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武器裝備研究也需系統,海空武器新概念同步比較很有嚼頭

近期, 本帳號一直在關注武器裝備發展的綜合動態, 意圖以一種宏觀的視角, 解讀武器裝備領域的風雲變幻。 在海軍武器方面, 實戰型電磁炮研發專案可謂是新概念, 能連續發射的高速電磁炮具備防空甚至反導能力, 的確很有嚼頭。 據悉, 美國海軍研究局(ONR)的電磁炮專案第一階段進行了概念驗證, 目前該項目已進入第二階段, 開發實戰型電磁炮, 並努力提高射速延長射程。 ONR通過研究發現, 電磁炮能夠利用電磁發射技術, 製成先進動能殺傷武器, 與傳統大炮將火藥燃氣壓力作用於彈丸不同, 電磁場產生的洛倫茲力來對金屬炮彈進行加速,

使其達到打擊目標所需的動能, 與傳統的火藥推動的大炮, 電磁炮可大大提高彈丸的速度和射程。 可以說, ONR的理論先行能力, 還是非常強的。

BAE電磁炮

BAE系統電磁炮的射速提高到7馬赫甚至更快, 並實現每分鐘發射6~10次。

使它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擊中遠端目標, 射程甚至能夠達到令人望而生畏的185千米。 如此大的射程表明, 新開發的電磁炮能夠達到實戰要求, 即具備射程遠、速度快和精度高3個特點, 這些正是決定電磁炮殺傷力的要素。 從武器綜合研究角度分析, 普通艦載火炮的射程一般為20千米, 而電磁炮將能擊中約200千米遠的目標, 除了射程為常規艦炮的10倍, 其射速也達到5~7倍音速, 而且打擊精度符合要求。 未來將這款電磁炮的射程延長到360千米, 其打擊誤差也可控制在5米之內。 此前試射的電磁炮是基本型, 其打擊物件是陸上和海上目標, 即水面戰艦和陸上建築物、裝甲車等。 下一步, 升級版本“防空電磁炮”在艦載防空領域的應用前景就是關注點,
如能替代現有的密集陣艦載防空系統, 構建“無火藥”的艦隊防空網。

央視科教頻道透露電磁相關裝備研發進展

“防空電磁炮”的研發刺激了俄羅斯人, 俄羅斯《軍事平等》雜誌認為升級新型電磁炮將具備連發功能, 每分鐘發射6~10發炮彈,

還將配備性能先進的探測定位系統, 以捕捉高速移動的目標, 從而可攔截超音速飛機和巡航導彈。 但是, 俄羅斯人相信, 一個軍隊比如美軍要實現這些目標並非易事。 首先是連續發射問題。 美軍目前的電磁炮試驗全部是試射單發炮彈, 這說明連髮型電磁炮的開發難度很大。 電磁炮的彈丸從炮口高速彈出時, 發射系統的金屬部件和電子元件都要承受很大的衝擊力。 如果每分鐘連續發射6~10發炮彈, 上述部件能否承受得住是個問題, 這可能是電磁炮無法實現連續發射的障礙。 其次是捕捉目標的能力。 要擊中200千米外的超音速戰鬥機和高速巡航導彈, 電磁炮必須接受精確制導信號的指引, 這需要衛星提供説明,
如何將電磁炮與衛星定位系統進行整合是個難題。 美軍軍的防空型電磁炮要進入實戰部署, 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與此同時, 俄羅斯《軍事報導員》雜誌報導了中國新一代隱身戰鬥機殲-20已經服役的有關情況, 認為這引發全球軍工界的關注, 強調目前世界上研製並裝備新一代隱身戰鬥機的國家只有中國和美國, 讚歎中國憑藉殲-20實現“彎道超車”,一舉超過歐洲、日和俄斯,與美並駕齊驅。在研究完海軍武器新概念之後,再來品味解放軍的殲-20發展之路,也的確很有嚼頭。

那麼,殲-20作為後起之秀,與F-22戰鬥機有何淵源和異同呢?說到殲-20就不能不提中國航空工業,當初中國用大量食品從蘇聯換回成套設備,建立起自己的航空工業,雖然初期都是仿製蘇聯的機型和發動機,但形成了批量生產能力。以殲-6飛機為例,共生產了5200餘架。如今,中國已經從最初的引進、仿製實現了自主研發的歷史性跨越,殲-10、殲-20等一批先進戰鬥機的研製成功可謂來之不易。

F-22

殲-20採用雙垂尾“鴨翼”式佈局,主機翼和“鴨翼”之間有邊條過渡,進氣道為DSI無附面層隔板設計。從隱身角度考慮,各國軍工專家的一致意見是:F-22的佈局優於“鴨翼”式佈局。不過,外形設計只是隱身因素的一個方面,先進戰鬥機的內部結構設計、製造材料、塗層和電子系統,都可以大大提升殲-20的隱身性能,達到與F-22並駕齊驅的狀態。

【歡迎訂閱“軍林天下”查看更多原創精彩內容。原創作品嚴禁轉載。剽竊必究】

讚歎中國憑藉殲-20實現“彎道超車”,一舉超過歐洲、日和俄斯,與美並駕齊驅。在研究完海軍武器新概念之後,再來品味解放軍的殲-20發展之路,也的確很有嚼頭。

那麼,殲-20作為後起之秀,與F-22戰鬥機有何淵源和異同呢?說到殲-20就不能不提中國航空工業,當初中國用大量食品從蘇聯換回成套設備,建立起自己的航空工業,雖然初期都是仿製蘇聯的機型和發動機,但形成了批量生產能力。以殲-6飛機為例,共生產了5200餘架。如今,中國已經從最初的引進、仿製實現了自主研發的歷史性跨越,殲-10、殲-20等一批先進戰鬥機的研製成功可謂來之不易。

F-22

殲-20採用雙垂尾“鴨翼”式佈局,主機翼和“鴨翼”之間有邊條過渡,進氣道為DSI無附面層隔板設計。從隱身角度考慮,各國軍工專家的一致意見是:F-22的佈局優於“鴨翼”式佈局。不過,外形設計只是隱身因素的一個方面,先進戰鬥機的內部結構設計、製造材料、塗層和電子系統,都可以大大提升殲-20的隱身性能,達到與F-22並駕齊驅的狀態。

【歡迎訂閱“軍林天下”查看更多原創精彩內容。原創作品嚴禁轉載。剽竊必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