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當外國教堂進了中國寺院,是文化的碰撞還是……

上海松江, 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 歷史民俗傳說, 觀光遊覽的名勝古跡, 讓人虔心朝拜的宗教寺院, 撥動著四面八方遊人的心弦。 每年數以萬計的遊客到此一遊, 在這裡, 並且還有一個意外的驚喜等著。

清真寺, 一個不大的古老的伊斯蘭教建築, 定會讓看慣了中國古建築的你眼前一亮, 哇, 在中國的土地上, 竟有如此古老的外國建築, 真是難得, 中西合璧的風格保持至今。

清真寺, 是一座融合中國宮殿式的古典風格和阿拉伯建築風格的伊斯蘭教寺院, 故而寺內的建築即有中式的, 又有西式的, “清真寺”就寫在了具有中國傳統建築的照壁上, 雖然是伊斯蘭教寺院, 但畢竟是在中國的土地上, 寺廟的名字就應該刻在國人熟悉的中國建築上。

清真寺東側的邦克門樓, 典型的阿拉伯建築, 十字脊的屋面, 拱形的四壁和圓球形的屋頂, 出入口則是橢圓形的門洞, 整個一西方教堂的樣式, 穆斯林就是用這裡來做禮拜的。 我們有自己民族的宗教信仰, 同樣民心淳樸的阿拉伯人即便遠在異鄉,

也不會忘記他們民族的宗教信仰及宗教活動。 這也是松江清真寺的由來。

明代穆斯林少宗伯馬自強捐資建造的北講堂, 為穆斯林鄉老講授經文, 研究教義提供了場所, 同時也說明了清真寺在古代中國穆斯林中的重要地位。 馬自強捐金的事蹟也因半截殘碑流傳至今。

中西結合的清真寺,不是只在建築方面有所體現的,四周蜿蜒起伏的龍牆外面,是一片陵園,歷代松江的回民都葬于此地,達魯花赤墓也成了現代人遊覽清真寺的一道不可錯過的風景。

松江清真寺的建造,不僅是我國民族和阿拉伯民族古代文化交流的重要遺跡,也是伊斯蘭教文化和中國文化相結合的標誌,充分體現了兩國自古至今的友好往來。

中西結合的清真寺,不是只在建築方面有所體現的,四周蜿蜒起伏的龍牆外面,是一片陵園,歷代松江的回民都葬于此地,達魯花赤墓也成了現代人遊覽清真寺的一道不可錯過的風景。

松江清真寺的建造,不僅是我國民族和阿拉伯民族古代文化交流的重要遺跡,也是伊斯蘭教文化和中國文化相結合的標誌,充分體現了兩國自古至今的友好往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