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要10萬+還是個人IP?UC內容生態佈局落子嚴肅閱讀

國內內容分發平臺的競爭正在迅速進入一個差異化階段, 原創作者個人IP品牌的打造愈發受到平臺重視。

UC今天宣佈了一個新的內容生態構建思路, 與包括鄢烈山、石述思在內的18名時評人士與財經專欄作家簽約, 並在平臺上線名家專欄, 意在回歸嚴肅閱讀。 這與當前網路原創內容娛樂化、10萬+風向相比可謂一個不小的轉向。

隨著網路原創內容的生產與消費進入普及階段, 讀者的閱讀偏好也在經歷分化, 逐漸對“標題黨”產生審美疲勞。 今日頭條等分發平臺在用機器演算法為讀者推薦感興趣內容的過程中,

讀者單純依靠機器推薦所接觸到的資訊維度正在趨向單一, 大量以抓眼球為目的的文章形成了一股內容洪流, 被指低俗化傾向。

近期, 36氪平臺上線付費閱讀子欄目, 並簽約keso(知名互聯網觀察人士洪波)等多位垂直領域意見領袖;喜馬拉雅此前也在為組建自己的內容生態而忙著圈作者。 行業內的類似舉動表明, 嚴肅與專業內容依然具有受眾市場, 只是如何給這些優質內容匹配一個科學的管道機制, 而不是被娛樂化洪流所淹沒。

作為主要靠演算法推薦結合人工干預的內容分發平臺, UC本身也面臨上述問題。 UC市場總經理周默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達了一個觀點, 內容生態領域本身難以壟斷,

也不應該被壟斷。 用戶的短期關注點會跟著熱點走, 平臺的時效性、獨家性會左右用戶的選擇;但長期關注點源於使用者對內容創作者的個人喜好, 使用者會從單純消費內容到消費IP。

這實際上給出了UC的差異化打法思路, 即抓住頭部內容創作者, 不斷引入重磅作者, 並帶動其他內容創業者與自媒體人入駐, 利用平臺機制幫助這些人建立起個人IP品牌, 以觀點類、深度閱讀類等頭部內容吸引專業讀者。 但多位元垂直自媒體人士根據自身創作與推廣經驗對此持觀望態度, 認為在C端讀者市場上, 嚴肅內容相比于娛樂化天然不具備曝光與傳播優勢, UC圈到了作者與內容, 如何將這些內容精准送達給目標讀者, 建立起持續的內容生產與消費迴圈,

是對大資料和後臺的考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