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霜降”過後不可盲目進補 專家提醒:要防溫燥太過

霜降, 是秋季最後一個節氣, 意味著冬季即將來臨。 民間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 這一時節的養生保健尤為重要。 廣東省中醫院中醫經典科主任顏芳提醒, 霜降過後進補仍要注意防溫燥太過, 應以平補為主。

《二十四節氣解》雲:“氣肅而霜降, 陰始凝也。 ”進入霜降節氣, 全國大部分地區都表現出天氣漸涼、秋燥明顯的特點。 嶺南地區此時則炎熱與秋涼、雨霾和秋燥會交替出現, 表現為“一日之內, 氣候屢變”的特點。 嶺南民諺有雲“急脫急著, 勝似服藥”, 意思是要根據天氣的變化增減衣物, 預防外邪的侵襲。

顏芳指出, 霜降節氣以後, 預示著天氣進一步變冷, 尤其是早晚氣溫變化增大。 而人體亦會順應天地陰陽二氣的變化, 陽氣逐漸收斂潛藏, 以順應秋收之性, 為冬天的潛藏做好準備。 如果調攝不當, 一些常見的呼吸道疾病, 如過敏性哮喘、慢性支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就會復發。

因此, 飲食起居也要順應自然氣候的變化而調整。

首先, 要注意防寒保暖, 預防舊病復發。 霜降過後是立冬, 秋燥已去, 天氣漸冷。 早晚溫差大, 冷熱失常, 虛邪賊風往往會乘虛而入, 人易生病。 尤其老年人, 體質弱、基礎疾病多的病人, 如慢阻肺、冠心病、慢性心衰、腦血管疾病的患者, 尤其需要注意防寒保暖, 這也是秋冬季節呼吸系統疾病多發的原因。

其次, 要健運脾胃, 培土生金, 以助陽氣潛藏。 中醫理論認為“兩陽合明謂之陽明”“兩陽合明降於土”, 意思是說陽氣的潛藏需要依靠脾胃的正常運轉。 中醫認為脾胃是人體氣機升降的樞軸, 就好比車輪子的中軸, 中軸旋轉, 方可實現左升右降的氣機周流。

在霜降節氣加強健運脾胃, 可以幫助陽氣的潛藏。

此外, 霜降雖然是秋冬進補的開端, 但進補需防溫燥太過, 注意秋冬養陰。 顏芳提醒, 燥是秋季的主氣, 燥令傷肺, 自霜降以後, 秋燥漸去, 冬寒漸至, 此時飲食養生可根據個人體質的寒熱不同, 適當進食溫熱之品以防寒, 但亦不可過早過多地進補溫燥之品, 需要溫燥與涼潤相結合。 中醫強調“秋冬養陰”, 秋冬季節的天地陽氣以收斂、潛藏為主, 養生要順應斂藏之性。 如果過於溫燥, 溫燥升散則會影響人體陽氣的潛藏, 甚者會導致“冬不藏精, 春必溫病”。

【end】

來源人民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