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各省經濟,資料和直覺誰在騙你?

文/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觀察中國各省經濟, 有一大陷阱, 同時也是一大樂趣——直覺會騙你, 資料也會騙你。

在我們的評論區裡, 就不乏這樣的案例:

有讀者說, 全球六成手機產自重慶——這是不知哪兒來的資料在騙人, 重慶的手機產量遠不及廣東, 自然到不了全球六成。

有讀者說, 湖南辣條產業全國第一。 小巴心想, 河南是食品工業大省, 衛龍也在河南, 怎麼可能?查過才知, 湖南產量還真是占全國過半——這是直覺愚弄了小巴。

經常有同學問, 小巴是如何查詢各省資料的。 趁此機會, 我們就來講講, 如何不被直覺與資料欺騙, 瞭解中國各省的經濟真相。

直覺與資料敏感測試

①中國農業第一大省是山東;

②城鎮化率前三依次是廣東、遼寧、浙江;

③即興業銀行;

④即魏橋創業;

⑤2009年全國GDP為34萬億;

⑥前三依次是新疆、山東、西藏;

⑦真的持平, 且二者比北京(6.8%)高。

接下來, 我們就來講講如何得出這些判斷。

尋找儘量可靠的資訊源

以上那些判斷, 背後的資料屬於非常容易獲知的一類, 基本來自20XX年中國統計年鑒、20XX年YY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XX年中國企業500強報告……

中國官方報告中, 以統計年鑒的資料最為可靠也最易入手, 不過它更新速度略慢, 前一年的資料通常要等到後一年的下半年。 如果你著急獲知, 不妨查找各省統計公報(初步核算), 往往年初就會公佈。

國家統計局還有各類分行業、分領域的統計公報, 可以根據需求相應查找。 統計局英文版網站還很好看哦~

此外, 涉及國有企業的資料可以去翻國資委網站, 涉及環境監測的資料可以去翻環保部網站, 涉及財政收支的資料可以去翻財政部網站, 等等。

除去官方報告, 還有許多非中國政府機構的資料和調查可供參考:《財富》世界500強、胡潤富豪榜, 乃至眾多智庫的報告, 這是一類;各大投行研報和諮詢公司行業報告, 這又是一類;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各種報告, 這是一類;哈佛大學的中國地理歷史資訊系統、CIA的the World Factbook,

這又是一類。

這些資料來源, 有些可信, 有些值得懷疑。 初步判斷, 全靠你的直覺和對相關機構的信賴程度。 比如中情局的Factbook, 就是因為不信各國官方資料, 才自己搞出一套來。

驗證資料與直覺

資料和直覺, 誰更容易騙人?

答案很簡單——都有可能, 驗過才知。 資料和直覺產生了衝突, 去尋找驗證就好。

小巴的驗證步驟如下:

1直接查找資料

例如, 上文提到的重慶手機產量, 國家統計局就有2016年資料, 廣東9.64億台, 重慶2.87億台, 這個資料大幅失實的可能性很小很小, 於是我們可以否定判斷。

2通過現有資料+邏輯推斷

例如,某位商業大佬曾在社交媒體上說,據說印度的電信基礎設施已經實現彎道超車,4G流量遠大於中國,接近十倍。

這個流量資料,公開信源查不到。但是,小巴查到了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的兩個資料:2016年底,中國4G註冊用戶7.6億;2017年第二季度,印度4G手機使用基數1.5億。

雖然“註冊用戶”和“手機使用基數”的統計口徑不同,但也值得參考。那麼,用戶是對方的5倍,流量卻是對方的1/10,除非單個印度用戶4G使用流量是中國的50倍——這個推導結論,你覺得可信度有多高?

3可供推導的資料也沒有,找人去問

例如,近來翻閱中企500強發展報告,小巴發現了一些疑點:

山東冒出一家可怕的企業——中融新大,去年還不是中企500強,今年躥升至230名。最可怕的是,它家年營收651億,淨利潤469億,淨利潤率超過70%……

常識來講,銀行和互聯網企業的淨利率已是高到氣人了,但也沒有超過30%的。這家中融新大是何方神聖?

去它家官網一看,企業簡介寫明,去年營收651億,利潤30億——估計是報告資料紛雜,出了些紕漏。

又如,報告中江蘇年營收最高的企業是太平洋建設,但是有媒體報導,該企業於2017年將總部搬到了新疆,孰真孰假?

網上資訊都無法給出實錘,於是,小巴一個電話,打到太平洋建設總部去問——確實搬了。

4發佈出來請大家幫忙

實在查不出確鑿資訊之時,小巴也會認慫,帶著疑問將某個判斷發佈出來,280多萬讀者,不乏行業資深人士,經常能為我們指點迷津。

前文提到的商業大佬,也是如此。他每次發佈消息或判斷,遇到網友指正,都會轉發認錯並感謝。如果只是質疑,他也轉發,並期待網友的進一步討論。

這算是小巴適用、大家難以操作的辦法。但是你們可以在文章下面留言啊!我把留言放出來,或許就能被行家看到,告知真相。

所以說,我們頻道的評論區時常比正文好看,在此也要謝謝大家。

或許你注意到了,這四步驗證,其實需要一個前提——懷疑。我們不可能驗證每一個真相,這就需要適時的質疑。

這份懷疑,其實來自直覺。這份直覺,則來自不停獲取新知,更新腦中的常識。出錯並不可怕,知道錯了,我們的常識不就更新了一點?

“人恒過,然後能改。”

互動

歡迎留言,說說在你眼中最違背直覺的經濟資料,或是你一直無從判斷的經濟現實。文章只是一個開始,我們繼續在評論區裡漲姿勢。

2通過現有資料+邏輯推斷

例如,某位商業大佬曾在社交媒體上說,據說印度的電信基礎設施已經實現彎道超車,4G流量遠大於中國,接近十倍。

這個流量資料,公開信源查不到。但是,小巴查到了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的兩個資料:2016年底,中國4G註冊用戶7.6億;2017年第二季度,印度4G手機使用基數1.5億。

雖然“註冊用戶”和“手機使用基數”的統計口徑不同,但也值得參考。那麼,用戶是對方的5倍,流量卻是對方的1/10,除非單個印度用戶4G使用流量是中國的50倍——這個推導結論,你覺得可信度有多高?

3可供推導的資料也沒有,找人去問

例如,近來翻閱中企500強發展報告,小巴發現了一些疑點:

山東冒出一家可怕的企業——中融新大,去年還不是中企500強,今年躥升至230名。最可怕的是,它家年營收651億,淨利潤469億,淨利潤率超過70%……

常識來講,銀行和互聯網企業的淨利率已是高到氣人了,但也沒有超過30%的。這家中融新大是何方神聖?

去它家官網一看,企業簡介寫明,去年營收651億,利潤30億——估計是報告資料紛雜,出了些紕漏。

又如,報告中江蘇年營收最高的企業是太平洋建設,但是有媒體報導,該企業於2017年將總部搬到了新疆,孰真孰假?

網上資訊都無法給出實錘,於是,小巴一個電話,打到太平洋建設總部去問——確實搬了。

4發佈出來請大家幫忙

實在查不出確鑿資訊之時,小巴也會認慫,帶著疑問將某個判斷發佈出來,280多萬讀者,不乏行業資深人士,經常能為我們指點迷津。

前文提到的商業大佬,也是如此。他每次發佈消息或判斷,遇到網友指正,都會轉發認錯並感謝。如果只是質疑,他也轉發,並期待網友的進一步討論。

這算是小巴適用、大家難以操作的辦法。但是你們可以在文章下面留言啊!我把留言放出來,或許就能被行家看到,告知真相。

所以說,我們頻道的評論區時常比正文好看,在此也要謝謝大家。

或許你注意到了,這四步驗證,其實需要一個前提——懷疑。我們不可能驗證每一個真相,這就需要適時的質疑。

這份懷疑,其實來自直覺。這份直覺,則來自不停獲取新知,更新腦中的常識。出錯並不可怕,知道錯了,我們的常識不就更新了一點?

“人恒過,然後能改。”

互動

歡迎留言,說說在你眼中最違背直覺的經濟資料,或是你一直無從判斷的經濟現實。文章只是一個開始,我們繼續在評論區裡漲姿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