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文學家來到校園科普天文知識

何香濤正在演講。

大洋網訊 在火星種土豆不再是幻想, 但要穿越時空找到“類地球人”, 還有許多困難。 10月17日, 由廣州市科協和廣州市教育局主辦,

廣州市青少年科技中心和廣州洛溪新城中學承辦的“院士專家校園行”之《尋找另一個地球和外星人》講座在洛溪新城中學舉辦。 國際天文學會會員、北京師範大學何香濤教授與師生分享了“引力波”觀測、“新地球”的探尋等天文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火星種土豆不再是科幻

在火星種土豆是電影《火星救援》中的一個橋段。 而這並不是異想天開:科學家們通過火星探測器傳回的照片, 認為在火星種土豆或許是可行的。 由於地球的資源有限, 科學家們一直希望找到另外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 而在太陽系中, 最符合條件的行星就是火星。

“以後大家去火星旅行, 不用帶礦泉水, 只要帶上麵包就行了。 ”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

需要具備陽光、空氣和水等基本條件。 何香濤介紹, 經過多年的觀測, 各國開展火星探測, 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發現火星上有水存在的證據。 隨著美國“鳳凰”號著陸器收集的資料, 證實了科學家們的這一猜測。

除了火星之外, 天文學家們也在積極探索其他適宜人類生存的新地球。 據天文學家預測, 整個銀河系當中, 有1000億個“太陽”, 40萬~5000萬個“地球”。 而這些行星當中, 很有可能存在著智慧生物——外星人。 何香濤表示, 太陽系以外, 離我們最近的恒星也有4光年的距離。 以目前的科技水準, 需要太空船飛行17200年才能到達。 想要穿越時空找到另外一群“地球人”, 仍然有很多困難。

有不少人聲稱目擊了UFO並拍下了照片。

對於這種現象何香濤解釋, 這些“UFO”產生的原因, 多與人造飛行器等產生的太空垃圾有關, 當然也有可能是真的外星人來拜訪地球。

尋找“引力波”

去年9月,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經在貴州建成, 這也是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FAST的目標之一是搜尋和發現射電脈衝星。 而這些都與引力波的研究息息相關。

近日, 多國科學家們在世界各地同時宣佈成功探測到第一例雙中子星引力波事件。 我國包括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2、國內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望遠鏡在內的多台設備也參與觀測引力波事件。

何香濤也就“引力波”的話題進行了簡單的科普。 他表示, 這次探測到的引力波源是一次雙中子星併合, 和以前的雙黑洞併合不一樣,

雙黑洞只有引力波信號, 即空間變形, 這次同時有電磁波信號, 因此更確定無疑。 然而電磁波信號都看到了什麼, 還在進一步驗證之中。

(文、圖/廣報荊淮僑、羅樺琳 通訊員鄭清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