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職場“閃辭”,原來是虛高的高校就業率在作怪!

“閃辭”與高校就業率華說

秋去冬來, 天氣一天天地冷下來, 但人才市場卻在逐漸升溫, 招聘會一場接著一場, 場場人頭攢動。 新一季的應屆畢業生的求職時節到了。

應時應景地, 與此相關的兩份調查報告在這個時候接連地被披之於眾。 一份是《大學生職業適應狀況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由北京市教委立項,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等高校, 聯想等知名企業及北京教育人才培訓中心合作完成。 上述單位從2011年11月開始, 以2012屆應屆畢業生、工作3年內的職場新人、用人單位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為調查對象, 對大學生群體的職業適應狀況進行了歷時一年的調查分析。 調查發現, 這些職場新人在進入職場的短短三年內, 變動兩次以上工作的占57%, 其中, 變動三次以上的占32%。 造成工作變動的最主要原因, 受調查者將其依次排列為為工資待遇、人際環境和工作地點。

另一份調查報告則是由江蘇省人才市場市場部、智通人才連鎖南京分公司發佈。 該調查的結論是, 第一份工作65%畢業生堅持不了一年。

兩份報告, 一北一南, 一份來自政府部門, 一份出自市場機構, 印證的是同一個事實:“閃辭”。 閃辭是一個熱詞, 也是一個新詞。 閃者, 迅疾也;辭者, 辭職也。 閃辭, 顧名思義, 乃是指職場新人剛入職即跳槽或者一段時間內頻繁改換工作的行為。 正如這兩份調查報告所顯示的那樣, 這行為, 在這一兩年來得廣泛了, 來得普遍了, 以至於成為一種現象, 令國人為之側目。

甫入職場旋即“閃辭”, 顯然又讓很多的人們“看不慣”了:指責其“心浮氣躁、好逸惡勞”者有之;數落其“缺乏抗挫折能力、眼高手低”者有之,

教訓其“職業規劃不清, 缺乏責任心”者亦有之……云云云云, 熱鬧的很。 這其實是“古已有之”的老調子了。 即以區區個人的經驗而論, 70後踏入社會時如是, 80後進入職場時亦如是, 現在只不過是輪到90後罷了。 可以想見, 將來的00戶、10後……無疑也不出如此路數, 命運的輪回, 真是未有窮期。 但這樣的嘮叨, 那效力也渺茫的很。 年少氣盛, 正值一生中最為狂妄的歲月, 這種以長者自居的訓導, 大抵非以耳旁風處理, 即是被置於腦後而不顧。

實際上, 對“閃辭”一族大事興兵也確乎師出無據。 一則太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之際, 他和她都已然是成年人, 選擇以及改換什麼樣的工作, 是其自由和權利所在;二則所謂“白天不懂夜的黑”, 對自身處境以及面臨的局限條件,

外人不可能比“閃辭”一族自己更為清楚, 說三道四的依據何在?但這並不是說, “閃辭”一事旁人不容置椽, 只是說, 插嘴的方式和角度需要改變。 因為問題的重點, 不在於“閃辭”本身的是非褒貶, 而是要追問, 為什麼在此時此刻, 如此多的大學畢業生會選擇“閃辭”, 以至於成為一種現象?

“葉子的離開, 是因為風的追求, 還是樹的不挽留?”邏輯和事實都說, 兩者皆有可能。 “閃辭”有何嘗不是如此?閃辭之辭, 有主動之“辭”, 亦有無奈的“被辭”。 “辭”也罷, “被辭”也罷, 何以會有這麼多的人捲入其中?從紛紜的輿論看, 診斷書可謂五花八門:畢業生從學校走向社會一時難以適應;年輕人意識獨立個性強;工作內容單調乏味,

工資待遇不理想, 人際關係複雜;缺乏清晰的自我職業規劃等等。 不過以愚觀之, 全面自然是全面的, 但都是“正確的廢話”。 無他, 未中肯綮也。 說從學校到社會一時難以適應當然對, 但難道只是現在的90後大學生不適應麼, 70後、80後的大學畢業生不也同樣面臨著相同的問題?!說年輕人意識獨立個性強當然對, 但難道只有現在的90後大學生桀驁不馴麼, 70後、80後的大學畢業生不是同樣個性十足?!說工作內容單調乏味、工資待遇不理想、人際關係複雜當然也對, 但試觀這世上, 有多少人能夠找到內容趣味盎然、薪水理想、人際關係和諧融洽的工作崗位?!說缺乏清晰的自我職業規劃當然也對, 但試問這世上, 又有多少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擁有“清晰的自我職業規劃”?!

沒有疑問,在任何一個時代,都存在著“閃辭”者。但“閃辭”一族規模如此龐大,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卻是絕無僅有的新生事物。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思之再三,愚以為,真正的答案,是在大學虛高的就業率上。

倘若是關注時事之人,對下述的一個奇怪的現象必不陌生:一方面,這些年社會輿論在大嚷特嚷大學生“就業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發佈的資料也支援著這一事實。當另一方面,各大高校發佈的就業率卻高得驚人。從官方發佈的資料看,幾乎無一例外地都在90%以上,98%、99%甚至以上者也常見。這兩個方面呈現的事實,顯示著矛盾和衝突。倘若其中有一個是真的,則另一個必假。何者為假?人們其實是心知肚明彼此心照的。這幾年,神州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門頻頻發出“不準將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發放與畢業生簽約掛鉤”的禁令,據說成效也非常顯著。不過,深諳國情的人們知道,在中國,很多事情,是需要“正面文章反面看”的,禁令的普遍,其實正證明著就業率造假的氾濫。

時至今日,高校就業率的造假,其實已然是一個“公開的秘密“。每逢畢業季,網路上 就會頻頻曝出“被就業”的光怪陸離的故事。身處其間的大學生大抵以“現身說法”的方式,講述自己所在的高校為“刷高”就業率,無論是否實際就業都要求學生儘快尋找公司簽訂三方就業協定,否則就不予畢業。“先簽就業協議,再拿畢業證書”,已經成為一種通行的潛規則。出於拿到畢業證書、學歷證書的目的,當畢業日期漸近,壓力加劇之際,就業協定的簽署的草率和隨意性自然大幅度地上升了,甚而至於由此催生出不少“簽約代理公司”。而這樣的“就業”,最終往往是以 “閃辭”畫上句號,無論是“辭”還是“被辭”。反映在調查報告上,則是“閃辭”一族的出現。一個可以觀察到的事實是,“閃辭”一族大規模的出現,是在就業率納入高校考核之後。

然則“授業解惑傳道”的高校何以熱衷於追求高就業率,乃至於不惜造假?無他,利之所在也。對公辦大學而言,就業率的高低,直接關乎著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支持、資助力度。資料顯示,與畢業生就業情況掛鉤的高校發展專案多達18項,如年度招生計畫、專業設置、高校評估、經費核撥、新增學位點審核等。而對民辦高校而言,就業率則直接關乎其“生死存亡”。沒有“好”的就業率就招不到學生,招不到學生的結果,自然是關門大吉。於是乎,就業率的數字遊戲,就在這利益計算中年復一年地上演著。

只要這就業率與眾多的利益捆綁著,這數字遊戲就不會終結,而“閃辭”現象也將因此如影隨形。事實的內在邏輯,其實就是如此簡單。

2012/11/18

沒有疑問,在任何一個時代,都存在著“閃辭”者。但“閃辭”一族規模如此龐大,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卻是絕無僅有的新生事物。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思之再三,愚以為,真正的答案,是在大學虛高的就業率上。

倘若是關注時事之人,對下述的一個奇怪的現象必不陌生:一方面,這些年社會輿論在大嚷特嚷大學生“就業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發佈的資料也支援著這一事實。當另一方面,各大高校發佈的就業率卻高得驚人。從官方發佈的資料看,幾乎無一例外地都在90%以上,98%、99%甚至以上者也常見。這兩個方面呈現的事實,顯示著矛盾和衝突。倘若其中有一個是真的,則另一個必假。何者為假?人們其實是心知肚明彼此心照的。這幾年,神州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門頻頻發出“不準將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發放與畢業生簽約掛鉤”的禁令,據說成效也非常顯著。不過,深諳國情的人們知道,在中國,很多事情,是需要“正面文章反面看”的,禁令的普遍,其實正證明著就業率造假的氾濫。

時至今日,高校就業率的造假,其實已然是一個“公開的秘密“。每逢畢業季,網路上 就會頻頻曝出“被就業”的光怪陸離的故事。身處其間的大學生大抵以“現身說法”的方式,講述自己所在的高校為“刷高”就業率,無論是否實際就業都要求學生儘快尋找公司簽訂三方就業協定,否則就不予畢業。“先簽就業協議,再拿畢業證書”,已經成為一種通行的潛規則。出於拿到畢業證書、學歷證書的目的,當畢業日期漸近,壓力加劇之際,就業協定的簽署的草率和隨意性自然大幅度地上升了,甚而至於由此催生出不少“簽約代理公司”。而這樣的“就業”,最終往往是以 “閃辭”畫上句號,無論是“辭”還是“被辭”。反映在調查報告上,則是“閃辭”一族的出現。一個可以觀察到的事實是,“閃辭”一族大規模的出現,是在就業率納入高校考核之後。

然則“授業解惑傳道”的高校何以熱衷於追求高就業率,乃至於不惜造假?無他,利之所在也。對公辦大學而言,就業率的高低,直接關乎著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支持、資助力度。資料顯示,與畢業生就業情況掛鉤的高校發展專案多達18項,如年度招生計畫、專業設置、高校評估、經費核撥、新增學位點審核等。而對民辦高校而言,就業率則直接關乎其“生死存亡”。沒有“好”的就業率就招不到學生,招不到學生的結果,自然是關門大吉。於是乎,就業率的數字遊戲,就在這利益計算中年復一年地上演著。

只要這就業率與眾多的利益捆綁著,這數字遊戲就不會終結,而“閃辭”現象也將因此如影隨形。事實的內在邏輯,其實就是如此簡單。

2012/11/18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