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FGO國服周年記:和《王者榮耀》爭暢銷榜第一,還被二次元開除過

2017年, FATE系列動畫和手遊多點開花到處刷屏, 10月上映的動畫電影《Fate/SN Heaven’s Feel》首周票房持平《刀劍神域:序列之爭》(以下簡稱FGO), AppAnnie新出的9月報告也顯示手遊FGO全球收入第一。 對於二次元和遊戲圈的人來說, FATE這個IP也越來越知名, 被大家戲稱已經變成“有錢就是能為所欲為”的反派形象。

在資深的粉絲看來, FATE系列並不是每部作品都做得非常成功, 甚至有不少意外走運的案例。 比如FGO的巨額營收是一開始很少人預料的, 從日服最初連續多日伺服器宕機, 到國服上線後業界普遍對日本手遊在國內市場的不好看。 即便現在來再次審視FGO的遊戲性,

大多數人還是認為它並不算“好玩”。

但如今FGO國服開服一周年, 不僅打破了日本手遊難在中國長期立足的魔咒, 還在一年以內一直穩居蘋果暢銷榜前列, 從目測的運營狀況來看也會在今後保持很久。 關於FGO國服的成果, 一年來也有很多文章做出分析和評論, 也有針對行銷推廣、遊戲運營以及IP本身的不少報導。 所以, 我們這次不妨從另一個角度來重新審視FGO國服, 通過兩大事件來反觀它這一年來的發展和變化。

| 什麼?FGO暢銷榜超《王者榮耀》了?

2017年5月3日淩晨12:00, FGO登上暢銷榜第一的位置, 將全民遊戲《王者榮耀》暫時擠到了第2名。 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 但也體現了這款二次元手遊所具有的爆發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 很多熟悉FGO日服的人早在年初就曾預言:“國服開黑貞德那天,

肯定能登上暢銷榜第一。 ”

▼ 人氣和戰鬥力都極高的黑貞德:

黑貞德是FGO限時推出的一張角色卡牌, 論人氣和戰鬥力當時當之無愧的第一名。 截至5月的FGO國服也運營了半年多, 此前也有過多次登上暢銷榜第2、3名。

特別是每逢高人氣角色卡牌推出, 都會拉動一波玩家消費熱潮。 只不過相對《王者榮耀》這種上到人民日報下到小學生都關注的量級, FGO還是顯得相對“小眾”, 所以《王者榮耀》被擠下去了自然引起不小的轟動。

此時FGO的狀態是, 讓更多的從業者和關注遊戲圈的玩家初步意識到, 二次元手遊具有多麼大的影響力和爆發力;另一方面則是, 比較瞭解FGO產品的群體經過半年多的觀察體驗, 早已意識到它在二次元這個細分領域逐漸建立起來的霸權。

通過暢銷榜不難發現, 無論使用者群體特徵還是行銷模式, FGO都是頭部暢銷產品中最獨特的。 這款產品一直有著明顯的波峰波谷式曲線, 而這些升降趨勢則對應FGO國服的活動開啟時間。

簡單來說就是, 每當FGO國服在暢銷榜的排名大幅上升, 就意味著又有特定角色卡牌的開啟限時促銷了。

▼ 暢銷榜最低147名時, 是玩家為了存錢抽黑貞德:

之所以靠賣卡牌人設就能賺到大量鈔票, 這就有賴於FATE系列IP的特殊性。 FATE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就是電子遊戲,

但galgame類型的基礎上較為完美承載了宏大的世界觀設定和精緻的作品劇情。 隨後, 動畫片、動畫電影、漫畫、小說等系列作品的不斷推陳出新, 讓FATE系列成功從“單部經典”發展成為“系列經典”。 一邊向玩家傳遞文化情懷, 一邊不斷擴充完善IP系列的框架補充新鮮血液。 反觀國內IP, 《仙俠奇俠傳》遊戲和電視劇都成為多代人的少年情懷, 《劍俠情緣》系列亦橫跨單機、網游、手遊三個時代, 逐漸形成文化符號。 但在持續製造新血和不斷積累IP文化價值方面, 國內IP不及FATE的地方還有很多。

中國遊戲市場更推崇產品運營、遊戲體驗、社交系統等直接影響留存與付費的環節, 對於產品內容也大多奉行拿來主義。 而FGO國服在運營上摒棄了國內的慣用模式, 更多是結合運營商B站本身的視頻平臺,通過推薦和邀請製作FATE相關的UGC內容,來達到更軟性更親民的“安利”效果。因此,FGO國服5月登上暢銷榜第一的位置,是合理運營和IP吸粉半年多的積累成果。

| 什麼?FGO不配入二次元圈?

B站作為中國大量二次元使用者聚集的視頻網站,多年來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向外展示二次元內容的視窗,以及對中國二次元產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代表產品。

在這個基礎上,B站自然而然推出了“Bilibili動畫角色人氣大賞”(以下簡稱B萌)這一活動,效仿的是日本二次元圈投票選舉年度人氣動畫角色的“萌戰”。

有趣的是,B站不僅僅是FGO國服的運營商,更是早在2011年就引進正版動畫《Fate/Zero》獲得極大成功,FATE系列也由此在中國二次元圈吸收了一大波新粉絲。可以說,B站和FATE的關係是多年合作的戰友關係,B站對FATE動畫的推廣自然也就十分主動,加上運營FGO國服後更是隱隱有成為“FATE主場”的味道。於是2015年第一屆B萌的女角色冠軍由FATE門面角色亞瑟王當選,另一位人氣女主角遠阪凜則在2016年第二屆還通過外傳動畫《魔法少女伊莉雅》殺入八強。

到了2017年第三屆B萌,幾部FATE系列動畫都錯開了參選的播出時間要求,只有一部根據FGO遊戲改編的動畫《Fate/Grand Order -First Order-》勉強符合入選要求。該動畫劇情改編FGO遊戲劇情的序章,並且正兒八經在日本多家電視臺及視頻網站播出,B站也有引進播放。

懂的人自然明白,這部動畫本質上還是為手遊打廣告量身訂造的,但由於符合B萌的參選資格,B站官方自然也沒理由將它排除。

但後續的發展讓人往往沒有想到,FGO這部動畫強勢拿下B萌男女角色雙料冠軍,連動畫電影《刀劍神域:序列之爭》、暑期最高人氣動畫《埃羅芒阿老師》、《進擊的巨人》第二季等都敗下陣來——只看動畫不玩FGO遊戲的二次元用戶頓時炸鍋了。

▼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這姑娘是誰?

純動畫用戶認為,FGO動畫篇幅短、製作也不算頂級,更重要的是票數這麼高全是玩家投的。於是每一屆B萌票選後的保留節目“撕逼”開始了,這次的主要撕點是“FGO的角色到底算不算動畫角色”。

在大多數純動畫用戶眼中,FGO角色肯定是不算的,另外還有一些嚴格的人認為FATE動畫的粉絲幫親不幫理,讓這次B萌的投票失去了公正,順口說出了“FGO不配入二次元圈”這句話並流傳到各大網路社區。

說了這麼多關於2017年B萌的經過,其實我們不難從中發現FGO在遊戲之外的影響力延伸。拋開FATE系列的IP加成不談(其實也真的不算主因),用戶對遊戲本身產生的忠誠度和執行力可見一斑。畢竟投票帳號有諸多限制,需要粉絲自己去花時間養,而FGO故事劇情本身的魅力也是驅動粉絲去投票的根本原因。

不玩FGO不看改編動畫的二次元用戶,自然不能理解為何以前並不知名的兩個角色當選冠軍,倒是網易遊戲在做分析的時候指出:“(FGO)並非IP遊戲,(常見的)IP遊戲的特徵是第一波圈錢後會逐步下降,FGO後期穩定並能擁有穩定新增。”也就是說,FGO的成功不是完全靠FATE原有的IP拉動,更不是靠IP知名度來圈錢的套路。當選B萌冠軍也從側面上印證了這一觀點。

▼ 曾經站在亞瑟王和貞德背後的醬油,如今是萌王:

實事求是地說,FATE系列在遊戲和動畫領域都依然屬於相對小眾的作品,核心粉絲的整體數量並不多。之所以能在電影院線、移動遊戲市場等領域和各大全民級作品較量,外部的從業者將其歸功於“週期性出產優秀的系列作品,不斷完善宏大IP世界觀,並且精細地平衡了每個系列作品的獨立性以及整個IP世界觀的聯動,讓IP話題熱度和粉絲的消費欲望持續升溫”。而更加難為可貴和值得學習的是,FGO在被原作IP送上一程後,能夠自身產生自己的IP價值,讓遊戲產品能夠不斷維持熱度和營收——比如之前讓FGO登上暢銷榜第二名的源賴光,就是遊戲自己原創首發的。

更多是結合運營商B站本身的視頻平臺,通過推薦和邀請製作FATE相關的UGC內容,來達到更軟性更親民的“安利”效果。因此,FGO國服5月登上暢銷榜第一的位置,是合理運營和IP吸粉半年多的積累成果。

| 什麼?FGO不配入二次元圈?

B站作為中國大量二次元使用者聚集的視頻網站,多年來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向外展示二次元內容的視窗,以及對中國二次元產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代表產品。

在這個基礎上,B站自然而然推出了“Bilibili動畫角色人氣大賞”(以下簡稱B萌)這一活動,效仿的是日本二次元圈投票選舉年度人氣動畫角色的“萌戰”。

有趣的是,B站不僅僅是FGO國服的運營商,更是早在2011年就引進正版動畫《Fate/Zero》獲得極大成功,FATE系列也由此在中國二次元圈吸收了一大波新粉絲。可以說,B站和FATE的關係是多年合作的戰友關係,B站對FATE動畫的推廣自然也就十分主動,加上運營FGO國服後更是隱隱有成為“FATE主場”的味道。於是2015年第一屆B萌的女角色冠軍由FATE門面角色亞瑟王當選,另一位人氣女主角遠阪凜則在2016年第二屆還通過外傳動畫《魔法少女伊莉雅》殺入八強。

到了2017年第三屆B萌,幾部FATE系列動畫都錯開了參選的播出時間要求,只有一部根據FGO遊戲改編的動畫《Fate/Grand Order -First Order-》勉強符合入選要求。該動畫劇情改編FGO遊戲劇情的序章,並且正兒八經在日本多家電視臺及視頻網站播出,B站也有引進播放。

懂的人自然明白,這部動畫本質上還是為手遊打廣告量身訂造的,但由於符合B萌的參選資格,B站官方自然也沒理由將它排除。

但後續的發展讓人往往沒有想到,FGO這部動畫強勢拿下B萌男女角色雙料冠軍,連動畫電影《刀劍神域:序列之爭》、暑期最高人氣動畫《埃羅芒阿老師》、《進擊的巨人》第二季等都敗下陣來——只看動畫不玩FGO遊戲的二次元用戶頓時炸鍋了。

▼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這姑娘是誰?

純動畫用戶認為,FGO動畫篇幅短、製作也不算頂級,更重要的是票數這麼高全是玩家投的。於是每一屆B萌票選後的保留節目“撕逼”開始了,這次的主要撕點是“FGO的角色到底算不算動畫角色”。

在大多數純動畫用戶眼中,FGO角色肯定是不算的,另外還有一些嚴格的人認為FATE動畫的粉絲幫親不幫理,讓這次B萌的投票失去了公正,順口說出了“FGO不配入二次元圈”這句話並流傳到各大網路社區。

說了這麼多關於2017年B萌的經過,其實我們不難從中發現FGO在遊戲之外的影響力延伸。拋開FATE系列的IP加成不談(其實也真的不算主因),用戶對遊戲本身產生的忠誠度和執行力可見一斑。畢竟投票帳號有諸多限制,需要粉絲自己去花時間養,而FGO故事劇情本身的魅力也是驅動粉絲去投票的根本原因。

不玩FGO不看改編動畫的二次元用戶,自然不能理解為何以前並不知名的兩個角色當選冠軍,倒是網易遊戲在做分析的時候指出:“(FGO)並非IP遊戲,(常見的)IP遊戲的特徵是第一波圈錢後會逐步下降,FGO後期穩定並能擁有穩定新增。”也就是說,FGO的成功不是完全靠FATE原有的IP拉動,更不是靠IP知名度來圈錢的套路。當選B萌冠軍也從側面上印證了這一觀點。

▼ 曾經站在亞瑟王和貞德背後的醬油,如今是萌王:

實事求是地說,FATE系列在遊戲和動畫領域都依然屬於相對小眾的作品,核心粉絲的整體數量並不多。之所以能在電影院線、移動遊戲市場等領域和各大全民級作品較量,外部的從業者將其歸功於“週期性出產優秀的系列作品,不斷完善宏大IP世界觀,並且精細地平衡了每個系列作品的獨立性以及整個IP世界觀的聯動,讓IP話題熱度和粉絲的消費欲望持續升溫”。而更加難為可貴和值得學習的是,FGO在被原作IP送上一程後,能夠自身產生自己的IP價值,讓遊戲產品能夠不斷維持熱度和營收——比如之前讓FGO登上暢銷榜第二名的源賴光,就是遊戲自己原創首發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