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全面理解高中思想政治中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是辯證唯物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關於人類的認識來源、認識能力、認識形式、認識過程和認識真理性問題的科學認識理論。

1、它首先是可知論。 認為客觀物質世界是可知的。 人們不僅能夠認識物質世界的現象, 而且可以透過現象認識其本質。 人類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 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的事物, 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 從而與不可知論劃清了界限。 它的基本前提是反映論。 認為物質世界是不依人的主觀意志而獨立存在的, 人的意識是物質長期發展的產物, 是人腦的機能,

是對物質世界的反映。 堅持從物到感覺和思想的唯物主義認識路線, 和從思想、感覺到物的唯心主義認識路線劃清了界限。

2、它是實踐論。 在人類認識史上, 第一次把科學的實踐觀引入認識論, 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的來源、認識發展的動力、認識的目的和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它把辯證法應用於認識論, 強調人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深化的能動的辯證發展過程。 認識的辯證法, 表現在認識和實踐的關係上, 認識來自實踐, 又轉過來指導實踐, 為實踐服務。 表現在認識過程中, 人對世界的認識不是一次完成的, 而是一個多次反復、無限深化的過程。

基本內容:實踐觀

一、實踐決定認識, 是認識的基礎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認識是人們在實踐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為手段, 使客觀物件發生某種改變而獲得的。

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認識產生於實踐的需要, 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 這些工具延伸了人類的認識器官, 促使人類認識的發展。

另外, 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

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要檢驗一種認識是否正確反映了客觀事物, 需要聯結主觀與客觀的實踐來檢驗。 通過實踐, 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 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

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認識從實踐中來, 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指導實踐)。 認識本身不是目的, 改造世界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二、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

正確的認識能夠指導實踐取得成功, 錯誤的認識會把人們的實踐活動引向歧途。

真理觀

1、真理的含義

真理是標誌主觀同客觀符合的哲學範疇, 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

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 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客觀的,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3、真理是具體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對於特定的過程來說的, 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4、真理是有條件的

任何真理如果超出了自己適用的條件和範圍, 真理就會變成謬誤。

5、真理與謬誤的關係:

真理:標誌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範疇, 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謬誤:同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相違背的認識, 是對客觀事物本來面目的歪曲反映。

聯繫:真理與謬誤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超出了真理適用的條件和範圍, 真理就會變成謬誤。

認識觀

1、認識具有反復性

從認識的主體來看, 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主觀條件的限制。 從認識的客體來看, 客觀事物是複雜的、變化著的, 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也有一個過程。 這就決定了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 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2、認識具有無限性

認識的物件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因此,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終極真理是不存在的)。

3、認識具有前進性和上升性

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表明,對真理的追求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方法論

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的來源、認識發展的動力、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認識的目的的歸宿,要求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積極投身實踐。

2、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視認識的反作用,發揮科學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3、真理是客觀的、具體的、有條件的,要求正確對待錯誤,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

4、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要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核對總和發展真理。

總之: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於認識的來源、本質及其規律的學說。它堅持反映論的觀點,認為客觀的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存在的物質世界是認識的物件和源泉,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和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不同,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反映不是對客觀世界的消極被動的直觀,而是主體在改造客體的實踐基礎上發生的積極地、能動地再現客體的本質和規律的過程。

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2、認識具有無限性

認識的物件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因此,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終極真理是不存在的)。

3、認識具有前進性和上升性

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表明,對真理的追求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方法論

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的來源、認識發展的動力、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認識的目的的歸宿,要求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積極投身實踐。

2、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視認識的反作用,發揮科學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3、真理是客觀的、具體的、有條件的,要求正確對待錯誤,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

4、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要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核對總和發展真理。

總之: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於認識的來源、本質及其規律的學說。它堅持反映論的觀點,認為客觀的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存在的物質世界是認識的物件和源泉,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和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不同,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反映不是對客觀世界的消極被動的直觀,而是主體在改造客體的實踐基礎上發生的積極地、能動地再現客體的本質和規律的過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