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構建社區矯正立體監管體系

湖南社區矯正與安置幫教工作專刊

2017年3月13日, 新化縣司法局在社區矯正資訊指揮中心召開了首次全縣社區矯正工作視訊會議。 此次會議實現了司法局與司法所會議資訊、工作動態的同步共用, 在全省縣級地區尚屬首次, 這標誌著新化縣司法局的社區矯正工作資訊化建設走在了全省縣級地區前列。

從試行工作啟動時的迷茫, 到全面推動社區矯正“三個規範化建設”和“三項重點工作”的落實, 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完成了從思想及行為上的徹底轉變。 經過一系列的逐步探索, 大膽嘗試, 婁底市社區矯正工作已形成了一套日常監管基本框架。

司法部基層工作指導司司長羅厚如視察漣源市“新航中途之家”過渡性安置幫教基地。

互聯互通 打造非監禁刑罰執行實戰化平臺

“鄧XX, 155XXXXXX, 越界!”9月7日, 冷水江市司法局副局長葉冠西的手機上接到一條該轄區內社區服刑人員越界警報資訊。

此前, 婁底市司法局與聯通公司緊密合作, 把定位手機與監管平臺捆綁在一起, 一旦社區服刑人員越界, 手機就能及時報警。 社區矯正中心還每月定期對每個司法所的社區服刑人員進行視頻點訓, 利用手機定位技術和社區矯正中心的“視頻監控”, 實現對社區服刑人員的“雙監控”。

除此之外, 新化縣司法局還對其中30名嚴管物件實行人臉識別儀管理, 構築了一道無形的“電子圍牆”。

婁底市大力推進社區矯正工作資訊化建設, 著重突出社區矯正中心各項功能的運用。 社區矯正中心實現與基層司法所視頻、音訊互聯互通, 可隨時視頻檢查各司法所的工作開展情況及對轄區內所有社區服刑人員視頻點訓等,

構建非監禁刑罰執行實體化、實戰化平臺。

行為規範 樹立社區服刑人員“四個意識”

“這次社區服刑人員行為規範教育試點現場觀摩會辦出了水準與成效, 充分展示了冷水江市社區矯正工作取得的豐碩成果。 ”在2016年12月9日召開的全省社區服刑人員行為規範教育試點活動冷水江現場觀摩會上, 湖南省司法廳廳長談敬純對冷水江市社區矯正工作給予高度肯定。

冷水江市是全省首批3個社區服刑人員行為規範教育試點縣市之一。 試點伊始, 司法所工作人員擔心組織不起來, 而社區服刑人員又時常找關係請假說情或以各種理由不參加。

對此 , 冷水江市司法局於2016年7月自上而下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整風行動”,

加大檢查和處罰力度, 採取不定期、不間斷方式對各司法所進行檢查、突查。

“那次行動為期30天, 正值高溫酷暑, 我們每到一個司法所, 葉冠西就組織社區服刑人員在烈日下訓誡, 汗水浸透了衣服, 基本沒有幹過。 ”冷水江市社區矯正工作局局長佘志燕回憶。

今年4月18日, 一場聲勢浩大的社區服刑人員行為規範教育訓練在新化縣政府廣場內舉行。

一隊隊整齊劃一的隊伍、一陣陣擲地有聲的步伐、一聲聲鏗鏘有力的口號......“我為過去曾經犯下的罪行感到羞愧, 也為今天的表現感到自豪。 我一定悔過自新, 重新做人!”許多社區服刑人員流下了感慨的淚水。

為了讓社區矯正工作真正為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積極發揮作用,

新化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 強調將社區矯正各項工作與社區服刑人員行為規範教育活動有機結合。

各地訓練期間, 除患有嚴重疾病、行動不便或年滿60周歲等情形的社區服刑人員之外, 其餘所有社區服刑人員必須統一著裝, 參加佇列動作、手語操、唱紅歌等規範訓練, 每個社區服刑人員至少掌握2首手語操。

與此同時, 婁底市不斷鞏固行為規範教育訓練的成果, 形成長效機制, 把行為規範教育列為所有基礎級社區服刑人員入矯教育必須開展的專案, 重點強化社區服刑人員的服刑意識、身份意識、法律意識、敬畏意識, 通過入矯教育後再交付司法所進行日常監管。

新化縣爐觀司法所對地勢偏遠、行動不便的社區服刑人員上門辦理報到及其他手續。

用心幫扶 引領社區服刑人員回歸路

“謝謝黨,謝謝政府,謝謝你們把我當作親人,今後我一定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誡每個非法狩獵的人。”9月27日,在新化縣爐觀司法所內辦理社區矯正解矯手續的74歲社區服刑人員鄒某緊緊握住工作人員的手,眼中噙滿淚花。

鄒某因非法狩獵罪被判緩刑1年,與其60多歲的老伴生活在海拔1000多米的大山深處,每次到爐觀司法所報到的鄒某都要步行2個多小時。

爐觀鎮社區矯正工作人員主動上門,遇上老人家正在幹農活時,工作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現場幫助鄒某辦好報到及其他手續。

“這裡歷來有狩獵的習慣,老百姓並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對。”爐觀鎮司法所所長袁亮說道。工作人員利用鄒某的事例走家串戶宣傳,如今九龍村非法狩獵的現象已完全杜絕。

“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的點滴關懷,都會對社區服刑人員重新回歸社會產生積極影響。”新化縣司法局副局長歐陽文表示。

漣源市是湖南省首個率先成立安幫辦的縣級市,在位於石馬山鎮“新航中途之家”安置幫教基地宿舍內,綠色被褥疊成方塊形狀擺放整齊有序,鞋子置於床下鞋跟朝外擺放成直線,位於宿舍門口的桌上洗漱用具擺放整齊,地面整潔乾淨。

基地大廳內,“全國各監所漣源籍服刑人員和本月預釋放人員統計表”掛滿了大部分牆面,各監所服刑人數與本月預釋放人數一目了然。

“我們與全國373個監所都有密切的聯繫,從服刑人員入矯、入監開始就緊抓幫扶工作。”漣源市安幫辦主任劉斌升說道,漣源市安幫辦經常與監獄聯合開展“親人入監所、幫教暖人心”等專項活動。對全市所有刑釋人員和社區服刑人員,做到入監幫扶常態化、技能培訓精准化、基地安置人性化,實現了“接得上、管得住、控得牢、幫到好”的目標。

婁底市在加強監管的同時,積極開展對社區服刑人員的適應性幫扶,通過生活救助、就醫援助、就業説明、心理和法律服務等方式,順利實現社區服刑人員再社會化。

多措並舉 確保各項工作規範運行

隨著婁底社會經濟的發展,各類社會矛盾突顯,犯罪人員相對較多,犯罪類型複雜,這給婁底市社區矯正工作增加了管理難度。

6月16日,婁底市司法局在冷水江市召開推進會,以社區矯正中心規範化運行為著力點,在全市推廣“六集中”模式,即交付執行、基礎級物件入矯教育、嚴管物件訓誡談話、教育學習、心理輔導、視頻點訓集中。

聚眾鬥毆被判緩刑的謝某是冷水江市鐸山司法所嚴管級社區服刑人員,從其居住地到社區矯正中心近40公里路程,需要近2小時的車程。“雖然每個月需要不少時間到司法所及社區矯正中心報到學習,但我很珍惜能夠在監外改造的機會,也通過平時的教育學習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在對謝某的日常監管中,除了每月4次在鐸山司法所正常報到外,他還需每月到冷水江市社區矯正中心接受一次個別談話教育。

“‘六集中’模式主要突出社區矯正中心的核心樞紐作用,把社區矯正中心建設成報到接收中心、教育培訓中心、心理諮詢中心、刑罰執行中心和監控指揮中心。”婁底市司法局分管副局長楊時中表示,全市社區矯正中心的各項職能與司法所日常監管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分工明確、各有側重、互為補充,構建了立體的監管工作格局。

近年來,婁底市以“三個規範化建設”為載體,通過規範中心運行、社區服刑人員行為教育、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執法行為,強化社區服刑人員各項監管措施的落實,狠抓教育矯正品質。

截至2017年8月底,全市累計接收社區服刑人員9968名,累計解除矯正7722名,目前在冊社區服刑人員2246名,無一人脫管漏管。

文/羅霞、周湛濱、田洪波

新化縣爐觀司法所對地勢偏遠、行動不便的社區服刑人員上門辦理報到及其他手續。

用心幫扶 引領社區服刑人員回歸路

“謝謝黨,謝謝政府,謝謝你們把我當作親人,今後我一定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誡每個非法狩獵的人。”9月27日,在新化縣爐觀司法所內辦理社區矯正解矯手續的74歲社區服刑人員鄒某緊緊握住工作人員的手,眼中噙滿淚花。

鄒某因非法狩獵罪被判緩刑1年,與其60多歲的老伴生活在海拔1000多米的大山深處,每次到爐觀司法所報到的鄒某都要步行2個多小時。

爐觀鎮社區矯正工作人員主動上門,遇上老人家正在幹農活時,工作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現場幫助鄒某辦好報到及其他手續。

“這裡歷來有狩獵的習慣,老百姓並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對。”爐觀鎮司法所所長袁亮說道。工作人員利用鄒某的事例走家串戶宣傳,如今九龍村非法狩獵的現象已完全杜絕。

“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的點滴關懷,都會對社區服刑人員重新回歸社會產生積極影響。”新化縣司法局副局長歐陽文表示。

漣源市是湖南省首個率先成立安幫辦的縣級市,在位於石馬山鎮“新航中途之家”安置幫教基地宿舍內,綠色被褥疊成方塊形狀擺放整齊有序,鞋子置於床下鞋跟朝外擺放成直線,位於宿舍門口的桌上洗漱用具擺放整齊,地面整潔乾淨。

基地大廳內,“全國各監所漣源籍服刑人員和本月預釋放人員統計表”掛滿了大部分牆面,各監所服刑人數與本月預釋放人數一目了然。

“我們與全國373個監所都有密切的聯繫,從服刑人員入矯、入監開始就緊抓幫扶工作。”漣源市安幫辦主任劉斌升說道,漣源市安幫辦經常與監獄聯合開展“親人入監所、幫教暖人心”等專項活動。對全市所有刑釋人員和社區服刑人員,做到入監幫扶常態化、技能培訓精准化、基地安置人性化,實現了“接得上、管得住、控得牢、幫到好”的目標。

婁底市在加強監管的同時,積極開展對社區服刑人員的適應性幫扶,通過生活救助、就醫援助、就業説明、心理和法律服務等方式,順利實現社區服刑人員再社會化。

多措並舉 確保各項工作規範運行

隨著婁底社會經濟的發展,各類社會矛盾突顯,犯罪人員相對較多,犯罪類型複雜,這給婁底市社區矯正工作增加了管理難度。

6月16日,婁底市司法局在冷水江市召開推進會,以社區矯正中心規範化運行為著力點,在全市推廣“六集中”模式,即交付執行、基礎級物件入矯教育、嚴管物件訓誡談話、教育學習、心理輔導、視頻點訓集中。

聚眾鬥毆被判緩刑的謝某是冷水江市鐸山司法所嚴管級社區服刑人員,從其居住地到社區矯正中心近40公里路程,需要近2小時的車程。“雖然每個月需要不少時間到司法所及社區矯正中心報到學習,但我很珍惜能夠在監外改造的機會,也通過平時的教育學習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在對謝某的日常監管中,除了每月4次在鐸山司法所正常報到外,他還需每月到冷水江市社區矯正中心接受一次個別談話教育。

“‘六集中’模式主要突出社區矯正中心的核心樞紐作用,把社區矯正中心建設成報到接收中心、教育培訓中心、心理諮詢中心、刑罰執行中心和監控指揮中心。”婁底市司法局分管副局長楊時中表示,全市社區矯正中心的各項職能與司法所日常監管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分工明確、各有側重、互為補充,構建了立體的監管工作格局。

近年來,婁底市以“三個規範化建設”為載體,通過規範中心運行、社區服刑人員行為教育、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執法行為,強化社區服刑人員各項監管措施的落實,狠抓教育矯正品質。

截至2017年8月底,全市累計接收社區服刑人員9968名,累計解除矯正7722名,目前在冊社區服刑人員2246名,無一人脫管漏管。

文/羅霞、周湛濱、田洪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