在兩種不同觀點:一種觀點認為, 遊客投擲錢幣許願祈福, 是放棄對錢幣的所有權, 投擲錢幣屬於拋棄行為;另一種觀點認為, 遊客明知景區管理人員會定期清理錢幣而投擲, 是意圖將錢幣贈與景區。 基於上述不同認識, 引申出對“許願錢幣”屬性的兩種不同看法:基於拋棄行為性質之上的“許願錢幣”, 在沒有合法所有權人之前, 屬於無主物;基於贈與行為性質之上的“許願錢幣”, 其所有權屬於景區管理部門。

筆者認為, 遊客在景區投擲“許願錢幣”的行為應屬於拋棄行為。 遊客往往出於精神寄託或心理慰藉而投擲“許願錢幣”, 並不追求“許願錢幣”的交換價值,

也不關注其最終歸屬, 投擲行為即表達對“許願錢幣”放棄所有權, 具有隨意性。 “許願錢幣”被遊客投擲到景區後, 成為無主物, 適用先占取得所有權原則。

2

“金銀島”錢財所歸何處?

景區“許願錢幣”長年累月堆積成“金銀島”, 其數額可達成千上萬元, 誰有權來處理這些錢財?普通遊客可以主張錢財的所有權而對“許願錢幣”進行私自打撈嗎?

基於投擲“許願錢幣”屬於拋棄行為的觀點之上, “許願錢幣”為無主物, 由先占者取得錢幣的所有權, 先占行為作為一種民事行為, 不得違反公序良俗的民法基本原則。 當普通遊客主張“許願錢幣”所有權, 私自打撈成堆錢幣時, 其行為違背了社會公德, 也破壞了景區管理制度, 是無效的民事行為,

相關管理部門可以對行為人進行行政處罰;另一方面, 景區管理部門依法履行職責而定期清理“許願錢幣”, 自然而然先占取得錢幣所有權並對錢幣享有處分權。

基於投擲“許願錢幣”屬於贈與行為的觀點之上, “許願錢幣”的所有權屬於景區管理部門, 景區管理部門依法可以處理“許願錢幣”, 而普通遊客不能私自打撈錢幣, 否則可能成立盜竊罪。

我國刑法第264條規定了盜竊罪的犯罪構成, 行為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盜竊公私財物, 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的, 成立盜竊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盜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規定:盜竊公私財物價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三十萬元至五十萬元以上的,

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264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可以看出, 無論從哪方面解釋, 普通遊客都不能主張對“許願錢幣”堆積而成的“金銀島”錢財的先占取得, 進而私自打撈錢幣。 景區管理部門依法享有對“許願錢幣”的所有權, 能夠依法處分“金銀島”錢財。

3

物盡其用的兩大途徑

景區“許願錢幣”經過日積月累, 形成一筆可觀的金額, 對景區工作人員是一種巨大的誘惑, 景區管理部門應當採取管理措施, 謹防景區工作人員監守自盜, 景區工作人員也應當嚴格自律, 杜絕觸犯法律紅線的行為, 否則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國刑法第271條規定: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 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並處沒收財產。

對於景區“許願錢幣”如何物盡其用,使其既實現遊客精神寄託或心理慰藉的祈福之意,又遵循法律框架而合理處分呢?

筆者認為,景區管理部門可以有兩個管道來處分“許願錢幣”:一是對內將“許願錢幣”作為景區修繕和維護基金,既能保護景區的各種文物設施,又能為遊客提供更好的遊覽體驗;二是對外將“許願錢幣”捐給慈善機構或投向慈善事業,使其造福更多民眾。

在全國各地的景區中,有的景點通過文字介紹注明該景點可以投幣祈福,但有的景點並不是投幣祈福的場所,而熱情高漲的遊客似乎習慣于“逢古跡必許願”“逢水池必投幣”的行為模式,將各式錢幣投入大大小小的不同景點,既增加了景區維護難度,也為不法分子謀財提供了可乘之機。在景區遊覽時,遊客應當文明、理性出遊,共同遵守景區秩序,營造景區良好、安全的環境。

拋幣祈福有傳統

影片《羅馬假日》中許願池邊的鏡頭

拋幣祈福,國外也有很多地方有這樣的習俗。有觀點認為,扔錢幣許願的習俗起源於羅馬。羅馬“特雷維噴泉”有兩個美麗的別名“幸福噴泉”和“許願池”。羅馬人傳說,如果有人背對著噴泉,右手拿硬幣從左肩上方向後投入水中,就能實現自己的願望。一枚硬幣代表此生會再回羅馬,兩枚硬幣代表會與喜愛的人結合。這樣的虔誠遊戲,在《羅馬假日》《羅馬童話》等影片中都有經典鏡頭。

成千上萬的遊客來到羅馬都樂於拿出硬幣許願,所以每隔一兩天的時間水池內累積的硬幣金額便可達數百歐元,這些錢通常由當地一家清潔公司打撈上來,其中的一半會轉交給博愛慈善機構。2005年,博愛慈善機構發現其所收到的硬幣數額出現了急劇下降,於是報警, 警方將4名清潔工嫌犯抓獲時,他們正試圖偷走許願池內價值約1200歐元的硬幣。據警方估計,這4人在被捕前的數周已經偷走了高達11萬歐元的硬幣。

人民網旅遊頻道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並處沒收財產。

對於景區“許願錢幣”如何物盡其用,使其既實現遊客精神寄託或心理慰藉的祈福之意,又遵循法律框架而合理處分呢?

筆者認為,景區管理部門可以有兩個管道來處分“許願錢幣”:一是對內將“許願錢幣”作為景區修繕和維護基金,既能保護景區的各種文物設施,又能為遊客提供更好的遊覽體驗;二是對外將“許願錢幣”捐給慈善機構或投向慈善事業,使其造福更多民眾。

在全國各地的景區中,有的景點通過文字介紹注明該景點可以投幣祈福,但有的景點並不是投幣祈福的場所,而熱情高漲的遊客似乎習慣于“逢古跡必許願”“逢水池必投幣”的行為模式,將各式錢幣投入大大小小的不同景點,既增加了景區維護難度,也為不法分子謀財提供了可乘之機。在景區遊覽時,遊客應當文明、理性出遊,共同遵守景區秩序,營造景區良好、安全的環境。

拋幣祈福有傳統

影片《羅馬假日》中許願池邊的鏡頭

拋幣祈福,國外也有很多地方有這樣的習俗。有觀點認為,扔錢幣許願的習俗起源於羅馬。羅馬“特雷維噴泉”有兩個美麗的別名“幸福噴泉”和“許願池”。羅馬人傳說,如果有人背對著噴泉,右手拿硬幣從左肩上方向後投入水中,就能實現自己的願望。一枚硬幣代表此生會再回羅馬,兩枚硬幣代表會與喜愛的人結合。這樣的虔誠遊戲,在《羅馬假日》《羅馬童話》等影片中都有經典鏡頭。

成千上萬的遊客來到羅馬都樂於拿出硬幣許願,所以每隔一兩天的時間水池內累積的硬幣金額便可達數百歐元,這些錢通常由當地一家清潔公司打撈上來,其中的一半會轉交給博愛慈善機構。2005年,博愛慈善機構發現其所收到的硬幣數額出現了急劇下降,於是報警, 警方將4名清潔工嫌犯抓獲時,他們正試圖偷走許願池內價值約1200歐元的硬幣。據警方估計,這4人在被捕前的數周已經偷走了高達11萬歐元的硬幣。

人民網旅遊頻道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