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快樂的人容易罹癌嗎「安心照護」

「不快樂的人容易罹癌!」, 或是說「罹癌後心情不好的人比心情好的人預後差很多」!這些看法, 如容易罹癌的C型人格( cancer-prone personality)真的存在嗎?

C型人格或是行為類型的特徵是

l 壓抑:不管對正面或是負面的情緒都不表達

l 完美:對於自己要求完美

l 負責:常會過度的扛起責任

l 優柔寡斷

l 一成不變:面對新的情境, 不容易應變

l 過度重視他人的眼光與評價

l 過度替他人操心

l 常感覺無助或無望

有研究發現,

具有這種行為特徵的人似乎比起一般人, 更容易罹患癌症。 於是有些支持者認為, 應該是這種行為特徵的人, 比其他人更容易有壓力, 也不太會處理壓力所以容易致癌。 甚至有些研究發現, C型行為特徵不只與罹患癌症的風險有關, 更與疾病的惡化與較差的預後也有關聯。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前瞻性的研究方法更嚴謹, 個案數更多的研究出爐之後, 開始有不同的結果了, 這些設計較好的研究, 大多不支持人格特質或行為特徵會影響癌症的發生或是預後。 專家也回顧過去一些認為有關連的研究時發現, 這些研究通常個案數少, 或是並沒有較好的控制變項, 或是追蹤的時間太短。 而且也發現某些期刊, 傾向於刊登結果是有關連的投稿文章,

而把研究結果不支持這種看法的文章退稿。 因此近10年來, 即使在此議題仍有爭議, 大多數的專家傾向于認為人格特質或行為特徵與癌症的發生或者是預後, 並無關連, 即使有統計上的相關, 也多以神經精神免疫內分泌學的觀點來解釋, 而不再以過度簡化的「人格」或是「心理」因素來解釋。

美國癌症協會在官網上, 引用了一篇2010年的文章, 這個研究是在芬蘭與瑞典進行, 總共研究物件約6萬名個案, 追蹤期長達30年。 分析結果顯示, 人格與癌症的發生危險性並無關聯, 也與罹患癌症之後的存活率無關。

這樣的研究結果提醒大家, 不要把癌症的病因, 過度簡化的怪罪到病人本身的性格, 因為這樣的態度, 除了讓病人更自責、更無助與無望, 對於他如何調適罹癌這件事是無所幫助的。 更進一步說, 關於罹癌後的情緒反應, 如果我們一昧地過度強調正向思考、樂觀開朗, 將使得癌症病人不敢表露內心的憂慮、緊張、擔心、害怕, 只能在人前故作樂觀、正向,

反而會讓他們不敢求助, 沒有機會傾吐內心的壓力, 更孤立無援, 而無法獲得真正的情緒支持, 或是實質問題的協助。

更何況近年來多數的研究發現, 即使罹癌後發生憂鬱情緒, 對於存活率的影響其實是很小的, 影響較大的是生活品質。 這樣的發現對於臨床照護的影響是, 不要讓癌症病患承受除了辛苦的癌症治療以外,額外的心理壓力,也就是說保持正向的態度與樂觀是好的,但是不要把這件事變成是另一個壓力,誤以為如果有時候我的心情感覺低落,一定會造成我的病情變差。從另一方面來說,也不要讓癌症病友抱著不切實際的期待,以為只要保持心情樂觀開朗就一定會戰勝癌症,而忽略配合必要的追蹤治療與生活飲食運動等各方面的調整。

總結來說,較嚴謹的方法與足夠個案數及長時期追蹤的研究顯示,人格特質與行為特徵,並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與癌症的發生或是治療的結果有相關性。面對癌症病人的情緒,例如焦慮、憂鬱、害怕、沮喪、自責、無助與無望等,醫療團隊應該秉持著同理與接納的態度,來支持癌症病友們渡過這艱難的時期,與其說「你一定要勇敢樂觀」,不如說「你應該有不少壓力與擔心,請你說出來,我們一起來討論,一起幫你處理困難」。這樣才可以減少病人不必要的心理負擔,避免再對於自己的個性或是難免出現的負面情緒自責或是有罪惡感,讓醫療團隊與病人關係更緊密,也提供了身、心、社會的照顧。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臺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理事長 莊永毓醫師

本文出自癌症新探77期

安心營養照護,你的私人疾病營養顧問!

關注“安心照護”頭條號,點擊“ 註冊體驗” 下載安心腫瘤營養APP,瞭解和體驗我們的健康營養服務吧!

不要讓癌症病患承受除了辛苦的癌症治療以外,額外的心理壓力,也就是說保持正向的態度與樂觀是好的,但是不要把這件事變成是另一個壓力,誤以為如果有時候我的心情感覺低落,一定會造成我的病情變差。從另一方面來說,也不要讓癌症病友抱著不切實際的期待,以為只要保持心情樂觀開朗就一定會戰勝癌症,而忽略配合必要的追蹤治療與生活飲食運動等各方面的調整。

總結來說,較嚴謹的方法與足夠個案數及長時期追蹤的研究顯示,人格特質與行為特徵,並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與癌症的發生或是治療的結果有相關性。面對癌症病人的情緒,例如焦慮、憂鬱、害怕、沮喪、自責、無助與無望等,醫療團隊應該秉持著同理與接納的態度,來支持癌症病友們渡過這艱難的時期,與其說「你一定要勇敢樂觀」,不如說「你應該有不少壓力與擔心,請你說出來,我們一起來討論,一起幫你處理困難」。這樣才可以減少病人不必要的心理負擔,避免再對於自己的個性或是難免出現的負面情緒自責或是有罪惡感,讓醫療團隊與病人關係更緊密,也提供了身、心、社會的照顧。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臺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理事長 莊永毓醫師

本文出自癌症新探77期

安心營養照護,你的私人疾病營養顧問!

關注“安心照護”頭條號,點擊“ 註冊體驗” 下載安心腫瘤營養APP,瞭解和體驗我們的健康營養服務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