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哈佛女孩劉亦婷,18年後爆紅真相曝光,你絕對想不到

“別人家的孩子”, 這是一個讓無數孩子悲憤欲絕, 讓無數家長趨之若鶩的話題。 話又說回來, 這個話題起源在哪裡?

小編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名字——劉亦婷, 她還有一個更廣為人知的名頭, “哈佛女孩”!

18年前, 那時的中國學生要想到美國名校留學, 絕對沒有今天這般容易, 哈佛、耶魯這種級別的大學, 在中國學生心中是神一樣的存在, 只能遠觀。 就在那時, 成都外國語學校的劉亦婷, 被哈佛大學錄取, 並獲得全額獎學金, 瞬間引發了全國關注熱議。

可是, 更令人驚訝的, 還不是劉亦婷考取哈佛, 而是後來她的父母創作的一本書——《哈佛女孩劉亦婷》。 這本書當時暢銷全國, 被無數家長老師奉為寶典, 哈佛女孩劉亦婷的成功幾乎瞬間就抓住了無數家長的心, 其火爆銷量記錄, 至今仍在保持!

《哈佛女孩劉亦婷》中, 劉亦婷的媽媽劉衛華, 仔細規劃了女兒的成長時刻表:多大要學會爬、多大要學會走路、多大要會說話、多大要會幾位數的算術……

她還在書中細緻地描繪了自己對女兒推行的“素質教育”, 其中的手捏冰塊鍛煉意志力、以小時為單位規劃每日學習、時刻不忘灌輸“學習是頭等大事”等細節至今還讓許多人記憶猶新。

已經18年過去了, 曾經的“哈佛女孩”去了哪裡?當年神話的背後, 又有著怎樣的爭議?當“哈佛女孩”的光環和榮耀漸漸淡去, 又能夠帶給我們怎樣的反思呢?

“捏冰考驗”其實是“虐童”?

“素質培養紀實”一節, 劉衛華專門詳細描述讓女兒學會堅持和忍耐的“捏冰”情節:劉亦婷用手捏住一塊冰,

堅持了足有一刻鐘, 直到感覺“有小針在手心上跳舞”。

劉亦婷後來在日記中回憶了這段過程:

第一分鐘, 感覺還可以;

第二分鐘, 就覺得刺骨的疼痛, 我拿起一封說明書看, 轉移注意力;

第三分鐘, 骨頭疼得鑽心, 我就用大聲讀說明的方法來克服;

第四分鐘, 骨頭都要被凍僵凍裂了, 我使勁咬住嘴唇, 讓痛感轉移到嘴上;

第五分鐘, 手變青了, 也不那麼痛了;

第六分鐘, 手只有一點兒痛了, 而且稍微有點兒麻;

第七分鐘, 手不痛了, 只覺得冰冰的, 有些麻木;

第八分鐘, 手完全麻木了;

……

當爸爸終於喊停時, 我忍不住歡呼起來, 這時才看到我的手已經成了紫紅色, 摸什麼都是覺得很燙。

這一段曾被許多家長視作素質教育的典範,

但用現在的眼光來看, 似乎有“虐童”嫌疑。 當然, 從母親的角度來說, 這樣的鍛煉和考驗是希望能夠磨練女兒吃苦耐勞的品質, 出發點應該是好的, 雖然談不上“虐童”這麼誇張, 但方法確實有點欠妥。

成功被錄取其實主要靠推薦信?

到了2004年, 忽然《“哈佛女孩劉亦婷”真相》一書出現, 書中提到, 劉亦婷本身在學習成績、競賽和藝術特長等方面並非十分突出, 在申請哈佛時也沒有SAT成績, 託福成績僅僅是剛好達到錄取標準線。 她能夠進入哈佛, 是因為得到了重磅推薦人的信任, 在其大力扶持下, 劉亦婷最終才得以入讀哈佛。

劉亦婷的這位重磅推薦人,名叫拉瑞,是一位致力於中美文化交流的政府議員。劉亦婷曾參加過一個赴美夏令營,有幸住在了拉瑞家中。拉瑞對劉亦婷的言行舉止非常欣賞,並主動提出可以做她申請美國學校時的推薦人。

由於拉瑞是美國政府的議員,他的親筆推薦信分量可想而知,哈佛校方自然要重點考慮,這就極大提高了劉亦婷被成功錄取的幾率。

劉亦婷父母堅持予以否認,哈佛招生是由招生委員會集體投票決定的,沒有任何人可以享有特權:“劉亦婷能夠被哈佛錄取,並不僅僅是因為一封含金量很高的推薦信,她在哈佛求學時的表現也非常優秀。”

“哈佛女孩”只是出於宣傳包裝需要?

劉亦婷申請哈佛那一年,所在的成都外國語學校被德瑞教育集團收購了大量股份,從公立高中轉向了私立學校。德瑞集團為了打響品牌,需要在短時間內樹立學霸典型,有意衝擊哈佛的劉亦婷自然受到他們的青睞。據報導,德瑞方面投入了大量資源,全力支援劉亦婷申請哈佛,在外界和家人的齊心努力下,劉亦婷最終才得以圓夢哈佛。

後來的事情證明,劉亦婷確實為成都外國語學校帶來了理想的宣傳效果。對於這個質疑,各方面都沒有出來回應過。

《哈佛女孩劉亦婷》中曾經提及,劉亦婷對祖國當時的貧窮落後痛心不已,並表示願意“將一生都奉獻給祖國的經濟建設”;在寫給哈佛的個人陳述中,劉亦婷也表示自己很關心中國的窮人,希望學成歸國後可以盡自己最大努力改變他們的生活。

那麼,劉亦婷從哈佛畢業後去了哪裡?如今的她,是否兌現了自己年少時的承諾呢?

現在很難從國內報導中看到成年後的劉亦婷,後來一直查到LinkedIn(領英),總算找到這位曾經的“哈佛女孩”畢業後的人生軌跡——

她做過三段短期的實習,分別是在波士頓諮詢、百事可樂和一家對沖基金公司。隨後自己出來打拼,在美國開了一家“睿識資本”,失敗後又合夥開了“慧恩資本”,四年後再次倒閉,她現在的身份則是“秦嶺資本”的合夥人。

在婚姻生活方面,劉亦婷嫁給了哈佛校友、律師斯科特·桑布魯,如今的她是一位過著典型中產階級生活的律師太太。遺憾的是,劉亦婷似乎忘了當年的承諾,沒有一點回國發展的跡象。

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劉亦婷的成就與諸多中國留學生相比,並不算是遙不可及的神話。她恰好趕上了21世紀初的留美熱潮,而《哈佛女孩劉亦婷》中的育兒經,又讓家長們相信普通人也可以通過日常的家庭教育讓孩子進入名校,這也正是“哈佛女孩”劉亦婷被過度神化和追捧的原因。

對於“哈佛女孩”劉亦婷的選擇和去向,國內一直有著許多爭議,也有人一直在關心她當年被哈佛錄取的背後是否存在著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不過,當“哈佛女孩”成為過去,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理性地看待一個又一個被神話的個體。

畢竟每個人的成功甚至失敗都是不可複製的,會有太多的偶然因素,也會受到他們所處的那個時代的影響。盲目地追捧“哈佛女孩”是不可取的,唯有走出適合自己的道路,才是最為正確的選擇。

劉亦婷的這位重磅推薦人,名叫拉瑞,是一位致力於中美文化交流的政府議員。劉亦婷曾參加過一個赴美夏令營,有幸住在了拉瑞家中。拉瑞對劉亦婷的言行舉止非常欣賞,並主動提出可以做她申請美國學校時的推薦人。

由於拉瑞是美國政府的議員,他的親筆推薦信分量可想而知,哈佛校方自然要重點考慮,這就極大提高了劉亦婷被成功錄取的幾率。

劉亦婷父母堅持予以否認,哈佛招生是由招生委員會集體投票決定的,沒有任何人可以享有特權:“劉亦婷能夠被哈佛錄取,並不僅僅是因為一封含金量很高的推薦信,她在哈佛求學時的表現也非常優秀。”

“哈佛女孩”只是出於宣傳包裝需要?

劉亦婷申請哈佛那一年,所在的成都外國語學校被德瑞教育集團收購了大量股份,從公立高中轉向了私立學校。德瑞集團為了打響品牌,需要在短時間內樹立學霸典型,有意衝擊哈佛的劉亦婷自然受到他們的青睞。據報導,德瑞方面投入了大量資源,全力支援劉亦婷申請哈佛,在外界和家人的齊心努力下,劉亦婷最終才得以圓夢哈佛。

後來的事情證明,劉亦婷確實為成都外國語學校帶來了理想的宣傳效果。對於這個質疑,各方面都沒有出來回應過。

《哈佛女孩劉亦婷》中曾經提及,劉亦婷對祖國當時的貧窮落後痛心不已,並表示願意“將一生都奉獻給祖國的經濟建設”;在寫給哈佛的個人陳述中,劉亦婷也表示自己很關心中國的窮人,希望學成歸國後可以盡自己最大努力改變他們的生活。

那麼,劉亦婷從哈佛畢業後去了哪裡?如今的她,是否兌現了自己年少時的承諾呢?

現在很難從國內報導中看到成年後的劉亦婷,後來一直查到LinkedIn(領英),總算找到這位曾經的“哈佛女孩”畢業後的人生軌跡——

她做過三段短期的實習,分別是在波士頓諮詢、百事可樂和一家對沖基金公司。隨後自己出來打拼,在美國開了一家“睿識資本”,失敗後又合夥開了“慧恩資本”,四年後再次倒閉,她現在的身份則是“秦嶺資本”的合夥人。

在婚姻生活方面,劉亦婷嫁給了哈佛校友、律師斯科特·桑布魯,如今的她是一位過著典型中產階級生活的律師太太。遺憾的是,劉亦婷似乎忘了當年的承諾,沒有一點回國發展的跡象。

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劉亦婷的成就與諸多中國留學生相比,並不算是遙不可及的神話。她恰好趕上了21世紀初的留美熱潮,而《哈佛女孩劉亦婷》中的育兒經,又讓家長們相信普通人也可以通過日常的家庭教育讓孩子進入名校,這也正是“哈佛女孩”劉亦婷被過度神化和追捧的原因。

對於“哈佛女孩”劉亦婷的選擇和去向,國內一直有著許多爭議,也有人一直在關心她當年被哈佛錄取的背後是否存在著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不過,當“哈佛女孩”成為過去,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理性地看待一個又一個被神話的個體。

畢竟每個人的成功甚至失敗都是不可複製的,會有太多的偶然因素,也會受到他們所處的那個時代的影響。盲目地追捧“哈佛女孩”是不可取的,唯有走出適合自己的道路,才是最為正確的選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