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記憶深處,上世紀七十年代耳熟能詳的一本連環畫《漁島之子》

童年時, 家在雲南思茅的景穀縣。 父母都從事地質勘探工作, 雖然省吃儉用, 然而為我們兄妹買連環畫卻從沒有吝嗇過。 每個週末的早上,

母親總帶著我們的囑託到縣城的新華書店去, 回來時也幾乎沒有讓我們失望過。

日子在這樣的簡單平靜中到了1976年初, 我的家遷居到了昆明。 當時我和母親從思茅坐飛機先到了昆明, 在守候了幾天後終於等來了從景穀來的裝滿家什的卡車。 待所有的物品都搬下車後, 我發現少了許多連環畫, 不由追問父親。 父親歉意地笑笑, 告訴我說由於一卡車裝不完所有的東西, 有些東西就送給了前來幫忙的老鄉, 也送給了他們的孩子一些小畫書。

我很生氣。 不過父親似乎知道我們的喜好, 常看的連環畫都留了下來, 其中就有《漁島之子》、《英雄小八路》、《童年》等等。 我簡單把餘下的連環畫分成三份, 兄妹三人各得一份後,

我把自己最喜愛的《漁島之子》藏在了床底下。

每隔一段時間, 我總是悄悄把它取出來, 一個人靜靜地閱讀, 沉浸在故事裡......

椰子樹外, 和我年歲相仿的同學開動竹筏的“軍艦”沖向石灘, 在石灘上他們發現了一隻橡皮艇。 這時, 海面上響起了海螺聲, 漁船歸來了, 孩子們將橡皮艇遺棄在石灘上, 跑回村裡幫忙去卸魚。 (看到這裡, 橡皮艇這個懸念促使我繼續往下閱讀。 )

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在搬魚的同時沒有忘記那只橡皮艇, 相約再去打水仗。 年歲最小的亞妹被拒絕了, 她的哭聲引來了村裡的會計林振波。

有個叫海生的孩子, 晚飯時把石灘上發現橡皮艇的事告訴了父親。 當兩人和解放軍的孫隊長來到石灘時, 橡皮艇不見了。 海生詢問了所有小朋友, 可誰也不知道。 (看到這裡, 我在想, 橡皮艇去哪裡了呢?)

林振波的身份很快被揭開,他和一個特務接上了頭。(這時我想,橡皮艇肯定是被林振波偷走了。)

第二天,海生和同學們到山裡參加爬山比賽,沒想到亞妹悄悄跟在後面。發現她後,老師讓海生和另一個叫小玉的同學把她送回家去。當海生和小玉回來時,在一個山洞裡發現了一台收報機。這時,那個特務也出現了。(我不禁為兩人感到擔心,屏住呼吸往下閱讀。)

海生逃離了魔爪,在路上遇見了林振波......(這時,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喊道:“快跑、快跑,他是壞人。”)

故事的結局我們都知道,海生和小玉被解救了,兩個特務也落入了法網。(我終於松了一口氣,也知道橡皮艇是被林振波藏了起來。)

那時每次看這本連環畫都是一氣讀完,故事緊張刺激,引人入勝,情節跌宕起伏,高潮迭起。

後來,自己也成家立業了,這本連環畫一直放在父母那裡。九十年代中期,父母從昆明的郊外搬到城裡來住,那些放在父母家裡的連環畫全部都遺失了。雖然一直感到遺憾,然而它們曾讓我幸福過......

再回憶這些曾擁有的連環畫,那幸福過的感覺依然湧上心頭,回味不止。

這些年,隨著再版事業的蓬勃發展,又陸續購進了曾散失的這些連環畫,儘管感覺不同,心情卻相似。

我仍然時常翻閱這本連環畫,少年時是看故事,而今更多的是在看畫面,在回憶故事的同時,再欣賞錢貴蓀為我們描繪的漁島風情。

頭戴斗笠穿大褲腳的漁民,還有遠處的漁船。到現在為止,我對漁村的印象仍然保持著畫面中的描繪,這歡快的景象令人嚮往。

迤邐的漁島風光,山河壯麗。

由於連環畫需要由畫面講故事,因此要求畫面內容儘量詳盡。細看《漁島之子》的每一幅頁面,幾乎都採用中景構圖,人物出現較多,但錢貴蓀卻沒有敷衍對背景的繪製,每一頁都表現出完整的場景,體現出他對連環畫較高的駕馭能力。

形象生動的人物刻畫是任何一部優秀連環畫必不可缺的條件之一。《漁島之子》所刻畫的人物都有自己的特色,沒有格式化。海生的機智勇敢,林振波的老謀深沉等等都刻畫的十分到位。

《漁島之子》通篇畫面流利灑脫,反映出錢貴蓀繪畫技巧的嫺熟感和專業性。

我個人認為,六十年代初許多經過專業學習的連環畫家已逐漸成熟,他們對連環畫的理解突破了傳統模式,更注重畫面的表現力和生活的真實性,在構圖和繪畫方面一掃五十年代略感稚澀的畫風,無論是人物形象刻畫還是佈景道具描繪都有了質的提高,而這樣的提高一直延續到八十年代,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又漸漸脫離了連環畫的本質,從而式微。

記憶深處,珍藏著許多連環畫,有些已永遠的散失了,然而它帶來的回憶卻如一杯清茶浸洗著浮躁的心情。我每每能靜下來,很多時候是因為連環畫的原因,那種置身事外的感覺,多少也有些停船水窮處的陶然。

整理這些記憶,是為了分享我們都曾有過的往日,遙遠卻不曾忘記。

帖我喜歡的錢貴蓀另一本連環畫《紅嫂》的封面結束此文。

圖文:停雲閱(連趣網貴賓)

林振波的身份很快被揭開,他和一個特務接上了頭。(這時我想,橡皮艇肯定是被林振波偷走了。)

第二天,海生和同學們到山裡參加爬山比賽,沒想到亞妹悄悄跟在後面。發現她後,老師讓海生和另一個叫小玉的同學把她送回家去。當海生和小玉回來時,在一個山洞裡發現了一台收報機。這時,那個特務也出現了。(我不禁為兩人感到擔心,屏住呼吸往下閱讀。)

海生逃離了魔爪,在路上遇見了林振波......(這時,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喊道:“快跑、快跑,他是壞人。”)

故事的結局我們都知道,海生和小玉被解救了,兩個特務也落入了法網。(我終於松了一口氣,也知道橡皮艇是被林振波藏了起來。)

那時每次看這本連環畫都是一氣讀完,故事緊張刺激,引人入勝,情節跌宕起伏,高潮迭起。

後來,自己也成家立業了,這本連環畫一直放在父母那裡。九十年代中期,父母從昆明的郊外搬到城裡來住,那些放在父母家裡的連環畫全部都遺失了。雖然一直感到遺憾,然而它們曾讓我幸福過......

再回憶這些曾擁有的連環畫,那幸福過的感覺依然湧上心頭,回味不止。

這些年,隨著再版事業的蓬勃發展,又陸續購進了曾散失的這些連環畫,儘管感覺不同,心情卻相似。

我仍然時常翻閱這本連環畫,少年時是看故事,而今更多的是在看畫面,在回憶故事的同時,再欣賞錢貴蓀為我們描繪的漁島風情。

頭戴斗笠穿大褲腳的漁民,還有遠處的漁船。到現在為止,我對漁村的印象仍然保持著畫面中的描繪,這歡快的景象令人嚮往。

迤邐的漁島風光,山河壯麗。

由於連環畫需要由畫面講故事,因此要求畫面內容儘量詳盡。細看《漁島之子》的每一幅頁面,幾乎都採用中景構圖,人物出現較多,但錢貴蓀卻沒有敷衍對背景的繪製,每一頁都表現出完整的場景,體現出他對連環畫較高的駕馭能力。

形象生動的人物刻畫是任何一部優秀連環畫必不可缺的條件之一。《漁島之子》所刻畫的人物都有自己的特色,沒有格式化。海生的機智勇敢,林振波的老謀深沉等等都刻畫的十分到位。

《漁島之子》通篇畫面流利灑脫,反映出錢貴蓀繪畫技巧的嫺熟感和專業性。

我個人認為,六十年代初許多經過專業學習的連環畫家已逐漸成熟,他們對連環畫的理解突破了傳統模式,更注重畫面的表現力和生活的真實性,在構圖和繪畫方面一掃五十年代略感稚澀的畫風,無論是人物形象刻畫還是佈景道具描繪都有了質的提高,而這樣的提高一直延續到八十年代,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又漸漸脫離了連環畫的本質,從而式微。

記憶深處,珍藏著許多連環畫,有些已永遠的散失了,然而它帶來的回憶卻如一杯清茶浸洗著浮躁的心情。我每每能靜下來,很多時候是因為連環畫的原因,那種置身事外的感覺,多少也有些停船水窮處的陶然。

整理這些記憶,是為了分享我們都曾有過的往日,遙遠卻不曾忘記。

帖我喜歡的錢貴蓀另一本連環畫《紅嫂》的封面結束此文。

圖文:停雲閱(連趣網貴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