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曬馬甲線”熱潮下的共用健身房會是下一個風口?

金融之家10月23日訊, 在這個一切都可以共用的年代, 共用健身房的出現並不稀奇。 然而, 隨著“共用經濟”這個詞已經被過度使用,

共用健身房能夠複製共用單車的成功, 迎來自己的春天嗎?

在10月21日杭州舉行的國際博覽中心上, 有一家名為“易健租”的健康裝備租賃平臺宣佈正式上線。 據介紹, 現場觀眾就地體驗過健身設備後便可支付幾十塊錢的押金, 租賃一台健身設備。 該商家表示, 所有健身設備隨租隨還, 並且提供上門服務和事後維修等服務。

今年以來, 共用健身器材橫空出世, 與共用單車類似, 共用健身設備同樣需要交納押金, 使用者只需要花費幾十元錢元, 就可享用幾千元的健身器材, 甚至比共用單車的押金還要便宜。

不過, 與共用單車和共用充電寶等共用經濟類型不同的是, 以“易健租”為代表的“共用健身”企業似乎更偏向與租賃業務,

但實際上與租賃業務本質上仍有區別。 這也是當前國內共用健身風潮的表現形式之一。

對於一些不長時間健身的人群來說, 他們的普遍煩惱就是, 因一時衝動去健身房辦的卡最終只去過一兩回, 即使下定決心花大價錢買了跑步機等運動器材,

最後也被丟在角落裡吃灰。

而共用健身器材的出現就專門針對這些“意志不堅定” 的健身愛好者, 改變傳統租賃器材業務的模式, 令消費者花費幾十塊錢租金便能夠接觸更多的器材種類, 減少資金的浪費。 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健身選擇的同時, 也能更好地解決了採購單一、設備閒置、維護成本高等常見問題。

由於共用健身器材公司往往帶有消費金融等互聯網金融的出身背景, 因此會通過消費金融的風控等核心要素來解決租賃過程中可能會伴有的欺詐問題。

傳統的健身器材租賃公司為了避免出現用戶攜帶器材“跑路”的情況發生, 往往會在在租金首付的基礎上收取“巨額”押金, 例如用戶想要租一台跑步機,

除了要繳納500塊錢的首付以外, 還要繳納2000元的押金, 全部費用加在一起, 就構成了不菲的租金。

而對於共用健身器材公司來說, 雖然客戶僅僅花費了幾十塊錢來租賃跑步機, 但其實他們在用微信或支付寶等支付軟體下單的時候, 已經悄然完成了大資料風控和信用審核等操作。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提高了用戶的跑路成本, 從而降低了用戶違約的可能性。

除了完善健身器材租賃這種形式之外, 共用健身的興起也催生了一批“共用健身倉”的出現。 而“共用健身倉”的似乎更符合一般人眼中的共用經濟模式。

由於共用器械原地不動, 需要使用者掃碼支付押金才能計時收費, 這與之前出現的“共用床位”和“共用KTV”盈利模式大同小異。

與傳統的健身房年卡模式不同, 共用健身倉更加迎合現代人碎片化的運動需求, 用戶通過手機掃碼支付能夠做到隨用隨消費, 避免了一次性大額交費帶來的資金浪費。 而對於企業來說, 大約4到5平米, 能夠容納1-2人的共用健身倉減少占地的同時, 免除了人工看守費,從而降低了開設一家“健身房” 的成本費用。

目前,市面上出現的共用健身倉企業包括“蝸牛倉”、“覓跑”、“抖吧”等創業公司,這些企業已經開始在健身領域激烈角逐,並獲得了資金青睞。今年以來,國內已先後有4家共用健身倉企業獲得了天使輪融資。其中,“覓跑”累計融資總額已達到1億元人民幣。

然而,共用健身倉也存在飽受用戶詬病的地方。比如普遍存在的技術漏洞。

此前有記者體驗發現,“抖吧”存在開門過程並不順暢以及“開鎖”後大門無法打開的情況。而“覓跑”在用戶點擊“結束運動”並支付後,跑步機和其他電器仍可以繼續使用。以致于一些鑽空子的用戶利用這個這個漏洞霸佔機器,影響其他用戶的使用。

除此之外,逼仄的空間也給運動者帶來煩惱,由於共用健身倉面積狹小,空氣流通不暢,一些人戲稱其為“共用汗味”

然而,我國的運動健身市場仍然是一個未被深入挖掘的大市場。資料顯示,自2011年起,中國健身人口每年以10%的增長率遞增。到了2017年,我國健身黨的人數已經達到了1090萬人。

“覓跑”創始人畢振此前表示,到2027年會有7億人變成每週鍛煉一次的用戶,但現在有90%的運動需求還沒有得到滿足。因此,目前整個行業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成熟,這片藍海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免責聲明:[ 金融之家-JRZJ.COM刊發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免除了人工看守費,從而降低了開設一家“健身房” 的成本費用。

目前,市面上出現的共用健身倉企業包括“蝸牛倉”、“覓跑”、“抖吧”等創業公司,這些企業已經開始在健身領域激烈角逐,並獲得了資金青睞。今年以來,國內已先後有4家共用健身倉企業獲得了天使輪融資。其中,“覓跑”累計融資總額已達到1億元人民幣。

然而,共用健身倉也存在飽受用戶詬病的地方。比如普遍存在的技術漏洞。

此前有記者體驗發現,“抖吧”存在開門過程並不順暢以及“開鎖”後大門無法打開的情況。而“覓跑”在用戶點擊“結束運動”並支付後,跑步機和其他電器仍可以繼續使用。以致于一些鑽空子的用戶利用這個這個漏洞霸佔機器,影響其他用戶的使用。

除此之外,逼仄的空間也給運動者帶來煩惱,由於共用健身倉面積狹小,空氣流通不暢,一些人戲稱其為“共用汗味”

然而,我國的運動健身市場仍然是一個未被深入挖掘的大市場。資料顯示,自2011年起,中國健身人口每年以10%的增長率遞增。到了2017年,我國健身黨的人數已經達到了1090萬人。

“覓跑”創始人畢振此前表示,到2027年會有7億人變成每週鍛煉一次的用戶,但現在有90%的運動需求還沒有得到滿足。因此,目前整個行業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成熟,這片藍海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免責聲明:[ 金融之家-JRZJ.COM刊發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