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砥礪奮進的5年」平涼城市建設的速度 ·溫度 ·高度

速度 ·溫度 ·高度

本報記者 呂婭莉

骨幹道路拉開城市框架, 人行天橋解決交通擁堵, 出棚進樓實現萬家安居夢, 老舊社區陸續穿上新衣……如果要問平涼這幾年最大的變化是什麼?答案一定是這座城市面貌、環境和品質的華麗轉身。

黨的十八大以來, 平涼市以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為目標, 堅持高標準規劃、高水準建設、精細化管理, 在城市“硬體”和“軟體”建設上狠下功夫, 這座城市面貌彰顯著驚人的“平涼速度”, 傳遞著民生至上的溫度, 體現著品質優先的態度。

面對新形勢, 市委四屆四次會議又進一步提出, 要堅持城鄉統籌, 樹立大運籌、大開發、大建設、大經營、大管理的理念, 優化拓展城市空間, 提升城市聚集功能, 增強城市承載能力, 促進人口、資源、技術、服務加速流動和集聚。

專案建設加快“平涼速度”

“建成後真正成為平涼新型商業標杆……”10月15日, 在金潤國際·養生商貿城項目建設工地上, 金潤集團總經理任傑東告訴記者, 該專案從外形到內涵都將達到一線城市設計要求, 完全打破純百貨的傳統商業, 構建主題突出, 具有情景式、體驗式的生態商業圈。

“吃飯、購物、看電影都在一個商場很方便,

平涼也能與一線大城市媲美了, 城市發展的可真快啊……”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商業綜合體已然成為撬動城市新一輪發展的有力杠杆, 更讓胡光輝這個土生土長的平涼人心生感慨。

毫無疑問,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 是全市城鄉建設發展最快的五年,也是活力四射的五年。 五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把城鄉建設作為推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工程,大手筆投入。

與此同時, 進一步優化戰略佈局,適時提出東擴、西優、南延、北展,沿河谷川地形成中心城區、城東平涼工業園區、城西崆峒山生態旅遊文化示範區“一中心兩園區”的城市結構佈局。 相繼實施了柳湖公園提升改造、新區綠地公園建設、重點街路綠化及景觀提升、汙水處理廠升級改造、東大門改造、“八溝一河”綜合治理、“六提升四配套”、“十大專案、六大突破”等工程,並於每年9月份就開始對次年專案進行謀劃篩選,提出具體建設方案,年前前期準備工作基本完成,確保春節過後立即開工建設。

2017年, 中心城市重點圍繞生態宜居、棚戶區改造、民生改善、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城市安全等六個方面實施72個項目,

止9月底開工58項, 開工率80.55%, 完成投資52.3億元, 城市建設的熱情一年高過一年。

民生工程彰顯城市“溫度”

5月18日, 平涼市第一座行人過街工程建成通車, 不僅解決了交通擁堵問題, 而且成為展示平涼文化的景觀大道。在這條雙向六車道兩側的花崗岩牆體上,還刻有“成紀尋根”“黃帝問道”“王母賜福”“皇甫濟世”這4幅代表著平涼旅遊文化的“名片”,“高大上”的設計與體驗,不僅讓平涼城的“顏值”倍增,更讓市民的自豪感“爆棚”。

城市建設是最大的民生,建設一個有溫度的城市,可以推動城市更加和諧有序發展,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認同感和歸屬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大批惠及民生的城市建設工程得以實施,市民不同層次需求得到滿足,越來越多的基礎設施給市民帶來了舒適和便利。

相繼建成或改造的柳湖路、雙橋路、背街小巷路等高標準城市路網,大大改善了群眾的出行條件。五年來,全市積極新建自來水水廠、生活垃圾填埋場和汙水處理廠,城市供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以及城市汙水處理率均顯著提高。

2017年,我市以更大的力氣和決心改善群眾住房條件,集中時間,攥緊拳頭開展了中心城區棚戶區改造及土地房屋徵收“百日攻堅戰”和老舊住宅社區棚戶區改擴翻建。截止9月底,全市棚戶區改造開工8356戶(套),其中,貨幣化安置3083戶,安置樓開工32套,舊住宅社區改(擴、翻)建5021戶,開工率94.9%,完成投資6.7億元。

除此之外,南門十字人行天橋主體成型,西大街文化巷口天橋加緊施工,計畫10月底全面建成;18個生態宜居社區全部開工建設;熱電聯產集中供熱二期供熱主管網也將與近期完成年度建設任務。

精細化管理帶來城市品質新高度

“柳樹街武家園社區西側有亂倒垃圾現象,請清理……”半個小時後,這裡的垃圾被清掃乾淨。

從清晨至午夜,崆峒區執法局的微信群響個不停。占道經營、亂堆亂放、偷倒建築垃圾、張貼“牛皮癬”等違章現象的圖、文、視頻時不時映入執法人員的眼球,相關負責人依照責任區域,及時安排人員進行清理。這是我市採用微信群對城市進行精細化管理的一例。

一座城市的容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經濟發展水準,而城市容貌的好壞,更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能力和水準。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管理工作,要求“進一步對標先進,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細化、規範化水準,努力做到細緻、精緻、極致,將精之又精、細之又細的管理觸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讓城市到處整潔有序、體現管理。”

按照市委、市政府這一要求,今年以來,我市啟動全域無垃圾治理,大力開展城區、鄉村、農村面源、各類市場、交通沿線、河道溝道、學校醫院、景區景點、建築工地、廠礦企業“十大環境衛生治理行動”,重點加強公共區域環衛保潔,突出背街小巷、城鄉結合部、城中村、公廁及部分老舊住宅社區等重點區域,集中清除陳年垃圾8000多噸,整治環境衛生死角盲點230多處。各縣(區)利用環保部門的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專案為191個行政村配備了垃圾轉運車、垃圾鬥、垃圾箱和垃圾收集屋等設施設備,初步建成了覆蓋城鄉的環境衛生管理隊伍,形成了黨員幹部、學生軍人、市民群眾廣泛參與的良好氛圍。

此外,我市對中心城區主要道路落實24小時嚴管及20小時動態保潔,要求達到“六無六淨”和“雙五”標準,機掃率達90%。對東大街、西大街、崆峒大道等14條主要路段實施“四掃四灑四噴”,努力降低道路揚塵污染,中心城區主要道路灑水率達到84%。在此基礎上,還積極開展了治“違”、治“釘”、治“亂”、治“市”、治“塵”、治“噪”、治“癬”、治“牌”、治“烤”共計“十大整治”活動,城市環境明顯改觀。

各縣區在財政資金緊缺的情況下,積極配備執法車輛、更換環衛設施、建設數位化城管等相關配套設施設備,城市管理的水準進一步提升。

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道路沒有終點。記者瞭解到,下一步,我市將突出地下綜合管廊、立體交通、城市公交、停車場、綜合市場等公共設施建設管理,扎實開展環境衛生、交通秩序綜合整治,努力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準。

逐步拓展的城市空間,顯著增強的載體功能,日新月異的城市環境……五年來的巨大變化,在城市發展的畫卷上揮灑下一筆筆濃墨重彩。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我市將按照大運籌、大開發、大建設、大經營、大管理的思路,充分發揮新型城鎮化建設牽頭抓總作用,搶抓國家政策機遇,加快重點項目建設,讓城市建設更上水準”。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點一個就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小編薦讀

而且成為展示平涼文化的景觀大道。在這條雙向六車道兩側的花崗岩牆體上,還刻有“成紀尋根”“黃帝問道”“王母賜福”“皇甫濟世”這4幅代表著平涼旅遊文化的“名片”,“高大上”的設計與體驗,不僅讓平涼城的“顏值”倍增,更讓市民的自豪感“爆棚”。

城市建設是最大的民生,建設一個有溫度的城市,可以推動城市更加和諧有序發展,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認同感和歸屬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大批惠及民生的城市建設工程得以實施,市民不同層次需求得到滿足,越來越多的基礎設施給市民帶來了舒適和便利。

相繼建成或改造的柳湖路、雙橋路、背街小巷路等高標準城市路網,大大改善了群眾的出行條件。五年來,全市積極新建自來水水廠、生活垃圾填埋場和汙水處理廠,城市供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以及城市汙水處理率均顯著提高。

2017年,我市以更大的力氣和決心改善群眾住房條件,集中時間,攥緊拳頭開展了中心城區棚戶區改造及土地房屋徵收“百日攻堅戰”和老舊住宅社區棚戶區改擴翻建。截止9月底,全市棚戶區改造開工8356戶(套),其中,貨幣化安置3083戶,安置樓開工32套,舊住宅社區改(擴、翻)建5021戶,開工率94.9%,完成投資6.7億元。

除此之外,南門十字人行天橋主體成型,西大街文化巷口天橋加緊施工,計畫10月底全面建成;18個生態宜居社區全部開工建設;熱電聯產集中供熱二期供熱主管網也將與近期完成年度建設任務。

精細化管理帶來城市品質新高度

“柳樹街武家園社區西側有亂倒垃圾現象,請清理……”半個小時後,這裡的垃圾被清掃乾淨。

從清晨至午夜,崆峒區執法局的微信群響個不停。占道經營、亂堆亂放、偷倒建築垃圾、張貼“牛皮癬”等違章現象的圖、文、視頻時不時映入執法人員的眼球,相關負責人依照責任區域,及時安排人員進行清理。這是我市採用微信群對城市進行精細化管理的一例。

一座城市的容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經濟發展水準,而城市容貌的好壞,更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能力和水準。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管理工作,要求“進一步對標先進,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細化、規範化水準,努力做到細緻、精緻、極致,將精之又精、細之又細的管理觸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讓城市到處整潔有序、體現管理。”

按照市委、市政府這一要求,今年以來,我市啟動全域無垃圾治理,大力開展城區、鄉村、農村面源、各類市場、交通沿線、河道溝道、學校醫院、景區景點、建築工地、廠礦企業“十大環境衛生治理行動”,重點加強公共區域環衛保潔,突出背街小巷、城鄉結合部、城中村、公廁及部分老舊住宅社區等重點區域,集中清除陳年垃圾8000多噸,整治環境衛生死角盲點230多處。各縣(區)利用環保部門的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專案為191個行政村配備了垃圾轉運車、垃圾鬥、垃圾箱和垃圾收集屋等設施設備,初步建成了覆蓋城鄉的環境衛生管理隊伍,形成了黨員幹部、學生軍人、市民群眾廣泛參與的良好氛圍。

此外,我市對中心城區主要道路落實24小時嚴管及20小時動態保潔,要求達到“六無六淨”和“雙五”標準,機掃率達90%。對東大街、西大街、崆峒大道等14條主要路段實施“四掃四灑四噴”,努力降低道路揚塵污染,中心城區主要道路灑水率達到84%。在此基礎上,還積極開展了治“違”、治“釘”、治“亂”、治“市”、治“塵”、治“噪”、治“癬”、治“牌”、治“烤”共計“十大整治”活動,城市環境明顯改觀。

各縣區在財政資金緊缺的情況下,積極配備執法車輛、更換環衛設施、建設數位化城管等相關配套設施設備,城市管理的水準進一步提升。

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道路沒有終點。記者瞭解到,下一步,我市將突出地下綜合管廊、立體交通、城市公交、停車場、綜合市場等公共設施建設管理,扎實開展環境衛生、交通秩序綜合整治,努力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準。

逐步拓展的城市空間,顯著增強的載體功能,日新月異的城市環境……五年來的巨大變化,在城市發展的畫卷上揮灑下一筆筆濃墨重彩。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我市將按照大運籌、大開發、大建設、大經營、大管理的思路,充分發揮新型城鎮化建設牽頭抓總作用,搶抓國家政策機遇,加快重點項目建設,讓城市建設更上水準”。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點一個就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小編薦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