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對付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不能僅僅靠“咆哮”

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應該在學齡前就開始。 這是因為, 學前期的主要任務就在於通過一些學習活動為孩子的正規學習準備條件。 良好的注意力, 就是必備條件之一, 能夠使孩子上學後學習專心。 不少家長只關心孩子學齡前學了多少字、畫了多少畫, 而忽視了對孩子注意力的培養, 致使這些孩子上小學後, 很難適應正規學習, 表現在上課不專心, 做作業不認真, 嚴重影響學習成績的提高。

據調查,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使許多父母頭痛的問題, 要矯正此毛病, 可從孩子的健康情況、個性及家庭環境入手。
研究顯示, 孩子分心的程度與年齡成反比:兩歲的兒童, 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長度為七分鐘;四歲為十二分鐘, 五歲為十四分鐘。 孩子年齡越大越會逐漸懂得將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而日漸增加專注的時間。 因此, 判斷孩子是否專心, 應依據其年齡的專心時間長度,

而非依據家長的主觀感覺。

說起陪孩子寫作業, 學齡兒童的家長總是很容易引起共鳴。 比如前不久網路上廣為流傳的“咆哮媽媽”的段子, 有同樣苦惱的家長不在少數。 不少孩子明明1小時就能完成的功課, 偏要熬到深夜, 一會兒削鉛筆, 一會兒找橡皮, 就是不肯好好寫作業, 也難怪家長憋不住火氣。

怎樣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呢?最初應從生活習慣方面,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採取的方式也不是疾風暴雨, 而是從小事把握。 比如要求孩子準時就寢、起床;按時飲食, 吃飯碗裡不留飯;玩具用過就還原;做事要認真做好, 否則重來……離開了細節就沒有教育。 但也不是所有的小事都要管, 而是選擇那些對孩子的成長、品質的形成具有本質意義的“小事”。

同樣苦惱的還有老師, 班上總會有一些孩子上課習慣性走神:用尺子切橡皮的、拆筆拆文具盒子的、講話插嘴的、甚至還有擅自離開座位的;除了吵吵鬧鬧走神的孩子, 還有些孩子是“安靜”的走神, 什麼也不做, 卻什麼課都聽不進。

對於年齡小的幼兒, 可從說一則故事開始, 不斷地增加數量來加以訓練。

至於年齡較大的孩子, 則鼓勵他們做有興趣和可勝任的工作, 並且做完一件以後再開始做另外一件, 投入的時間逐漸增加。 除了要他們自已提醒自已不分心以外, 家長亦要表現和善的態度。 只要採取這些方法,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即可改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