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市初評首批四星級文化禮堂公示

為進一步推進全市漁農村文化禮堂建設, 根據《浙江省農村文化禮堂星級評定標準(試行)》四星級標準, 經擇優推薦和現場評定,

初評21家漁農村文化禮堂為我市首批四星級文化禮堂, 現予以公示, 公示自即日起至10月26日止。 公示期間接受各類意見回饋, 電話:2281081。

新城管委會千島街道綠島社區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6年1月。 立足綠島社區特色文化, 結合社區活動、健康養生、智慧城市、海洋生物等多種元素,

以實物、圖文寫真、互動式場景體驗和互動影院等為主要表現形式, 建有科普活動中心和全市第一家健康館, 將綠島社區文化禮堂打造成為社區文化的傳承地、健康生活的弘揚地、青少年的科學樂園。

普朱管委會普陀山鎮合興社區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4年。 位於普陀山鎮合興村下廠, 建築面積600多平方米, 共兩層, 是以集學教型、文化型、娛樂型于一體的文化禮堂。 合興村地處海天佛國普陀山的東北角, 村民以從事旅遊業為主, 區域內有慧濟寺、寶陀講寺、萬佛塔等著名景點, 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濤聲, 皆充滿著佛國的神秘色彩。

定海區

定海區幹覽鎮新建社區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3年8月。 依託文化旅遊相融合的“戲劇穀”品牌, 設立“戲劇長廊”和農耕文化主題館, 成為集戲劇表演、交流、采風和培訓、展覽等多功能的綜合文化場所。 該地圍繞綠水青山打造全國藝術大學生采風基地、民宿產業等項目, 獲得國家級美麗宜居示範村、中國最美村鎮榜樣獎、中國最美休閒鄉村等榮譽稱號。

定海區白泉鎮金山社區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3年9月。 挖掘當地歷史人文資源, 設立“民俗文化陳列館”, 運用實物擺件、剪紙、彩繪等展示舟山鑼鼓、舞龍舞獅、跳蚤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禮堂屋頂盤旋的雙龍戲珠造型成為點睛之筆, 該地舞龍隊曾獲浙江省農運會舞龍比賽金獎。

定海區金塘鎮和建社區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4年1月。面積1150平方米,呈古樸雅致、白牆青瓦的四合院造型。別致的移動式屏風令禮堂和公民素質講所相得益彰。休閒書吧成為居民閱讀、談心的好去處。

定海區金塘鎮柳行社區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3年9月。民俗陳列館展示了村民自發捐展的體現農耕歷史和生活原貌的物品,成為收藏鄉土符號和記憶的好地方。挖掘柳行人文內涵,打造古街景點,重現清代“柳巷半邊街”,演繹一幅生動的“清明上河圖”。

定海區白泉鎮柯梅社區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3年。建成後的禮堂占地5000多平方米,包括可容納500人同時觀看演出的影劇院、公民素質講習所、民俗陳列室、圖書室、燈光球場、文化長廊、孝廉文化牆等。通過設計節慶禮儀、鄉風文明、教育培訓等活動,多管道、多方位、多手段的建設屬於老百姓自己的精神家園。

定海區雙橋街道臨港社區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4年5月。打造特色館“臨港創業館”,重點以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臨港人修築海塘為背景,生動展現了臨港人劈山取石、圍海建塘、改造塗田、開發港口的頑強意志和拼搏精神,以此激勵後人飲水思源、積極進取。

普陀區

普陀區展茅街道幹施嶴村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3年。座落在“浙江最美村莊”、“全國孝敬村”幹施嶴,以“孝信仁義、五匠故里”為主題,深入挖掘展示幹施嶴孝文化和五匠文化,把其定位為學習知識的場所、弘揚正氣的禮堂、展示才華的舞臺、聯歡聚會的樂園。

普陀區六橫鎮五星村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3年。建築面積500平方米,以“陽光體育,幸福五星”為特點,建有“村民茶吧”和“龍舟文化”展覽室。文體隊伍蓬勃發展,已連續舉辦五屆全村運動會,每年端午佳節呈現的“龍舟競渡”場景,吸引眾多村民熱情參與。

普陀區東港街道南嶴社區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3年。主體規模達1000餘平方米,涵蓋村史陳列室、道德講堂等多個功能區,是社區最主要的多元化文化陣地。這裡既有百年南嶴發展過程中深厚的文化歷史積澱和優秀的人文成果,又展現了新時期南嶴的發展建設成果與百姓的幸福生活,是南嶴村的文化展示視窗。

普陀區蝦峙鎮靈和社區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3年。占地面積5畝,建築面積2500㎡。禮堂以拳術隊、書法組、器樂隊等多種形式開展藝術活動,並貼近漁村生活創作文藝作品,說唱作品《老太婆八十老來樂》、《蝦峙十二盆海鮮》多次獲得佳績。

普陀區桃花鎮青龍社區(村)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4年,2017年又重新進行裝修翻新。秉承“一堂多能、一室多用、靈活多樣、功能齊全”的原則,注重鄉村文化與現代文明融合發展,利用文化禮堂經常性開展各類等活動,將文化禮堂打造成為集展示村莊形象、傳承傳統美德、普及知識技能、開展文娛活動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活動主陣地。

岱山縣

岱山縣高亭鎮楓樹社區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5年1月。在原有的社區大禮堂的基礎上改建而成,主要包括村史展示館和禮堂大廳兩個部分。該文化禮堂立足楓樹自身特點,將楓樹的發展歷史、農耕文化等通過文字、實物的形式展示在大家面前,致力於為村民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

岱山縣長塗鎮倭井潭社區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4年。由禮堂、講堂、社區文化牆、活動閱覽室、軍港文化館和非遺文化展示區等組成。尤其是重點打造的軍港文化,以傳統文化和革命歷史為載體,以思想引導、道德教化、禮儀培訓和文化薰陶為宗旨,激勵群眾爭做道德正、為人好、本領強、受村民尊敬的人,在社會上形成崇尚榜樣之風。

岱山縣東沙鎮東沙社區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3年12月。由原來的百年建築聚泰祥改建,根據東沙古鎮復古特點,充分挖掘古漁鎮歷史文化,以“弘揚海島文化”為主題,以舉辦傳統節慶活動為載體,尤其是舉辦的過年的“祈福禮”等活動積極弘揚民俗文化,築壘文化陣地。

岱山縣岱西鎮中興社區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5年12月。禮堂設有公民素質講習所以及科普文化館,文化禮堂不僅是一個單純的文化活動場所,更是一個集思想道德建設、文體娛樂活動、知識技能普及於一體的農村文化綜合體。週末去文化禮堂賞民俗、看表演、寫書法、彈民樂,去書屋裡看看書,已經成了村內男女老少的“新時尚”。

岱山縣衢山鎮鼠浪社區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3年。以漁文化的傳承為主線,打造的“漁畫一條街”、“漁民畫陳列室”、“憶鄉館”等用藝術形式展示勞動場景、海洋生物、民間傳說,用漁文化延續歷史的精彩,弘揚主流價值,構築漁家兒女的精神家園。

嵊泗縣

嵊泗縣菜園鎮東海社區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6年10月。禮堂緊緊圍繞“文化禮堂、精神家園”的核心目標,融入“幸福東海”理念,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區特有的文化資源,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形成了以“育文化”、“享文化”、“送文化”為特色的幸福東海文化品牌,使東海社區文化禮堂真正成為社區居民的精神家園,更成為居民“求知、求樂、求美”的重要平臺。

嵊泗縣花鳥鄉花鳥村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4年。該禮堂位於全市的“北極”,由花鳥學堂、花鳥文化長廊、樂齡幸福公社、花鳥印象館組成,體現“花鳥,我們共同的家園”的人文理念和“燈塔精神”這一共同的價值觀,“愛家、戀家、守家、回家”在這裡得到了詮釋。

嵊泗縣洋山鎮聖港社區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6年。該禮堂設于洋山文化中心內,設有500㎡的展廳和200㎡的聖港學堂。展廳以“原創、特色、本土”為設計理念,全新的展現聖港社區的歷史背景、社風民情和名俗特色等。同時,以“一堂多能、一室多用、靈活多樣”的理念,將文化中心的文化資源與文化禮堂充分結合利用,大大提高文化禮堂的使用率,也為文化中心增添文化韻味,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舟山發佈原創編輯發佈

建成於2014年1月。面積1150平方米,呈古樸雅致、白牆青瓦的四合院造型。別致的移動式屏風令禮堂和公民素質講所相得益彰。休閒書吧成為居民閱讀、談心的好去處。

定海區金塘鎮柳行社區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3年9月。民俗陳列館展示了村民自發捐展的體現農耕歷史和生活原貌的物品,成為收藏鄉土符號和記憶的好地方。挖掘柳行人文內涵,打造古街景點,重現清代“柳巷半邊街”,演繹一幅生動的“清明上河圖”。

定海區白泉鎮柯梅社區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3年。建成後的禮堂占地5000多平方米,包括可容納500人同時觀看演出的影劇院、公民素質講習所、民俗陳列室、圖書室、燈光球場、文化長廊、孝廉文化牆等。通過設計節慶禮儀、鄉風文明、教育培訓等活動,多管道、多方位、多手段的建設屬於老百姓自己的精神家園。

定海區雙橋街道臨港社區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4年5月。打造特色館“臨港創業館”,重點以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臨港人修築海塘為背景,生動展現了臨港人劈山取石、圍海建塘、改造塗田、開發港口的頑強意志和拼搏精神,以此激勵後人飲水思源、積極進取。

普陀區

普陀區展茅街道幹施嶴村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3年。座落在“浙江最美村莊”、“全國孝敬村”幹施嶴,以“孝信仁義、五匠故里”為主題,深入挖掘展示幹施嶴孝文化和五匠文化,把其定位為學習知識的場所、弘揚正氣的禮堂、展示才華的舞臺、聯歡聚會的樂園。

普陀區六橫鎮五星村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3年。建築面積500平方米,以“陽光體育,幸福五星”為特點,建有“村民茶吧”和“龍舟文化”展覽室。文體隊伍蓬勃發展,已連續舉辦五屆全村運動會,每年端午佳節呈現的“龍舟競渡”場景,吸引眾多村民熱情參與。

普陀區東港街道南嶴社區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3年。主體規模達1000餘平方米,涵蓋村史陳列室、道德講堂等多個功能區,是社區最主要的多元化文化陣地。這裡既有百年南嶴發展過程中深厚的文化歷史積澱和優秀的人文成果,又展現了新時期南嶴的發展建設成果與百姓的幸福生活,是南嶴村的文化展示視窗。

普陀區蝦峙鎮靈和社區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3年。占地面積5畝,建築面積2500㎡。禮堂以拳術隊、書法組、器樂隊等多種形式開展藝術活動,並貼近漁村生活創作文藝作品,說唱作品《老太婆八十老來樂》、《蝦峙十二盆海鮮》多次獲得佳績。

普陀區桃花鎮青龍社區(村)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4年,2017年又重新進行裝修翻新。秉承“一堂多能、一室多用、靈活多樣、功能齊全”的原則,注重鄉村文化與現代文明融合發展,利用文化禮堂經常性開展各類等活動,將文化禮堂打造成為集展示村莊形象、傳承傳統美德、普及知識技能、開展文娛活動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活動主陣地。

岱山縣

岱山縣高亭鎮楓樹社區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5年1月。在原有的社區大禮堂的基礎上改建而成,主要包括村史展示館和禮堂大廳兩個部分。該文化禮堂立足楓樹自身特點,將楓樹的發展歷史、農耕文化等通過文字、實物的形式展示在大家面前,致力於為村民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

岱山縣長塗鎮倭井潭社區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4年。由禮堂、講堂、社區文化牆、活動閱覽室、軍港文化館和非遺文化展示區等組成。尤其是重點打造的軍港文化,以傳統文化和革命歷史為載體,以思想引導、道德教化、禮儀培訓和文化薰陶為宗旨,激勵群眾爭做道德正、為人好、本領強、受村民尊敬的人,在社會上形成崇尚榜樣之風。

岱山縣東沙鎮東沙社區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3年12月。由原來的百年建築聚泰祥改建,根據東沙古鎮復古特點,充分挖掘古漁鎮歷史文化,以“弘揚海島文化”為主題,以舉辦傳統節慶活動為載體,尤其是舉辦的過年的“祈福禮”等活動積極弘揚民俗文化,築壘文化陣地。

岱山縣岱西鎮中興社區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5年12月。禮堂設有公民素質講習所以及科普文化館,文化禮堂不僅是一個單純的文化活動場所,更是一個集思想道德建設、文體娛樂活動、知識技能普及於一體的農村文化綜合體。週末去文化禮堂賞民俗、看表演、寫書法、彈民樂,去書屋裡看看書,已經成了村內男女老少的“新時尚”。

岱山縣衢山鎮鼠浪社區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3年。以漁文化的傳承為主線,打造的“漁畫一條街”、“漁民畫陳列室”、“憶鄉館”等用藝術形式展示勞動場景、海洋生物、民間傳說,用漁文化延續歷史的精彩,弘揚主流價值,構築漁家兒女的精神家園。

嵊泗縣

嵊泗縣菜園鎮東海社區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6年10月。禮堂緊緊圍繞“文化禮堂、精神家園”的核心目標,融入“幸福東海”理念,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區特有的文化資源,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形成了以“育文化”、“享文化”、“送文化”為特色的幸福東海文化品牌,使東海社區文化禮堂真正成為社區居民的精神家園,更成為居民“求知、求樂、求美”的重要平臺。

嵊泗縣花鳥鄉花鳥村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4年。該禮堂位於全市的“北極”,由花鳥學堂、花鳥文化長廊、樂齡幸福公社、花鳥印象館組成,體現“花鳥,我們共同的家園”的人文理念和“燈塔精神”這一共同的價值觀,“愛家、戀家、守家、回家”在這裡得到了詮釋。

嵊泗縣洋山鎮聖港社區文化禮堂

建成於2016年。該禮堂設于洋山文化中心內,設有500㎡的展廳和200㎡的聖港學堂。展廳以“原創、特色、本土”為設計理念,全新的展現聖港社區的歷史背景、社風民情和名俗特色等。同時,以“一堂多能、一室多用、靈活多樣”的理念,將文化中心的文化資源與文化禮堂充分結合利用,大大提高文化禮堂的使用率,也為文化中心增添文化韻味,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舟山發佈原創編輯發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