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越來越“作”了?那是“秩序敏感期”到了!爸媽可別錯怪了

作者丨粒粒媽媽

今天粒粒媽收到一位寶媽的留言, 最近她很焦慮, 因為女兒越來越“作”了, 大家先來感受下——

看到這裡, 不知你有沒有感覺似曾相識?反正粒粒媽媽在群裡跟家長們說起這個話題,

馬上就炸出了一批“戰友”——

@最小的天:

零食包裝袋一定要從這頭打開, 如果不小心從另一頭打開了, 馬上崩潰。

@度過:

在超市看到人家把零食切成小粒試吃, 回家吃啥都一定要切成小粒, 還要一根根插上牙籤!有時都懷疑他是強迫症[捂臉]

@倆寶兒:

有次順手剝了根香蕉給她, 平時都很少哭鬧的, 結果滾到地上哭得那個傷心呀……換一根也不行, 那次之後再也不敢多手了……

@不知我者:

爸爸回家必須她給開的門, 爸爸自己開門走進來了, 一定要爸爸走出去, 她重新開才行。

如果你家也有一位2-4歲之間、忽然變得很“作”的孩子, 咱們握個爪吧:恭喜你, 你絕對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你家娃兒, 不是強迫症、不是有問題, 而是成長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這個臺階叫——「秩序敏感期」。

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 最典型的特徵是:一件事情一旦形成了秩序, 就會每天不厭其煩地進行, 而且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現錯漏、先後順序不能打亂,

否則必須重來, 或者大發脾氣。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 是不是很容易認為他們“作”、“壞脾氣”呢?但實際上, 「秩序敏感期」不僅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 更對他們的成長大有好處。 《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就有說到:“兒童透過有秩序的環境, 來形成內在的秩序。 ”簡單來說就是——

當「秩序敏感期」到來的時候(通常2-4歲, 3歲時尤其明顯), 孩子往往會表現得非常“固執”和“作”, 甚至表現得像個強迫症。

但正是這個階段中, 正是他們對秩序的追求, 讓他們開始更深地理解每個位置上的事物, 從而形成對整個外部世界的認知。

看到這裡, 焦慮的你是不是長出了一口氣呢?不過即使這是必經的成長階段, 也夠考驗我們的耐心的, 我們應該怎樣處理呢?

01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在極其敏感地追求「秩序」的過程中, 必然會出現負面情緒, 但這些哭鬧、不滿, 恰恰是孩子想要成長的表現。

我們要學會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 幫助孩子清楚地表達自己的需求, 儘量滿足他們的「秩序」追求, 孩子自然就會平穩過度。

相反, 如果總是強行“糾正”, 反而是違反了正常的認知發展規律;跟孩子的天性較勁, 更有可能的結果是:把孩子這段小小的“叛逆期”拉長。

02借助「秩序敏感期」培養生活習慣

很多生活習慣,比如:進門換鞋、玩具歸位元等等,都是需要時間培養的。如果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就培養起這些習慣,並順勢通過「秩序敏感期」強化,這些必須具備的良好習慣,很快就能形成。

但如果過了這個敏感期,比如5歲之後,再想給孩子培養收拾玩具的習慣,就要耗費大量的精力了。因為那時候孩子的內心秩序就是“玩具到處都是”,糾正起來非常費勁。

粒粒媽媽有話說:

其實站在孩子的角度,他們對秩序的追求,真的是又萌又認真啊,小小的心靈每天都在上演“情感大戲”,但同時,這都是他們在認知和成長啊!

來吧,說說你家娃兒「秩序敏感期」都“作”出了哪些笑料,一起樂(hu)呵(xiang)樂(shang)呵(hai)

作者:波殼粒粒,高級育嬰師及暖萌寶媽一枚,家有5歲小棉襖,至今為娃兒操碎了200個心。公眾號,波殼粒粒每天和你說說媽媽們關心的那些事,還可以領取一本《育兒百科》哦!

02借助「秩序敏感期」培養生活習慣

很多生活習慣,比如:進門換鞋、玩具歸位元等等,都是需要時間培養的。如果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就培養起這些習慣,並順勢通過「秩序敏感期」強化,這些必須具備的良好習慣,很快就能形成。

但如果過了這個敏感期,比如5歲之後,再想給孩子培養收拾玩具的習慣,就要耗費大量的精力了。因為那時候孩子的內心秩序就是“玩具到處都是”,糾正起來非常費勁。

粒粒媽媽有話說:

其實站在孩子的角度,他們對秩序的追求,真的是又萌又認真啊,小小的心靈每天都在上演“情感大戲”,但同時,這都是他們在認知和成長啊!

來吧,說說你家娃兒「秩序敏感期」都“作”出了哪些笑料,一起樂(hu)呵(xiang)樂(shang)呵(hai)

作者:波殼粒粒,高級育嬰師及暖萌寶媽一枚,家有5歲小棉襖,至今為娃兒操碎了200個心。公眾號,波殼粒粒每天和你說說媽媽們關心的那些事,還可以領取一本《育兒百科》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