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僧侶的姿態》,這裡還有些不一樣的看法

文:小僧活

最近朋友圈砸開鍋, 因為一張圖片

僧侶的姿態

攝影:丁祖和

2017美國國家地理

全球攝影大賽中國賽區人物類一等獎

看到這樣的有關僧侶元素的報導讓我不由的略感慶倖, 為什麼?因為這是正面形象的報導啊。 諸位看官都知道, 一般我們都是被黑的物件啊。 在這個大家都獵奇的環境中, 這一則新聞無疑是“萬黑叢總一點白”啊, 實乃萬幸萬幸呐……

我們從圖片裡可以看出僧侶具足的威儀, 相對於疲憊, 他更注重于他的威儀, 他端坐在那裡, 與周圍的環境似乎格格不入, 又似乎融入的那麼自然。

有很多評論都在說, 僧侶的威儀形象儼然就在用無聲的身形傳遞著佛陀的教法, 讓大家不由的想起了當年舍利弗尊者與目犍連尊者因馬勝比丘的威儀而進一步皈信佛法的往事。

無聲的力量是沒有國界的, 亦是可以跨越時空的, 大家對僧侶清淨莊嚴的讚歎也說明了大家在這個時代需要這樣的東西, 這也是大家在內心深處找尋的清淨。 在看到的圖片的那一刻, 似乎一切都有了答案。

猶記得我們受戒的時候,

引禮師經常跟我們叮囑的一段偈子:

舉佛音聲慢水流,

誦經行道雁行遊。

合掌當胸如捧水,

立身頂上似安油。

瞻前顧後輕移步,

左右癹旋半展眸。

威儀動靜常如此,

不枉空門做比丘。

威儀確實是我們的必修課, 是由內而外的一種顯現。

這則新聞著實給我們打了一管雞血, 當然也給予了我們一些叮嚀。

但是, 除了這些, 二師父還想再說點別的。 (前方是川菜, 比較麻辣, 喜歡細滑柔軟甜食的看官可以選擇先行撤退)

1.關注外在不要忘了內在

我們知道這張有僧侶出現的圖片參加的是攝影比賽, 是作為一個藝術作品脫穎而出的。 它能引起人們關注和追捧的是僧侶威儀端莊的外在形象。

當然通過這種方式讓大家知道、見到這世界上還有這麼一類人, 也是非常好的, 但是還不夠好, 因為大家僅僅看到是作為藝術內容的僧侶, 關注的可能僅僅只是那個環境下的不同神采、那一份與眾不同的氣質。 試想, 如果當大家僅僅只是從外在的、從藝術和審美的角度來看僧侶, 來看佛教, 或者說, 佛教只能在一些外在的形式、藝術方面引起大家的關注, 那不得不說是一種浪費。 試想, 如果當大家都在關注佛像的精美而不去問佛是誰, 佛說了什麼的時候, 那該是一種怎樣的落寞和悲哀?

2.我們本應該學到更多

我們知道馬勝比丘因威儀感召舍利弗尊者與目犍連尊者的故事,但我們更要知道,當舍利弗尊者見到如此威儀的馬勝比丘時,他關注的不僅僅是馬勝比丘的威儀,他更關注的是馬勝比丘為何如此威儀?才得到“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的開示,進而皈投佛門修行佛法。試想如果沒有舍利弗的進一步探尋,那麼還會有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嗎?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風靡朋友圈一陣的這幅圖片不應該僅僅只是停留在圖片表明和圖片本身。

3.是否會有些誤導?

誠然這個圖片給出家人樹立了好的形象,這是積極的一面,同時它是否也會讓普通大眾覺得一個出家人就必須如此?在火車上就應該是這個形象,就應該在別人橫七豎八睡倒一片的時候盤著腿端身正坐,具足威儀?要不然你就不是一個好的僧侶,甚至就被說成是假和尚?會不會被拿來作為衡量一個出家人是不是好的出家人的標準?甚至是不是一個出家人的標準?就如同前一段時間風靡網路的苦行僧團,讓一些人覺得只有那樣才是真正的修行人?這同樣也值得我們思考。

4.自然而然沒有二元對立

當我們看這個圖片的時候,我們認為畫面中僧侶莊嚴的威儀是如何體現?如果我們覺得是通過與鏡頭中的其他旅客的對比而來的,那麼這種所謂的威儀似乎就是在別人的散亂中得以凸顯,那麼這種以眾人的顛倒凸顯出我的威儀、我的清淨,是否也值得我們再去多想一想呢?畫面裡面有孩子、有婦女、很多人……菩薩在踐行慈悲大道的時候會以眾生的苦難來彰顯自己的慈悲嗎?如果這張圖片不是擺拍,我想那位僧侶在做這個動作的時候,是很自然而然的,並沒有多少思慮。所以過分的、不正確的解讀只會是盲目的、狂歡而已。

5.我們的信心依何而立?

當我們看到一個僧侶如此莊嚴的姿態,看到這帶有僧侶元素的圖片被某國際性平臺認可,就覺得這是佛教的成功、佛法的成功,甚至覺得很多人就會因此開始相信佛法,也開始慢慢“迷途知返”了,那麼我們就真的是想多了。當我們對這樣的東西越追捧、越敏感的時候,也恰恰就越說明我們對自己信仰的不自信和不堅定。有些人不斷的去挖掘這個明星也信佛,那個文化人也是佛教徒,以此來證明給自己、證明給他人自己信仰的正確性。如果我們僅僅依靠這樣外在的東西來堆砌、樹立、堅定我們對信仰的信心,那麼我們的信心不可能是正確的,也難能是長遠的。我們必須要知道,我們的信心絕不只是來自於有多少人也跟我們一樣信那個宗教,也不只是來自於哪個有地位的人對我們的信仰給予了肯定,也不只是來自于哪個權威的組織對我們的信仰做出了認可。我們的信心來自與我們對信仰的認識,來自於信仰給我們帶來的真實受用。

2.我們本應該學到更多

我們知道馬勝比丘因威儀感召舍利弗尊者與目犍連尊者的故事,但我們更要知道,當舍利弗尊者見到如此威儀的馬勝比丘時,他關注的不僅僅是馬勝比丘的威儀,他更關注的是馬勝比丘為何如此威儀?才得到“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的開示,進而皈投佛門修行佛法。試想如果沒有舍利弗的進一步探尋,那麼還會有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嗎?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風靡朋友圈一陣的這幅圖片不應該僅僅只是停留在圖片表明和圖片本身。

3.是否會有些誤導?

誠然這個圖片給出家人樹立了好的形象,這是積極的一面,同時它是否也會讓普通大眾覺得一個出家人就必須如此?在火車上就應該是這個形象,就應該在別人橫七豎八睡倒一片的時候盤著腿端身正坐,具足威儀?要不然你就不是一個好的僧侶,甚至就被說成是假和尚?會不會被拿來作為衡量一個出家人是不是好的出家人的標準?甚至是不是一個出家人的標準?就如同前一段時間風靡網路的苦行僧團,讓一些人覺得只有那樣才是真正的修行人?這同樣也值得我們思考。

4.自然而然沒有二元對立

當我們看這個圖片的時候,我們認為畫面中僧侶莊嚴的威儀是如何體現?如果我們覺得是通過與鏡頭中的其他旅客的對比而來的,那麼這種所謂的威儀似乎就是在別人的散亂中得以凸顯,那麼這種以眾人的顛倒凸顯出我的威儀、我的清淨,是否也值得我們再去多想一想呢?畫面裡面有孩子、有婦女、很多人……菩薩在踐行慈悲大道的時候會以眾生的苦難來彰顯自己的慈悲嗎?如果這張圖片不是擺拍,我想那位僧侶在做這個動作的時候,是很自然而然的,並沒有多少思慮。所以過分的、不正確的解讀只會是盲目的、狂歡而已。

5.我們的信心依何而立?

當我們看到一個僧侶如此莊嚴的姿態,看到這帶有僧侶元素的圖片被某國際性平臺認可,就覺得這是佛教的成功、佛法的成功,甚至覺得很多人就會因此開始相信佛法,也開始慢慢“迷途知返”了,那麼我們就真的是想多了。當我們對這樣的東西越追捧、越敏感的時候,也恰恰就越說明我們對自己信仰的不自信和不堅定。有些人不斷的去挖掘這個明星也信佛,那個文化人也是佛教徒,以此來證明給自己、證明給他人自己信仰的正確性。如果我們僅僅依靠這樣外在的東西來堆砌、樹立、堅定我們對信仰的信心,那麼我們的信心不可能是正確的,也難能是長遠的。我們必須要知道,我們的信心絕不只是來自於有多少人也跟我們一樣信那個宗教,也不只是來自於哪個有地位的人對我們的信仰給予了肯定,也不只是來自于哪個權威的組織對我們的信仰做出了認可。我們的信心來自與我們對信仰的認識,來自於信仰給我們帶來的真實受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