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杭州饅頭山社區再謀民生實事 讓居民收穫滿滿幸福

秋高氣爽。 記者走進杭州饅頭山社區, 環顧是白牆黛瓦的江南風情, 仰頭是澄碧的天空。 美好的環境, 猶如此刻饅頭山人的美好心情。

“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 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十九大報告中這些令人怦然心動的語句, 尤其令饅頭山人感懷於心:這片60年未大動的“皇城根下”, 借勢去年G20杭州峰會的城市有機更新, 開啟了蝶變之旅。 短短一年間, 饅頭山社區從曾經的群租房聚居地, 變成重拾江南韻味的現代民居;從老小區變成一個遊客嚮往的南宋風情小鎮。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饅頭山社區居民對未來充滿期待。

補民生短板

一杯清茶, 兩把籐椅, 在秋日的暖陽下, 記者走進梵天寺路49號陳天虹的小院。 這位離家27年的攝影師, 從未想到自己有朝一日會重新回到饅頭山居住。

“十九大報告中說,

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聽到這句話, 我們忍不住拍手叫好!”作為土生土長的饅頭山人, 曾經陳天虹每次回家的任務就是勸說老父母搬離這個髒亂差的地方, 但在過去兩年間, 他卻看著饅頭山一點一滴地改變。

陳天虹 攝

看著掩映在古樹坡道上的白牆黛瓦, 陳天虹第一次對著自己的家舉起了相機。 “當這些照片發在朋友圈裡, 很多朋友歎為觀止。 ”現在的饅頭山, 儼然成為陳天虹攝友圈的創作據點。

想不到的驚喜還在後面。 昔日饅頭山最大的群租房變成了“鄰里中心”, 18日當天很多人聚集在這裡看十九大開幕會。 年過七旬的老黨員郝素琴熱情地拉著記者在“鄰里中心”一處處逛過去。 “現在我們想要的, 饅頭山都有了;我們沒想到的, 饅頭山也有了, 真是趕上了好時代!”郝奶奶欣喜地說, “期待今後的饅頭山, 居住環境能越來越好, 衛生死角也越來越少。 像這樣乾淨、整潔、有序的生活環境, 能一如既往地保持下去。 ”

謀發展之路

在宋城路盡頭, 記者看到了一幢簡約的新建築:小滿公寓。 這是上個月才剛剛開張的饅頭山第一家人才公寓。 首期38間客房預訂一空, 公寓負責人沈曄直呼意外:“我們計畫趁熱打鐵, 在鄰里中心附近再建50套房。 ”

人才公寓的火熱, 映襯著周邊園區的人氣。 正在園區裡和創業者們一起學習十九大精神的饅頭山社區主任陳駿說:“十九大報告中說,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 這讓我們更加堅定了信心。 這兩年來, 我們在進行環境綜合整治的同時, 也著力引進和打造文創產業, 讓饅頭山真正‘活’起來。 ”

在鳳凰山腳, 原先的杭州電焊條廠掛上了“鳳山拾遺”的牌子, 這是饅頭山第5家文創園, 主打建築設計、平面設計。 截至目前, 饅頭山已引進170多家文創、金融類企業, 為未來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十九大報告讓陳駿對未來有了新設想, 接下來再招引一批重量級的文創企業, 發揮“領頭雁”的帶動作用, 實現社區從“輸血”到“造血”。 同時, 吸引一批小而美的初創型企業, 豐富當地百姓生活,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

求治理實效

在饅頭山公園旁,一組灰色的晾衣架引起記者的關注。它仿照中式屋頂而建,既改變了居民亂晾曬的陋習,又如藝術品般與周邊融為一體。這是饅頭山社區的首創,很多地方紛紛來取經。饅頭山社區沒有物管。一支只有14人的社工隊伍,如何管好這個上萬人的開放型社區?饅頭山社區黨委書記朱鴻名告訴記者:“‘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我們一直按照十九大報告的精神在實踐。”

沒有物管,社區就邀請交警、消防、派出所、城管和工商等部門一起進駐,大家協同治理;鄰里糾紛多,社區就在鄰里中心新設“商議坊”,邀請律師坐台,專門負責調解糾紛和提供法律諮詢。今年,饅頭山還一口氣引進11家公益組織,讓專業組織提供更專業的服務。

饅頭山的改變,遠未結束。最讓饅頭山人激動和憧憬的是,饅頭山已經被納入南宋皇城小鎮的範疇,正在進行整體規劃。“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我們要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朱鴻名說,下一步社區一方面要在社會治理方面繼續下功夫,比如,宣傳推廣垃圾分類、規劃新車位緩解“停車難”、引導居民文明晾曬等;另一方面要站在更高的起點上去謀劃未來,挖掘饅頭山的歷史傳統文化,讓這片古老的土地重放光彩。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

求治理實效

在饅頭山公園旁,一組灰色的晾衣架引起記者的關注。它仿照中式屋頂而建,既改變了居民亂晾曬的陋習,又如藝術品般與周邊融為一體。這是饅頭山社區的首創,很多地方紛紛來取經。饅頭山社區沒有物管。一支只有14人的社工隊伍,如何管好這個上萬人的開放型社區?饅頭山社區黨委書記朱鴻名告訴記者:“‘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我們一直按照十九大報告的精神在實踐。”

沒有物管,社區就邀請交警、消防、派出所、城管和工商等部門一起進駐,大家協同治理;鄰里糾紛多,社區就在鄰里中心新設“商議坊”,邀請律師坐台,專門負責調解糾紛和提供法律諮詢。今年,饅頭山還一口氣引進11家公益組織,讓專業組織提供更專業的服務。

饅頭山的改變,遠未結束。最讓饅頭山人激動和憧憬的是,饅頭山已經被納入南宋皇城小鎮的範疇,正在進行整體規劃。“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我們要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朱鴻名說,下一步社區一方面要在社會治理方面繼續下功夫,比如,宣傳推廣垃圾分類、規劃新車位緩解“停車難”、引導居民文明晾曬等;另一方面要站在更高的起點上去謀劃未來,挖掘饅頭山的歷史傳統文化,讓這片古老的土地重放光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