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關於商業模式的4個觀察

關於商業模式的4個觀察

重新定義

很多企業在思考轉型升級, 什麼是轉型升級?不是轉行, 而是重新定義和定位, 升級商業模式和技術。 企業定義, 不是指企業提供什麼產品服務, 而是指企業從事的工作對用戶或利益相關者所提供的價值, 通俗地說, 就是企業存在的經濟價值是什麼?定義或重新定義是轉型升級的核心內容, 是產品改進和商業模式設計的起點。 重新定義企業和產品的使用者價值, 可以在紅海中發現一片新的天地, 甚至革命性的變革。

2016年, 中國商業圈比較熱鬧的一件大事是“寶萬之爭”, 以及寶能收購格力。 很多人認同萬科董事長王石及其管理團隊, 認為其過往業績出色, 公司治理規範, 將寶能視作“門口的野蠻人”。 但是, 從企業定義的角度而言, 王石的管理團隊並不是沒有可檢討的地方。 上市公司的核心使命, 是要帶來可持續的價值增長。

單一業務總會遇到增長的天花板, 企業家及團隊需要不斷拓展成長空間, 轉型升級。 萬科長期將自己定義為住宅開發商, 錯失了商業地產、社區服務等不少機會。 經營一個企業, 永遠不能靜態地停留在過往的定義上, 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下, 轉型升級能力格外重要, 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定義、升級模式, 明星企業家一樣會隕落。 IBM公司就是一個不斷重新定義、多次成功轉型升級的典範。

微觀洞察

微觀洞察就是洞察用戶的消費過程、供應商、經銷商等利益相關者的經營過程, 從中發現痛點, 發掘商機。 真正的商機, 依靠外部戰略顧問不太可能被發現。 一定是企業家自己要深入到業務和產品的一線中去。

交易設計

商業的本質是交易, 交易結構是商業模式的核心。 交易的物件是企業法人或自然人, 交易的內容實質上是資源能力, 企業必然需要參與資源、能力的交易, 同樣也要求企業給予資源能力擁有者合理的定價——價值分享。 商業模式設計的基本原理就是識別和發掘自身資源能力與潛在交易主體(掌握了資源能力)之間的交易價值,

構建交易方式實現有效連接, 設計強激勵的交易價值分配模式——顯著超過交易主體機會成本的收益, 啟動和利用存量資源能力(借勢、借力), 控制稀缺的關鍵資源能力, 抵禦機會成本, 降低資源能力擁有者流動的動力, 建立起市場優勢地位, 形成壁壘。 以最短時間、最快速度、最少資源能力投入, 最大化自身資源能力杠杆、最小化交易成本和交易風險, 在保證交易主體合理、有動力的收益的條件下, 最大化自身投資價值。

技術驅動

商業模式的外部驅動因素很多, 比較重要的因素有稅收、會計規則、政策法規、技術、金融等。 有些模式是基於產權制度的安排。 比如, 以前是上下游產供關係的零和博弈, 以經銷商參股的形式, 就能變成協同共用。

新的產業業態下,商業模式的設計,其實同樣考驗企業家的價值觀。商業模式的設計沒有專利保護,如何安排好交易結構,鎖定各方利益,迅速推進,短時期內形成企業價值特別重要。在這種情況下,是否具有分享精神、照顧各方,如何平衡短期利潤和長期價值的關係,都至關重要。

本文摘自網路

韓學東雙創科技企業線上線下全管道行銷模式孵化+投資平臺

新的產業業態下,商業模式的設計,其實同樣考驗企業家的價值觀。商業模式的設計沒有專利保護,如何安排好交易結構,鎖定各方利益,迅速推進,短時期內形成企業價值特別重要。在這種情況下,是否具有分享精神、照顧各方,如何平衡短期利潤和長期價值的關係,都至關重要。

本文摘自網路

韓學東雙創科技企業線上線下全管道行銷模式孵化+投資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