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河南“小鎮法官”汪新法:數十年海棠依舊 半輩子清貧瀟灑

法官王新法

10月19日, 在偏僻的豫西南邊陲小鎮荊紫關法庭裡, 我邂逅了一個法官家庭的精神。

進屋時, “官嫂”楊金煥正在看央視熱播的“海棠依舊”。

見人來, “官嫂”從小桌上一盒六塊錢的紅雙喜煙裡抽出一根熱情地遞給我, 她卻不知我是誰。 屋內陳設簡單, 一張沙發、一張方桌上擺著電視、一把椅子、一個鐵皮櫃、小茶几、一台空調、地上四盆小花, 一張雙人床整齊乾淨, 牆上一張不足十寸的照片——這是法官汪新法和“法官嫂子”楊金煥的家。 說是家, 更確切的該是河南省淅川縣人民法院荊紫關法庭一樓東盡頭的一間辦公室。

“法庭在哪裡, 我們的家就在哪裡……”滿臉滄桑的“官嫂”楊金煥笑著說, 她該是看出我對眼前的疑惑。

妻子為法庭工作人員補領帶

閒聊間, 一個年輕小夥進來說自己的領帶得縫補下, 沒有稱謂, 像孩子跟母親那樣。 “官嫂”立馬站起來二話沒說拿到手裡, 蜷著腿爬到床上靠牆一側, 從床與牆的縫隙裡拿出針線, 安詳地縫補起來。 言語間才得知, 進來的小夥是法庭去年新入的書記員小付。 “官嫂”日常除了縫縫補補, 還是荊紫關法庭的“大廚”, 五六個人的一日三餐、洗洗刷刷, 以及整個院子的衛生,

都由她無償打理, 成了名副其實的法庭義務工作者。

“這是我們唯一的合照。 ”當我矚目牆上那張小照片時, “官嫂”說到。

妻子騎著摩托, 身著法官服裝的汪新法坐在後面, 手裡拿著材料, 背景是荒蕪的大山……一張毫無修飾的照片, 映照著那段艱辛的歲月。

早些年為了辦案, 汪新法大多是在山區騎著自行車或步行, 有時一個案件跑下來, 天也就黑了, 晚上還要整理卷宗, 寫判決。 汪新法因長期超負荷運轉, 自1994年至2013年, 在雙側股骨頭壞死後, 他克服不能長時間走路和站立, 更不能彎腰, 連做飯、洗衣服這些基本的活也幹不了的實際, 為了辦案, 他讓50歲的妻子騎著摩托帶著他去辦案, 被當地人形象地稱為“摩托車上的法官夫妻”。

夫妻唯一合影照

“新法的病是累的!”原庭長王葆興說。 因為長時間的山路奔波, 自1991年到1995年, 汪新法左側和右側胯骨開始出現疼痛, 不能長時間站立和走路。 由於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和休息, 發展成雙側股骨頭壞死。 領導和同志們多次勸他要多休息, 早日治療。

面對手頭堆積的案卷和當事人那種期盼的目光, 他常常以一些藥物來緩解疼痛, 堅持駕著“雙拐”辦案。

一些企業和朋友得知情況後, 主動找上門要為他出錢治療, 可都被他回絕了。 像這樣的例子已不計其數。 王葆興說, 在別人看來, 他很“迂”, 當了法官一輩子, 不僅沒撈到一官半職, 生活的比較拮据, 還換來的是一個因長期勞累工作致殘的身體。 可在汪新法看來, 如果收了好處, 良心的天平就容易“傾斜”, 不僅對當事人不公, 也對不起佩戴的法徽, 玷污了心中的那份神聖與自豪。 為此, 就連鄉鄰們送來的自家產的農作物, 實在推不掉了, 他也會想法設法給對方相應的補貼。

“新法, 回院裡工作, 單位任你選。 ”2012年3月, 新上任的原淅川縣法院院長魏建國到法庭檢查工作, 得知了汪新法的病情已日益嚴重後,動員其換個輕鬆工作,在縣城也方便治療。可他說在法庭待著更充實。隨後,在院長魏建國的親自協調下,汪新法成功進行了雙側股骨頭置換手術。

後來,新任院長王建軍上任一周就專程去看望他,給出了前院長同樣的承諾。可他說喜歡在法庭,覺得能給基層群眾解決問題,覺得過得很幸福,覺得幹了這麼多年了,已經習慣這裡的一切了。

離開偏僻的豫西南邊陲小鎮荊紫關法庭時,汪新法還在一樓西頭開庭調解一起離婚案件。腦海中浮現出汪新法病癒後緩慢行走送達材料的身影,一身永遠捨不得脫下的法官著裝,無形中散發出瀟灑的人格魅力;心頭卻一震,他為了不給組織添麻煩賣房來治因工作勞累落下的病,兩個孩子上學都還是助學貸款,他沒有給妻子一張像樣的婚紗照,沒有給親人一個家,沒有存款還常給貧困當事人施以援手……

轄區每一寸土地都可以講述他的故事,法庭小院記錄了這對夫妻平凡卻不平庸的精神。還有兩個月,汪新法就要脫下他最愛的那身著裝,而一個法官為人民服務的忠誠和擔當,永遠捍衛著大山小鎮。(杜明 趙暉 張長海)

編者按:

汪新法同志憑藉對党的忠誠和法官職業的熱愛,在豫鄂陝三省結合部的荊紫關法庭(荊紫關、寺灣、西簧三個鄉鎮,轄區面積572平方公里,人口12.6萬)一干就是31年。31年的法官生涯,31年的為民之路,他的足跡踏遍了轄區三個鄉鎮的 91個行政村,接待當事人5000余人次,辦理案件3800餘件,無一錯案、無一發還改判,無一投訴和上訪。他以庭為家,憑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執著地為民情懷,嫺熟地辦案技巧,始終默默無聞奉獻在普通的工作崗位上,踐行著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從事法官31年來,他從沒向組織上提出過任何要求,除了正常的法官晉級,他把所有的功勞都讓給他人,多次回絕組織上的照顧,無怨無悔地當一名大山深處的法官,安于清貧,耐住寂寞,人格瀟灑,堅持奮鬥在這裡的山山水水,與父老鄉親緊密聯繫地一起。他被黨委政府稱為“儒子牛”,群眾們點名要找的“法哥”。

得知了汪新法的病情已日益嚴重後,動員其換個輕鬆工作,在縣城也方便治療。可他說在法庭待著更充實。隨後,在院長魏建國的親自協調下,汪新法成功進行了雙側股骨頭置換手術。

後來,新任院長王建軍上任一周就專程去看望他,給出了前院長同樣的承諾。可他說喜歡在法庭,覺得能給基層群眾解決問題,覺得過得很幸福,覺得幹了這麼多年了,已經習慣這裡的一切了。

離開偏僻的豫西南邊陲小鎮荊紫關法庭時,汪新法還在一樓西頭開庭調解一起離婚案件。腦海中浮現出汪新法病癒後緩慢行走送達材料的身影,一身永遠捨不得脫下的法官著裝,無形中散發出瀟灑的人格魅力;心頭卻一震,他為了不給組織添麻煩賣房來治因工作勞累落下的病,兩個孩子上學都還是助學貸款,他沒有給妻子一張像樣的婚紗照,沒有給親人一個家,沒有存款還常給貧困當事人施以援手……

轄區每一寸土地都可以講述他的故事,法庭小院記錄了這對夫妻平凡卻不平庸的精神。還有兩個月,汪新法就要脫下他最愛的那身著裝,而一個法官為人民服務的忠誠和擔當,永遠捍衛著大山小鎮。(杜明 趙暉 張長海)

編者按:

汪新法同志憑藉對党的忠誠和法官職業的熱愛,在豫鄂陝三省結合部的荊紫關法庭(荊紫關、寺灣、西簧三個鄉鎮,轄區面積572平方公里,人口12.6萬)一干就是31年。31年的法官生涯,31年的為民之路,他的足跡踏遍了轄區三個鄉鎮的 91個行政村,接待當事人5000余人次,辦理案件3800餘件,無一錯案、無一發還改判,無一投訴和上訪。他以庭為家,憑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執著地為民情懷,嫺熟地辦案技巧,始終默默無聞奉獻在普通的工作崗位上,踐行著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從事法官31年來,他從沒向組織上提出過任何要求,除了正常的法官晉級,他把所有的功勞都讓給他人,多次回絕組織上的照顧,無怨無悔地當一名大山深處的法官,安于清貧,耐住寂寞,人格瀟灑,堅持奮鬥在這裡的山山水水,與父老鄉親緊密聯繫地一起。他被黨委政府稱為“儒子牛”,群眾們點名要找的“法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