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黨的十九大四川省代表團代表暢談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目標

川報集團特派記者 董世梅 熊筱偉 李欣憶

10月18日上午, 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作報告, 在談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時,

長達16秒之久的掌聲響徹人民大會堂。

掌聲為激動人心的目標而鳴, 為壯闊前行的征程而鳴;掌聲飽含對人民的款款深情, 飽含面向未來的決心和信心。

十九大報告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 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作出新的戰略安排——第一個階段, 從2020年到2035年, 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 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 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偉大的事業在承前啟後中推進, 偉大的目標在接續奮鬥中實現。

十九大報告激動人心的莊嚴宣告,

在每一位四川省代表團代表心中迴響, 引發強烈共鳴。 代表們表示, 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投入實現新目標的偉大奮鬥。

■這是繼往開來、審時度勢的科學規劃和重大部署

“太震撼了!”“太了不起了!”“短短五年, 成就巨大!”……10月19日, 出席黨的十九大的四川省代表團全體代表在北京展覽館參觀“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五年來極不平凡的歷史性變革讓代表們感歎不已。

過往的成就令人讚歎, 未來的藍圖讓人期待。

在不同歷史階段, 根據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 提出相應戰略目標引領事業發展, 是我們党執政興國的重要經驗。

新目標是時代的召喚。

把握歷史新方位, 順應時代新特點。 代表們認為,

十九大報告提出分兩個階段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 這是對“三步走”戰略目標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深化和推進。

“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 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 這是歷史的選擇, 是實踐的深化。 ”內江市委書記馬波代表說, 美好畫卷徐徐展開, 我們要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 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

“這預示著我們迎來了國家從站起來到富起來, 再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 ”省國資委主任徐進代表表示,

新的歷史方位需要我們面向更長遠的未來鎖定奮鬥目標。

新目標是人民的期待。

我們黨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 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 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對著報告上激動人心的話語, 夾江縣青州鄉建國村黨支部書記董春容代表從目標中看出了濃濃的民生情懷, “這是在為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打算”。

“‘兩個階段’的戰略安排, 意味著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將提前15年完成。 ”蒲江縣西來鎮兩河村黨支部書記姚慶英代表認為, “‘大河漲水小河滿’, 國家強大起來, 人民的日子就能更好過,

目前村裡的人均收入已經突破3萬元, 上個新臺階完全沒問題。 ”

新目標是科學的謀劃。

十九大報告清晰擘畫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間表、路線圖。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 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兩個階段的戰略部署科學清晰。

“這是審時度勢的科學謀劃。 ”省科技廳廳長劉東代表認為, 分兩步走、分兩個階段部署, “精細的佈局更有利於有力推進落實, 也能在更大範圍內集聚共識、重點突破”。

目標指引方向, 規劃引領未來。 代表們認為, 兩個階段的戰略安排, 是令人憧憬的奮鬥目標, 也是切實可行的戰略安排, 既結合當下、更謀劃長遠, 既科學精細, 又務實可行。

■這是內涵豐富、美麗美好的宏偉藍圖和精彩畫卷

新目標,新內涵;新目標,新期待。

與十八大報告相比,從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到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論是增加“美麗”一詞,還是“強”的一字之變,其彰顯的是新目標的內涵之豐富,是回望過去成績的底氣和面向未來的決心。

“美麗”一詞的增加有何深意?

“這個詞加得好,就是要求經濟社會發展要更加注重綠色發展,更加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攀枝花鋼城集團四川國鑫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機械製造中心轉向架班電焊工何麗代表,從家鄉的綠色變化中得出認識。

四川大學黨委書記王建國代表提出,“美麗”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注入新鮮活力,“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他認為,“美麗”不僅豐富了奮鬥目標的內涵,更讓新目標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對接更加精准。

對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報告定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一個“強”字,是對過去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的肯定,更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面向未來的信心和決心。

“強國”之“強”,所指何處?

“必須科技要強,創新要強。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在這個發展的瓶頸期,必須要依靠創新驅動。”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翟婉明代表認為,過去五年,科研創新受到的關注支持前所未有。我國已成為高速鐵路運營里程最長、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唯一高鐵成網運行的國家,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中國智造”,在國際上產生重大影響。

何麗代表看到了“強國”對人的要求。“從‘大國工匠’到‘強國工匠’,對工人的技能、知識儲備等提出更高要求。”成都中醫藥大學藥學院中藥藥理系主任曾南代表則提出,個人科學素養、文化修養等也都要提升,“國民素質要與強國匹配”。

文化之強、體育之強、產業之強……四川代表暢談未來。

目標指引,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美好前景,值得所有中國人共同期待。

■這是催人奮進、凝聚共識的行動指南和奮鬥目標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直抵人心的號令,億萬中華兒女蓄勢待發。

縱覽十九大報告,路徑和目標清晰——

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經濟建設領域,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並將其作為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文化建設領域,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

縱覽十九大報告,14條基本方略已經鎖定——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新發展理念……14個“堅持”中,既有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理念和做法,也有黨的十八大以來提煉的“新鮮經驗”,共同指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目標。

發展永無止境,奮鬥未有窮期。報告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

建設現代化強國,必須不斷攻克新的問題和難關,需要戰略規劃、頂層設計,更需要腳踏實地的奮鬥。報告中“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等內容讓翟婉明代表瞄準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目標,努力出創新成果、出創新思想,奮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

王建國代表表示,結合十九大精神,將進一步通過招生傾斜、急需緊缺的特色專業設置,以及就業引導等舉措,大力為西部、四川和基層培養、輸送人才。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党的莊嚴承諾。來自全省脫貧攻堅主戰場的代表,涼山州委書記林書成心情迫切:“面對新時代新目標新要求,涼山將在今年再戰再勝的基礎上,2018年發起總攻勢,2019年打好收官之戰,確保2020年如期完成脫貧摘帽任務。”

“為宏偉目標出力要做好本職工作。”汶川縣人民醫院黨總支書記、院長王松柏代表說:“讓老百姓看好病就是我的奮鬥目標。”夾江縣青州鄉建國村黨支部書記董春容代表也立足工作實際:“讓村民腰包鼓起來就是我的奮鬥目標”……

涓涓細流,彙聚成海。新目標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樂章必將響徹寰宇。

編輯:李鈺瑩 責任編輯:李端陽

又務實可行。

■這是內涵豐富、美麗美好的宏偉藍圖和精彩畫卷

新目標,新內涵;新目標,新期待。

與十八大報告相比,從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到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論是增加“美麗”一詞,還是“強”的一字之變,其彰顯的是新目標的內涵之豐富,是回望過去成績的底氣和面向未來的決心。

“美麗”一詞的增加有何深意?

“這個詞加得好,就是要求經濟社會發展要更加注重綠色發展,更加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攀枝花鋼城集團四川國鑫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機械製造中心轉向架班電焊工何麗代表,從家鄉的綠色變化中得出認識。

四川大學黨委書記王建國代表提出,“美麗”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注入新鮮活力,“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他認為,“美麗”不僅豐富了奮鬥目標的內涵,更讓新目標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對接更加精准。

對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報告定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一個“強”字,是對過去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的肯定,更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面向未來的信心和決心。

“強國”之“強”,所指何處?

“必須科技要強,創新要強。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在這個發展的瓶頸期,必須要依靠創新驅動。”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翟婉明代表認為,過去五年,科研創新受到的關注支持前所未有。我國已成為高速鐵路運營里程最長、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唯一高鐵成網運行的國家,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中國智造”,在國際上產生重大影響。

何麗代表看到了“強國”對人的要求。“從‘大國工匠’到‘強國工匠’,對工人的技能、知識儲備等提出更高要求。”成都中醫藥大學藥學院中藥藥理系主任曾南代表則提出,個人科學素養、文化修養等也都要提升,“國民素質要與強國匹配”。

文化之強、體育之強、產業之強……四川代表暢談未來。

目標指引,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美好前景,值得所有中國人共同期待。

■這是催人奮進、凝聚共識的行動指南和奮鬥目標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直抵人心的號令,億萬中華兒女蓄勢待發。

縱覽十九大報告,路徑和目標清晰——

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經濟建設領域,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並將其作為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文化建設領域,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

縱覽十九大報告,14條基本方略已經鎖定——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新發展理念……14個“堅持”中,既有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理念和做法,也有黨的十八大以來提煉的“新鮮經驗”,共同指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目標。

發展永無止境,奮鬥未有窮期。報告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

建設現代化強國,必須不斷攻克新的問題和難關,需要戰略規劃、頂層設計,更需要腳踏實地的奮鬥。報告中“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等內容讓翟婉明代表瞄準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目標,努力出創新成果、出創新思想,奮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

王建國代表表示,結合十九大精神,將進一步通過招生傾斜、急需緊缺的特色專業設置,以及就業引導等舉措,大力為西部、四川和基層培養、輸送人才。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党的莊嚴承諾。來自全省脫貧攻堅主戰場的代表,涼山州委書記林書成心情迫切:“面對新時代新目標新要求,涼山將在今年再戰再勝的基礎上,2018年發起總攻勢,2019年打好收官之戰,確保2020年如期完成脫貧摘帽任務。”

“為宏偉目標出力要做好本職工作。”汶川縣人民醫院黨總支書記、院長王松柏代表說:“讓老百姓看好病就是我的奮鬥目標。”夾江縣青州鄉建國村黨支部書記董春容代表也立足工作實際:“讓村民腰包鼓起來就是我的奮鬥目標”……

涓涓細流,彙聚成海。新目標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樂章必將響徹寰宇。

編輯:李鈺瑩 責任編輯:李端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