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向民生 向健康 向未來

2017諸城市啟動家庭醫生簽約活動。 圖為工作人員入戶為重點人群簽約。

醫務人員精心開展護理工作

三十年前, 諸城運用計劃經濟體制下發展衛生事業的相關政策, 健全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 實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使城鄉居民普遍獲得了低層次、廣覆蓋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大眾日報》曾以《諸城農村合作醫療根深葉茂》為題介紹了諸城的經驗做法。

三十年後的今天,

諸城衛生計生事業牢牢把握“一切為了人民健康和家庭幸福、辦人民滿意的衛生計生事業”這一中心, 通過連續的探索、積累、沉澱和創新, 逐步讓全體居民獲得了安全便捷、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 結出了普惠於民的新果:

———借鑒城市管理經驗, 適應城鄉發展一體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 設立了208個農村社區衛生室, 覆蓋全市所有村莊, 借助專業人員重組、配套的基礎設施、對口支援和嚴格的管理, 讓廣大居民就近享受到了鎮街甚至市級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 党和國家領導人予以充分肯定, 在全國引起較大反響;

———實施人才強基層戰略, 連續多年實施鎮街衛生院大學生配備計畫, 鎮街衛生院大學生覆蓋率達到100%;

———衛生應急體系不斷完善, 應急隊伍進一步健全, 全體衛生工作者緊要時刻挺身而出, 主動作為, 為戰勝非典、H7N9流感、抗震救災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基層健康教育工作實現經常化、規範化、制度化、個性化, 在各級各部門的明察暗訪中, 群眾衛生法律法規和知識的知曉率保持在90%以上……

———堅持管理與服務並重, 計劃生育工作連續多年在行業名列前茅;

———2005年始, 諸城市啟動了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工程, 利用三到五年的時間完善城市衛生基礎設施, 進一步強化城市衛生管理, 創建成獨具特色的國家級衛生城市。 2012年10月通過全國愛衛辦國家衛生城市暗訪, 2015年3月被命名為國家衛生城市。 2017年, 迎接了國家衛生城市首次複審。

———2010年1月, 原諸城市衛生局被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集體。

諸城市先後被評為全國計畫免疫工作先進市、全國麻風病防治工作先進市、全國滅鼠工作先進市、全國滅鼠滅蟑控蚊工作先進市、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市、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資訊化建設先進單位、全國人口計生科技工作先進集體、全國計劃生育協會先進單位、國家衛生應急綜合示範市、全國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等稱號。 諸城市衛計局被濰坊市委、市政府評為“優秀基層黨組織”、省級文明單位等稱號。

健康是人類的第一財富。 健康問題從來沒有象今天這樣廣泛地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

沒有全民健康, 就沒有全面小康。 諸城市委、市政府心系民眾、重視民生, 始終將衛生計生事業作為重點工作來謀劃和推進。

30年來, 衛生計生事業駛入了持續健康發展的快車道, 全市衛生計生事業發展突飛猛進, 服務機構提質提升, 環境煥然一新, 衛計隊伍發展壯大, 各項惠民便民政策持續落地, 普惠百姓。 先後榮獲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市、國家衛生應急綜合示範市、全國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科學育兒試點市、省級文明單位等稱號。 石橋子、龍都、辛興衛生院被國家衛計委評為“全國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

一枚枚閃光的榮譽獎牌、一項項實在的惠民舉措, 書寫著諸城市30年衛生計生事業發展進程中一幅幅溫暖人心的民生畫卷。

諸城市持續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扎實推進基層綜合配套改革,全力保障人民身體健康,維護千家萬戶幸福,不僅讓居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還儘量讓居民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居民“健康指數”顯著提升,全市衛生健康事業一次又一次實現新跨越。

壯隊伍 提品質 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持續完善

30年來,市委、市政府不斷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衛生計生資源配置增量提質。據統計,全市已經建成以市直醫療機構為龍頭、以農村衛生院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樞紐、以城鄉社區衛生服務室(站)為基礎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構築起群眾小病不出社區、大病及時轉診、康復在社區的診療格局。縣域內就診率連續保持在90%以上。

機構發展,隊伍壯大。改革開放以來,諸城衛生事業在改革中進入了大發展、大繁榮時期。經過長期發展,我市已建立了由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等組成的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794家,其中醫院21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755家,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8家;衛生人員8701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5997人;床位5568張。每千常住人口擁有醫療機構床位數5.02張、執業(助理)醫師2.16人、註冊護士2.25人。我市醫療衛生機構房屋總建築面積48.4萬平方米,共擁有萬元以上設備4571台,總價值8.08億元。

至2016年,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診療676.7萬人次,出院病人18.8萬人次,病床使用率79.95%,出院者平均住院日8.2天。所有市直單位都創建為同類級別甲等標準,其中,市人民醫院晉升為三級綜合醫院,諸城中醫醫院晉升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晉升為二級甲等婦保院。19處鎮街衛生院全部建起了門診病房樓,全部達到規範化鄉鎮衛生院標準。實施農村社區衛生室規範化提升工程,2016年已圓滿完成17處提升任務,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底持續鞏固。

設備更新,條件改善。新中國成立之初,諸城的醫療器械只有聽診器、煮沸器、注射器和簡單的手術包。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醫療器械也相應地增加。目前,諸城市人民醫院擁有3.0T核磁共振、雙源256層CT、經濟型PETCT、美國GEVVD7三維心臟彩超、即時四維彩超、鉬靶乳腺機系統等高端醫療設備500餘台(套)。市中醫院配備了美國GE高端功能型螺旋CT、全身數位減影血管造影機、數位胃腸機、陀螺刀、玻璃體視網膜手術系統等先進診療設備200多台件。各農村衛生院也都配備了X光機、彩超、生化分析儀等儀器設備。醫療衛生服務條件明顯改善。

技術提高,防治能力增強。經過30年的努力,諸城市的醫療衛生服務技術水準顯著提高,防病治病能力持續增強。2003年“非典”暴發後,衛生系統全力以赴,採取“外堵輸入、內防擴散”防控策略,實施人員物資、技術培訓、健康教育、聯防聯控、疫情監測、應急處置“六到位”,防控工作達到預期目標。進入“十二五”時期,隨著醫護人員技術水準的提高和現代化醫療器械的配備,諸城市一系列學科專科建設取得了突破。諸城市人民醫院婦科、泌尿外科創建為濰坊市醫學重點學科;諸城中醫醫院眼科、腦病科創建為山東省重點中醫專科,腫瘤科為山東省中醫藥特色專科,心血管病科為濰坊市級臨床重點專科,骨科、肝病科、腦病科、腫瘤科、針灸科、腎病科、肛腸科、血液病科為濰坊市重點中醫藥特色專科。諸城市人民醫院和中醫醫院能夠開展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惡性腫瘤陀螺刀精准放療、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腔鏡手術及髖、膝關節置換術等600余項新業務、新技術。

農村衛生穩步發展構建起“兩公里就醫服務圈”

在家門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是廣大居民對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最大期望,也是諸城市委、市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

“30年前,村裡人有病都往膠南醫院跑。”桃林鎮阿洛子社區鄉村醫生遲令敏提起那時的醫療條件還記憶猶新。他見證了30年來諸城市醫療衛生發展變化,更充分體會了一名最基層健康守護人的心路。

30年前,鄉醫力量薄弱,縣級市人民醫院、婦保院等規模也明顯不夠,普遍存在醫療衛生資源短缺、配置不合理、機制不健全等諸多問題。百姓看大病還要出市、出省,常導致“看病難”問題日益凸顯。

農村社區衛生室成了百姓健康“守門人”。2007年以來根據農村社區化不斷推進的新形勢,把農村社區衛生工作作為衛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對農村衛生機構進行了調整,嚴格按照“三高”原則建設農村社區衛生室。一是高標準規劃建設。制定多個配套檔,對房屋面積、結構佈局、基本服務設施的配備、基本藥品數量提出高標準要求。二是高要求規範管理。制訂、出臺了《關於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的意見》,從診療規程、人員培訓、雙向轉診、醫療文書、藥品使用等八個方面提出了規範化要求;精選高素質專業人員,嚴格培訓,持證上崗;實行“五統一”管理。三是高品質提供服務。農村社區衛生室向農村群眾提供常見病和多發病的預防、保健、診治、康復和健康教育,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即時報銷新農合費用,發現並上報有關醫療衛生資訊。工作中,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患者隨到隨看病,群眾隨諮詢隨答覆,需轉診立即辦,讓農村群眾就近得到了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時任省衛生廳廳長包文輝講:“諸城在社區中設置衛生室,這是延伸公共服務和加強農村基本醫療服務的很好探索。一方面,社區衛生室與鄉鎮衛生院實行一體化管理,使鄉鎮衛生院的醫療人員能夠‘沉’下去,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將社區周邊村裡水準較高的醫護人員集中起來,讓農民接受到安全、方便、有效、價廉的衛生服務。同時,因社區衛生室歸屬於鄉鎮衛生院,農民在這裡看病可通過新農合報銷得到補償,有利於新農合的進一步開展。諸城社區建設,在現有條件下更好地整合了農村醫療資源,推進了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2008年6月10日《大眾日報》刊發的《農村改革防治的必然選擇》一文指出:“在諸城採訪,問及‘社區給您帶來的最大方便是什麼’,被採訪農民大多選擇了‘看病’”。

2009年,按照兩公里服務圈建設要求,在全市設立了208個農村社區衛生室。每個衛生室配備專業人員4-6人、醫療器械34種以上、藥品330種以上,建築面積80-120平方米,達到“四室分開”(診斷室、治療室、藥房、觀察室),部分農村社區衛生室還具備了基礎檢驗、心電圖、B(彩)超等檢查能力。鄉鎮衛生院對農村社區衛生室實行一體化管理,實現了人員、設備、制度、房屋、管理“五統一”。近年來又實施農村社區衛生室規範化提升工程,2016年已圓滿完成17處提升任務,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底持續鞏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農村衛生院19處,農村社區衛生室570處(其中一體化農村社區衛生室514處),鄉村醫生1655人,基本能夠滿足農村群眾的醫療衛生需求。

發展公共衛生服務 力鑄重大疾病防控“盾牌”

經過30年的努力,諸城市的醫療衛生服務技術水準顯著提高,防病治病能力持續增強,覆蓋城鄉、功能齊全的疾病預防控制和應急醫療救治體系基本建成。我市始終貫徹以“預防為主”的國家衛生工作方針,全面落實疾病預防控制專案,突出重點疾病防控工作,大力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一個個實例、一組組資料呈現出諸城市努力發展公共衛生服務的決心,積極為廣大群眾構築安全健康屏障,致力讓居民少得病,不得病。

急診急救工作步入規範化。建立起了以人民醫院急救中心、中醫院急救中心為龍頭,以鎮街衛生院急診室為基礎的急診急救體系,竭力救人於危難之中。自1997年急救電話開通至今,接收急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達96%以上。急診急救工作被市委領導讚譽為“最大的民心工程之一”。

預防保健工作成就斐然。麻風、白喉、瘧疾、脊髓灰質炎、碘缺乏病等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已分別被消滅或基本消滅,婦女、兒童常見病、多發病得到有效控制,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控制工作已穩步啟動,衡量群體健康水準的主要指標均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準。我市先後被評為全國食品衛生示範市、全國麻風病防治先進單位和全國執行《藥品管理法》先進單位。2003年“非典”暴發後,衛生系統全力以赴,採取“外堵輸入、內防擴散”防控策略,實施人員物資、技術培訓、健康教育、聯防聯控、疫情監測、應急處置“六到位”,防控工作達到預期目標。2012年12月,諸城市創建為國家衛生應急綜合示範市,2015年1月創建為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目前,傳染病實現有效控制,全市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率、死亡率處於全省較低水準,實現無重點傳染病暴發流行目標。

惠民專案全面落實。公共衛生是全民健康的重要防線。有病早治,無病早防。2009年,全市啟動實施9大類41項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2015年起即擴展到12大類49項,包括為65歲及以上老年人體檢、為城鄉居民建立健康檔案、為0-6歲兒童成長發育作檢查等多項公共衛生服務,由政府免費提供服務。截止到2017年6月30日,全市共建立城鄉居民電子健康檔案912763份;累計接受1次及以上新生兒訪視6282人,早孕建冊4920人,產前規範管理孕產婦6853人;共為全市65098名65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了健康體檢;累計管理高血壓患者78813人;糖尿病患者23956人;重性精神病管理4951人;未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婦女兒童健康權益充分保障。僅2016年,我市就免費為11萬餘名中小學生進行了健康查體,為1萬余名適齡兒童進行了免費牙齒窩溝封閉。落實免費婚檢、唐篩、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發放葉酸4.4萬餘人次,為17892名孕產婦免費檢測了愛滋病、梅毒、乙肝項目,為1023名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孕產婦所生的新生兒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全面兌現計生獎勵扶助金32472人、3108.67萬元;特別扶助金1014人、720.72萬元;獨生子女父母61896人次、獎勵費381.4萬元;計生特殊家庭一次性補助404人、343.5萬元;免費“四術”經費總額200萬元。

近年來,全市不斷加大疾病預防控制力度,居民健康水準得到極大提升。截至2015年底,全市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8.8歲,比全省期望壽命高0.8歲;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降至3.28‰、0、3.84‰,分別低於全省平均水準,主要健康指標居全省前列。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持續推進計劃生育政策不斷調整完善

醫改工作由試點探索、單項突破逐步轉向系統配套、全面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推開,全部取消藥品加成,實行零差率銷售;基本藥物制度從無到有逐步確立,基層用藥品種不斷擴大;覆蓋城鄉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基層運行機制進一步鞏固完善。

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工作穩步啟動,城鄉技術幫扶初見成效。一是統籌城鄉醫療資源,組建醫療技術聯合體。自2012年2月起,依託市人民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根據專業特點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業務需求建立了三個醫療聯合體。通過團隊分工協作,外派醫師堅持到病房和門診工作,開展教學查房、會診、指導危重疑難病人的搶救和治療開展對口幫扶,全面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二是以醫療技術聯合體建設為抓手,穩步推進分級診療工作,下發了《諸城市分級診療工作實施方案(試行)》和《諸城市雙向轉診管理辦法(試行)》,目前,各項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中。

醫學科技日新月異。每年研究、引進應用科技新成果80項,在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400餘篇,30多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省、市獎勵,先後有26人被評為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特色專科發展到30多個。腎臟移植、體外迴圈心內直視手術、角膜移植和多種腔鏡、介入治療等新技術的成功開展,標誌著我市診療水準跨入了全省同級行業先進行列,我市成為到省城和濰坊等外地大醫院就醫人數較少的縣市之一,群眾多少年來大病不出市、常見病不離鄉的企盼基本變成了現實。

進入“十二五”時期,隨著醫護人員技術水準的提高和現代化醫療器械的配備,諸城市一系列學科專科建設取得了突破。目前,全市擁有省級重點中醫專科3個,濰坊市級重點學科2個,濰坊市級臨床重點專科2個,濰坊市級重點中醫專科6個。

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顯著提升,19處鄉鎮衛生院均設置了功能齊全、中醫藥文化濃厚的國醫堂或中醫館,基本實現了中醫藥一站式服務。目前,100%的鄉鎮衛生院能提供10種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享受到了質優價廉的中醫藥服務。2012年,諸城市創建為全國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計劃生育工作成績斐然。生育政策實現“放開生育間隔、單獨兩孩、全面兩孩”三步走的歷史性變革,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改革深入推進,目前,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規劃目標內。

1988年-2001年按政策法律法規生育,在城市,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在農村是一孩半政策,還有一些符合省《條例》規定的特殊情況經過審批允許生育二胎。我市出臺《關於違反<山東省計劃生育條例>的處罰規定》,計劃生育政策法規趨於完善。1988年,濰坊市委、市政府與諸城市首次簽訂《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書》,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從1989年開始,市委、市政府與各鄉鎮以及機關企事業單位層層簽訂人口目標責任書。在機構設置方面,從技術服務和城區管理上也有了極大改善。

2002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頒佈實施。同年9月28日,《山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頒佈實施,取消一孩《生育證》,改一孩生育審批制度為一孩生育註冊制,依法登記結婚的夫婦可以自行選擇生育第一個子女的時間,2002年合法生育率為90.04%。2008年以後計劃生育處於穩定提升階段,這個階段主要通過採取清理出生底數、加大行政干預力度、加大考核力度、加大獎懲責任追究、注重落實對計劃生育家庭的優先優惠等辦法,從根本上遏制住了人口反彈的不良態勢。

2008年3月出臺了《中共諸城市委諸城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意見(試行)》,明確了鎮街、社區、村居、單位等計劃生育出現問題一票否決的標準。2009年12月,我市下發了《關於落實<中共濰坊市委濰坊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健全完善人口和計劃生育政策推動體系的意見>明確部門責任分工的通知》,根據各部門職責情況,明確了對計劃生育家庭的優先優惠政策。

2014年5月30日起,執行修改後的《山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規定,實行單獨二孩生育政策,生育第一個子女實行免費登記制度,並實行首接負責制。2016年1月22日起,《山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三次修正,實行全面兩孩政策。

目前,我市總人口112.3萬人,已婚育齡婦女18.9萬人,符合全面兩孩政策的目標夫婦約9.2萬對,人口出生率9.07‰、合法生育率99.2%、出生人口性別比105.6,各項指標均符合上級要求。

愛國衛生運動持續開展國家衛生城市金榜題名

1990年我市創建為省級衛生城市。2005年,正式啟動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工作,市政府把創衛10個專業分解為14個專業項目,設立了14個創衛專業專案組,具體落實專案工作;把創衛區域劃分為27個社區網格,由27個市直綜合部門抽調分管領導和工作人員進行日常工作督導和重點巡視;落實督查和責任追究措施。2012年10月通過全國愛衛辦國家衛生城市暗訪,2015年3月被命名為國家衛生城市。目前,全市上下正在迎接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後的第一次複審,成效顯著。

齊魯時代楷模王金鑒事蹟廣泛傳播

2016年11月30日,基層衛生計生戰線上的優秀代表、為民服務時代先鋒王金鑒被山東省委宣傳部追授為“齊魯時代楷模”,並在山東電視臺隆重舉行了直播發佈儀式,副省長王隨蓮參加。王金鑒是我市龍都衛生院原黨支部書記、院長,2015年8月9日因病去世。為弘揚王金鑒同志的先模精神,諸城市衛計局、諸城市委、濰坊市衛計委、濰坊市委、山東省衛計委先後作出《關於開展向王金鑒同志學習的決定》,其個人被諸城市委、濰坊市委追授為“優秀共產黨員”“濰坊市優秀共產黨員”,被濰坊市委、濰坊市人民政府追授為“濰坊市先進工作者”,被山東省衛計委表彰為“山東省衛生計生系統服務標兵”,被山東省委宣傳部追授為“齊魯時代楷模”稱號,先後被評為“諸城好人”、“濰坊好人”、“山東好人”、“中國好人”、2016年山東省善行義舉四德榜“榜上有名”先模人物,2017年被評為全國最美醫生、2016山東好人十大年度人物。以王金鑒事蹟為主要內容開展的王金鑒先進事蹟報告會、情景報告劇已舉辦41場、56場,覆蓋黨員幹部10萬余人次,社會反響強烈。

春風勁度民心暖。撤縣建市以來,諸城市衛生事業發展歷程走過了三十個春秋,這三十年裡,翻天覆地,氣象萬千。可以欣喜地看到:在黨和政府的真情傾注下,全市衛生計生系統將預防保健提升到了中心位置;衛生宣傳教育走上了科技的軌道;醫療衛生單位人才和硬體建設如火如荼;疾病防控日益高效和網路化;均等化社區衛生服務全面推開……鄉醫培訓與管理為基層醫療不斷注入新鮮血液;衛生室建設和系列惠民政策讓農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成為了歷史;公共衛生將群眾納入了科學化系統化健康管理與服務中,廣大人民群眾直接受益。

展望未來,全市衛生計生系統將牢記使命,踐行承諾,大力發展衛生計生事業,不斷提升醫療服務水準,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為百姓幸福安康構築起健康屏障,用真情和汗水譜寫健康諸城新篇章。

書寫著諸城市30年衛生計生事業發展進程中一幅幅溫暖人心的民生畫卷。

諸城市持續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扎實推進基層綜合配套改革,全力保障人民身體健康,維護千家萬戶幸福,不僅讓居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還儘量讓居民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居民“健康指數”顯著提升,全市衛生健康事業一次又一次實現新跨越。

壯隊伍 提品質 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持續完善

30年來,市委、市政府不斷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衛生計生資源配置增量提質。據統計,全市已經建成以市直醫療機構為龍頭、以農村衛生院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樞紐、以城鄉社區衛生服務室(站)為基礎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構築起群眾小病不出社區、大病及時轉診、康復在社區的診療格局。縣域內就診率連續保持在90%以上。

機構發展,隊伍壯大。改革開放以來,諸城衛生事業在改革中進入了大發展、大繁榮時期。經過長期發展,我市已建立了由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等組成的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794家,其中醫院21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755家,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8家;衛生人員8701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5997人;床位5568張。每千常住人口擁有醫療機構床位數5.02張、執業(助理)醫師2.16人、註冊護士2.25人。我市醫療衛生機構房屋總建築面積48.4萬平方米,共擁有萬元以上設備4571台,總價值8.08億元。

至2016年,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診療676.7萬人次,出院病人18.8萬人次,病床使用率79.95%,出院者平均住院日8.2天。所有市直單位都創建為同類級別甲等標準,其中,市人民醫院晉升為三級綜合醫院,諸城中醫醫院晉升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晉升為二級甲等婦保院。19處鎮街衛生院全部建起了門診病房樓,全部達到規範化鄉鎮衛生院標準。實施農村社區衛生室規範化提升工程,2016年已圓滿完成17處提升任務,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底持續鞏固。

設備更新,條件改善。新中國成立之初,諸城的醫療器械只有聽診器、煮沸器、注射器和簡單的手術包。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醫療器械也相應地增加。目前,諸城市人民醫院擁有3.0T核磁共振、雙源256層CT、經濟型PETCT、美國GEVVD7三維心臟彩超、即時四維彩超、鉬靶乳腺機系統等高端醫療設備500餘台(套)。市中醫院配備了美國GE高端功能型螺旋CT、全身數位減影血管造影機、數位胃腸機、陀螺刀、玻璃體視網膜手術系統等先進診療設備200多台件。各農村衛生院也都配備了X光機、彩超、生化分析儀等儀器設備。醫療衛生服務條件明顯改善。

技術提高,防治能力增強。經過30年的努力,諸城市的醫療衛生服務技術水準顯著提高,防病治病能力持續增強。2003年“非典”暴發後,衛生系統全力以赴,採取“外堵輸入、內防擴散”防控策略,實施人員物資、技術培訓、健康教育、聯防聯控、疫情監測、應急處置“六到位”,防控工作達到預期目標。進入“十二五”時期,隨著醫護人員技術水準的提高和現代化醫療器械的配備,諸城市一系列學科專科建設取得了突破。諸城市人民醫院婦科、泌尿外科創建為濰坊市醫學重點學科;諸城中醫醫院眼科、腦病科創建為山東省重點中醫專科,腫瘤科為山東省中醫藥特色專科,心血管病科為濰坊市級臨床重點專科,骨科、肝病科、腦病科、腫瘤科、針灸科、腎病科、肛腸科、血液病科為濰坊市重點中醫藥特色專科。諸城市人民醫院和中醫醫院能夠開展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惡性腫瘤陀螺刀精准放療、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腔鏡手術及髖、膝關節置換術等600余項新業務、新技術。

農村衛生穩步發展構建起“兩公里就醫服務圈”

在家門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是廣大居民對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最大期望,也是諸城市委、市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

“30年前,村裡人有病都往膠南醫院跑。”桃林鎮阿洛子社區鄉村醫生遲令敏提起那時的醫療條件還記憶猶新。他見證了30年來諸城市醫療衛生發展變化,更充分體會了一名最基層健康守護人的心路。

30年前,鄉醫力量薄弱,縣級市人民醫院、婦保院等規模也明顯不夠,普遍存在醫療衛生資源短缺、配置不合理、機制不健全等諸多問題。百姓看大病還要出市、出省,常導致“看病難”問題日益凸顯。

農村社區衛生室成了百姓健康“守門人”。2007年以來根據農村社區化不斷推進的新形勢,把農村社區衛生工作作為衛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對農村衛生機構進行了調整,嚴格按照“三高”原則建設農村社區衛生室。一是高標準規劃建設。制定多個配套檔,對房屋面積、結構佈局、基本服務設施的配備、基本藥品數量提出高標準要求。二是高要求規範管理。制訂、出臺了《關於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的意見》,從診療規程、人員培訓、雙向轉診、醫療文書、藥品使用等八個方面提出了規範化要求;精選高素質專業人員,嚴格培訓,持證上崗;實行“五統一”管理。三是高品質提供服務。農村社區衛生室向農村群眾提供常見病和多發病的預防、保健、診治、康復和健康教育,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即時報銷新農合費用,發現並上報有關醫療衛生資訊。工作中,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患者隨到隨看病,群眾隨諮詢隨答覆,需轉診立即辦,讓農村群眾就近得到了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時任省衛生廳廳長包文輝講:“諸城在社區中設置衛生室,這是延伸公共服務和加強農村基本醫療服務的很好探索。一方面,社區衛生室與鄉鎮衛生院實行一體化管理,使鄉鎮衛生院的醫療人員能夠‘沉’下去,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將社區周邊村裡水準較高的醫護人員集中起來,讓農民接受到安全、方便、有效、價廉的衛生服務。同時,因社區衛生室歸屬於鄉鎮衛生院,農民在這裡看病可通過新農合報銷得到補償,有利於新農合的進一步開展。諸城社區建設,在現有條件下更好地整合了農村醫療資源,推進了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2008年6月10日《大眾日報》刊發的《農村改革防治的必然選擇》一文指出:“在諸城採訪,問及‘社區給您帶來的最大方便是什麼’,被採訪農民大多選擇了‘看病’”。

2009年,按照兩公里服務圈建設要求,在全市設立了208個農村社區衛生室。每個衛生室配備專業人員4-6人、醫療器械34種以上、藥品330種以上,建築面積80-120平方米,達到“四室分開”(診斷室、治療室、藥房、觀察室),部分農村社區衛生室還具備了基礎檢驗、心電圖、B(彩)超等檢查能力。鄉鎮衛生院對農村社區衛生室實行一體化管理,實現了人員、設備、制度、房屋、管理“五統一”。近年來又實施農村社區衛生室規範化提升工程,2016年已圓滿完成17處提升任務,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底持續鞏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農村衛生院19處,農村社區衛生室570處(其中一體化農村社區衛生室514處),鄉村醫生1655人,基本能夠滿足農村群眾的醫療衛生需求。

發展公共衛生服務 力鑄重大疾病防控“盾牌”

經過30年的努力,諸城市的醫療衛生服務技術水準顯著提高,防病治病能力持續增強,覆蓋城鄉、功能齊全的疾病預防控制和應急醫療救治體系基本建成。我市始終貫徹以“預防為主”的國家衛生工作方針,全面落實疾病預防控制專案,突出重點疾病防控工作,大力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一個個實例、一組組資料呈現出諸城市努力發展公共衛生服務的決心,積極為廣大群眾構築安全健康屏障,致力讓居民少得病,不得病。

急診急救工作步入規範化。建立起了以人民醫院急救中心、中醫院急救中心為龍頭,以鎮街衛生院急診室為基礎的急診急救體系,竭力救人於危難之中。自1997年急救電話開通至今,接收急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達96%以上。急診急救工作被市委領導讚譽為“最大的民心工程之一”。

預防保健工作成就斐然。麻風、白喉、瘧疾、脊髓灰質炎、碘缺乏病等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已分別被消滅或基本消滅,婦女、兒童常見病、多發病得到有效控制,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控制工作已穩步啟動,衡量群體健康水準的主要指標均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準。我市先後被評為全國食品衛生示範市、全國麻風病防治先進單位和全國執行《藥品管理法》先進單位。2003年“非典”暴發後,衛生系統全力以赴,採取“外堵輸入、內防擴散”防控策略,實施人員物資、技術培訓、健康教育、聯防聯控、疫情監測、應急處置“六到位”,防控工作達到預期目標。2012年12月,諸城市創建為國家衛生應急綜合示範市,2015年1月創建為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目前,傳染病實現有效控制,全市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率、死亡率處於全省較低水準,實現無重點傳染病暴發流行目標。

惠民專案全面落實。公共衛生是全民健康的重要防線。有病早治,無病早防。2009年,全市啟動實施9大類41項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2015年起即擴展到12大類49項,包括為65歲及以上老年人體檢、為城鄉居民建立健康檔案、為0-6歲兒童成長發育作檢查等多項公共衛生服務,由政府免費提供服務。截止到2017年6月30日,全市共建立城鄉居民電子健康檔案912763份;累計接受1次及以上新生兒訪視6282人,早孕建冊4920人,產前規範管理孕產婦6853人;共為全市65098名65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了健康體檢;累計管理高血壓患者78813人;糖尿病患者23956人;重性精神病管理4951人;未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婦女兒童健康權益充分保障。僅2016年,我市就免費為11萬餘名中小學生進行了健康查體,為1萬余名適齡兒童進行了免費牙齒窩溝封閉。落實免費婚檢、唐篩、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發放葉酸4.4萬餘人次,為17892名孕產婦免費檢測了愛滋病、梅毒、乙肝項目,為1023名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孕產婦所生的新生兒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全面兌現計生獎勵扶助金32472人、3108.67萬元;特別扶助金1014人、720.72萬元;獨生子女父母61896人次、獎勵費381.4萬元;計生特殊家庭一次性補助404人、343.5萬元;免費“四術”經費總額200萬元。

近年來,全市不斷加大疾病預防控制力度,居民健康水準得到極大提升。截至2015年底,全市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8.8歲,比全省期望壽命高0.8歲;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降至3.28‰、0、3.84‰,分別低於全省平均水準,主要健康指標居全省前列。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持續推進計劃生育政策不斷調整完善

醫改工作由試點探索、單項突破逐步轉向系統配套、全面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推開,全部取消藥品加成,實行零差率銷售;基本藥物制度從無到有逐步確立,基層用藥品種不斷擴大;覆蓋城鄉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基層運行機制進一步鞏固完善。

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工作穩步啟動,城鄉技術幫扶初見成效。一是統籌城鄉醫療資源,組建醫療技術聯合體。自2012年2月起,依託市人民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根據專業特點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業務需求建立了三個醫療聯合體。通過團隊分工協作,外派醫師堅持到病房和門診工作,開展教學查房、會診、指導危重疑難病人的搶救和治療開展對口幫扶,全面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二是以醫療技術聯合體建設為抓手,穩步推進分級診療工作,下發了《諸城市分級診療工作實施方案(試行)》和《諸城市雙向轉診管理辦法(試行)》,目前,各項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中。

醫學科技日新月異。每年研究、引進應用科技新成果80項,在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400餘篇,30多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省、市獎勵,先後有26人被評為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特色專科發展到30多個。腎臟移植、體外迴圈心內直視手術、角膜移植和多種腔鏡、介入治療等新技術的成功開展,標誌著我市診療水準跨入了全省同級行業先進行列,我市成為到省城和濰坊等外地大醫院就醫人數較少的縣市之一,群眾多少年來大病不出市、常見病不離鄉的企盼基本變成了現實。

進入“十二五”時期,隨著醫護人員技術水準的提高和現代化醫療器械的配備,諸城市一系列學科專科建設取得了突破。目前,全市擁有省級重點中醫專科3個,濰坊市級重點學科2個,濰坊市級臨床重點專科2個,濰坊市級重點中醫專科6個。

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顯著提升,19處鄉鎮衛生院均設置了功能齊全、中醫藥文化濃厚的國醫堂或中醫館,基本實現了中醫藥一站式服務。目前,100%的鄉鎮衛生院能提供10種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享受到了質優價廉的中醫藥服務。2012年,諸城市創建為全國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計劃生育工作成績斐然。生育政策實現“放開生育間隔、單獨兩孩、全面兩孩”三步走的歷史性變革,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改革深入推進,目前,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規劃目標內。

1988年-2001年按政策法律法規生育,在城市,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在農村是一孩半政策,還有一些符合省《條例》規定的特殊情況經過審批允許生育二胎。我市出臺《關於違反<山東省計劃生育條例>的處罰規定》,計劃生育政策法規趨於完善。1988年,濰坊市委、市政府與諸城市首次簽訂《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書》,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從1989年開始,市委、市政府與各鄉鎮以及機關企事業單位層層簽訂人口目標責任書。在機構設置方面,從技術服務和城區管理上也有了極大改善。

2002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頒佈實施。同年9月28日,《山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頒佈實施,取消一孩《生育證》,改一孩生育審批制度為一孩生育註冊制,依法登記結婚的夫婦可以自行選擇生育第一個子女的時間,2002年合法生育率為90.04%。2008年以後計劃生育處於穩定提升階段,這個階段主要通過採取清理出生底數、加大行政干預力度、加大考核力度、加大獎懲責任追究、注重落實對計劃生育家庭的優先優惠等辦法,從根本上遏制住了人口反彈的不良態勢。

2008年3月出臺了《中共諸城市委諸城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意見(試行)》,明確了鎮街、社區、村居、單位等計劃生育出現問題一票否決的標準。2009年12月,我市下發了《關於落實<中共濰坊市委濰坊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健全完善人口和計劃生育政策推動體系的意見>明確部門責任分工的通知》,根據各部門職責情況,明確了對計劃生育家庭的優先優惠政策。

2014年5月30日起,執行修改後的《山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規定,實行單獨二孩生育政策,生育第一個子女實行免費登記制度,並實行首接負責制。2016年1月22日起,《山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三次修正,實行全面兩孩政策。

目前,我市總人口112.3萬人,已婚育齡婦女18.9萬人,符合全面兩孩政策的目標夫婦約9.2萬對,人口出生率9.07‰、合法生育率99.2%、出生人口性別比105.6,各項指標均符合上級要求。

愛國衛生運動持續開展國家衛生城市金榜題名

1990年我市創建為省級衛生城市。2005年,正式啟動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工作,市政府把創衛10個專業分解為14個專業項目,設立了14個創衛專業專案組,具體落實專案工作;把創衛區域劃分為27個社區網格,由27個市直綜合部門抽調分管領導和工作人員進行日常工作督導和重點巡視;落實督查和責任追究措施。2012年10月通過全國愛衛辦國家衛生城市暗訪,2015年3月被命名為國家衛生城市。目前,全市上下正在迎接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後的第一次複審,成效顯著。

齊魯時代楷模王金鑒事蹟廣泛傳播

2016年11月30日,基層衛生計生戰線上的優秀代表、為民服務時代先鋒王金鑒被山東省委宣傳部追授為“齊魯時代楷模”,並在山東電視臺隆重舉行了直播發佈儀式,副省長王隨蓮參加。王金鑒是我市龍都衛生院原黨支部書記、院長,2015年8月9日因病去世。為弘揚王金鑒同志的先模精神,諸城市衛計局、諸城市委、濰坊市衛計委、濰坊市委、山東省衛計委先後作出《關於開展向王金鑒同志學習的決定》,其個人被諸城市委、濰坊市委追授為“優秀共產黨員”“濰坊市優秀共產黨員”,被濰坊市委、濰坊市人民政府追授為“濰坊市先進工作者”,被山東省衛計委表彰為“山東省衛生計生系統服務標兵”,被山東省委宣傳部追授為“齊魯時代楷模”稱號,先後被評為“諸城好人”、“濰坊好人”、“山東好人”、“中國好人”、2016年山東省善行義舉四德榜“榜上有名”先模人物,2017年被評為全國最美醫生、2016山東好人十大年度人物。以王金鑒事蹟為主要內容開展的王金鑒先進事蹟報告會、情景報告劇已舉辦41場、56場,覆蓋黨員幹部10萬余人次,社會反響強烈。

春風勁度民心暖。撤縣建市以來,諸城市衛生事業發展歷程走過了三十個春秋,這三十年裡,翻天覆地,氣象萬千。可以欣喜地看到:在黨和政府的真情傾注下,全市衛生計生系統將預防保健提升到了中心位置;衛生宣傳教育走上了科技的軌道;醫療衛生單位人才和硬體建設如火如荼;疾病防控日益高效和網路化;均等化社區衛生服務全面推開……鄉醫培訓與管理為基層醫療不斷注入新鮮血液;衛生室建設和系列惠民政策讓農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成為了歷史;公共衛生將群眾納入了科學化系統化健康管理與服務中,廣大人民群眾直接受益。

展望未來,全市衛生計生系統將牢記使命,踐行承諾,大力發展衛生計生事業,不斷提升醫療服務水準,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為百姓幸福安康構築起健康屏障,用真情和汗水譜寫健康諸城新篇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