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風水>正文

手鐲的發明,竟是因為乾隆皇帝私自偷盜金絲楠木!

手鐲是套在手腕上的環形飾品。 一般分為兩種, 一種為封閉形圓環, 多為玉石材料的環, 另一種為有埠或有數個鏈片, 多是金屬材料的。 它的製作材料一般是金、銀、玉或寶石等。 而銀鐲的發明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

乾隆年間, 皇帝大興土木, 修建陰宅, 就是現在的瀋陽東陵。 在一天的早朝上, 有位大臣稟告乾隆, 修建陰宅的金絲楠木不夠用了。 乾隆想起明朝的永樂皇帝曾經用金絲楠木修建了長陵, 於是想到了移花接木的辦法, 他以維修長陵的藉口命人偷偷將長陵的金絲楠木運到了自己的東陵。 這件事引來了滿朝大臣的紛紛議論, 劉墉知道此事後, 決定要平息眾人的議論, 他想出一計, 便在朝堂上對乾隆說:“臣有一事不明, 想請皇上賜教。 ”

乾隆疑惑地問:“什麼事?”劉墉答道:“大清律例中, 掘墳盜墓是什麼罪?”乾隆哈哈笑道:“虧你還是宰相, 居然連這都不知道。 當然是死罪了。 ”劉墉又說:“既然如此, 百姓犯此是死罪, 那皇帝掘墓該怎麼判呢?”乾隆在文武大臣面前, 不敢破壞大清的律法, 只好吞吞吐吐地說:“應當發配。 ”劉墉大聲地說:“皇上您偷運長陵的金絲楠木, 是不是犯了此罪?該怎麼辦呢?”乾隆又氣又惱,

但也是騎虎難下, 只好去外地走了一趟, 就當是發配了。

劉墉又笑著對乾隆說:“皇上, 現在天氣過於炎熱, 臣為保您龍體安康, 特意給皇上您打了一副銀鐲, 帶上可以抗暑消濕。 ”乾隆心知此次外出, 可不是遊山玩水, 而是發配, 劉墉給的這副銀鐲明明就是手銬,

不過, 只能吃個啞巴虧, 乖乖地戴上了。 後來, 這個故事傳到了民間, 人們認為銀鐲有規範和約束的意義, 而且戴上也很美觀, 便開始佩戴它了, 很多地區, 在舉行婚禮時, 都會給漂亮的娘子戴上一對銀鐲。 後來, 銀鐲又成了一種信物。

如今, 把手鐲作為信物的人越來越少了,

但它仍然被愛美的女孩子們青睞, 現在的姑娘戴手鐲, 可能已經不知道古代女性腕上的銀鐲常常背負著沉重的盟誓了。 手鐲和耳環、項鍊、戒指一樣, 是人們服裝的配套裝飾, 被作為藝術品來修飾自己。 手鐲作為個人風格的一種裝扮手段, 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