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常吃抗菌藥導致腹瀉,腸菌失調是“元兇”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增城院區 鄒海娟

王阿姨已年過六旬, 因身患多種慢病, 還常發肺炎, 抗菌藥已成家常便“藥”。 近個把月來王阿姨更苦惱了, 這舊毛病還沒治好, 又出新問題了:最近總腹瀉, 但腹痛又不明顯。 王阿姨納悶了:平日也很注意飲食衛生啊, 可就是間間斷斷拉肚子。 後來經多方診治, 終於把問題搞明白了, 原來是常用抗菌藥物後導致的胃腸道菌群失調, 也被稱為是“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 但王阿姨還是覺得莫名其妙:這抗菌藥本來就是殺菌的, 為何還會導致腹瀉呢?各位吃瓜群眾且聽藥師細細道來。


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


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 AAD) 是指伴隨抗菌藥物應用而發生的無法用其他原因解釋的腹瀉。 有研究表明, 在接受抗菌藥物治療的患者中, AAD的發生率為5~25%, 老年患者中發生率則更高。

易致腹瀉的抗菌藥物


某種程度上來說, 無論是口服還是注射給藥方式, 幾乎所有抗菌藥物均可能誘發AAD, 尤其是長期應用廣譜抗菌藥物後。 而且隨著抗菌藥物使用時間的延長和使用種類的增多, AAD的發生率呈增高趨勢。

抗菌藥物致腹瀉原因


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AAD)是抗菌藥物應用中常見的不良反應, AAD發生的機制主要有如下兩個方面:

①擾亂腸道菌群平衡:通俗來說, 在正常人體腸道中有數以萬計的細菌寄居, 平時沒事兒的時候好菌壞菌一起各過各的, 是一個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平衡穩定的微生態體系。 但是廣譜抗菌藥物的長期使用後, 雖然能阻止致病菌的生長繁殖, 可也會抑制和殺滅腸道內其它敏感的細菌, 而耐藥菌或一些不敏感的細菌則因獲得生存優勢而大量繁殖,

導致腸道內“菌群失調”。


②直接作用於腸道黏膜:某些抗菌藥物可直接作用於腸道黏膜而影響腸道的吸收、消化功能。 通過降低腸細胞內酶活性, 或刺激胃腸蠕動, 或影響腸道內糖和膽酸的代謝, 從而引起滲透性和分泌性腹瀉。

有效預防AAD的方法


首先, 預防菌群失調引起的AAD的關鍵在於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避免濫用或長期使用, 醫師應嚴格掌握適應症, “能不用則不用, 可用窄譜則不用廣譜”。 家裡若備有抗菌藥物, 要先諮詢醫師或藥師, 不可輕易因感冒腦熱就擅自憑經驗隨意服用抗菌藥物。 且在用藥期間, 需密切觀察是否出現不明原因腹瀉, 發現後應及時停藥或到醫院就診。


其次, 調整菌群平衡最直接的方式是補充益生菌, 使用微生態製劑是目前預防ADD的有效方法之一。 可以在日常飲食中多使用一些含乳酸菌的優酪乳、乳酪等。 但是如果已經造成菌群失調, 出現腹瀉類症狀, 則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 服用可以補充雙歧桿菌、乳桿菌和乳酸菌的藥物進行治療。


一審專家:廣東省藥學會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劉春霞

二審專家: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譚湘萍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 如若轉載請注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官方公眾號(PSMChina)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 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品安全合作聯盟, 廣匯資源, 凝聚力量, 促進公眾用藥安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