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黃芪的功效非常好,很多人都在用,這幾個食療方子一定要收藏

一杯黃芪水, 給身體帶來6個意想不到的強大變化!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早在神農本草經中記載, 黃芪被錄為上品, “主癰疽久敗創, 排膿止痛, 大風, 痢疾, 五痔, 鼠瘺, 補虛, 小兒百病。 ”其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 黃芪味甘微溫, 是臨證中常用之藥, 以前把黃芪寫作黃耆, 是點明黃芪為補藥之長的意思。 在臨床使用上, 黃芪分生炙之分, 炙是用蜜炒。 蜜炒後的黃芪溫中健脾的力量稍強些, 所以內傷氣虛的時候可用。 但生黃芪可以實衛氣, 斂虛汗;榮筋骨,
消癰瘍。

最重要的是, 黃芪有補氣固表的功效, 對於氣虛的男人女人們, 那可是個寶!

黃芪的最常見用法就是泡水喝, 但你知道這樣喝有什麼好處嗎?看了下面就知道。

一、抗衰老作用

人體內自由基的增加是衰老的主要原因。 黃芪具有顯著的抗氧化活性,

能抑制自由基的產生和清除體內過剩的自由基, 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產生的過度氧化作用的影響, 進而延長細胞壽命。

二、黃芪的保肝作用

黃芪皂甙能抑制肝臟纖維化, 防止肝臟受損。 肝臟纖維化是邁向肝癌的前兆, 脂肪肝、酒精肝、病毒性肝炎、藥源性肝炎及自身免疫疾病都會導致肝纖維化。 前兩個原因生活中常見, 但都未予以重視。 特別是少運動, 高脂肪飲食、長期飲酒的人群, 長期飲用黃芪水, 改善肝功能, 調節免疫系統, 預防肝纖維化, 避免肝癌發生。

三、對心腦血管的保護作用

黃芪對正常心臟有加強收縮的作用, 對疲勞而衰竭心臟的作用更為明顯。 疲勞是現代社會公認的現象, 每年因疲勞猝死的中年人非常多,

華為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所以對於工作狂, 一定要注意保護心臟。 每天一杯黃芪水, 保護心臟, 緩解疲勞, 心臟突發疾病。

四、三高防治血壓

對於長期吃降壓藥的人來說, 低血壓併發症會經常出現, 黃芪可以改善這一狀況, 還能減少長期用藥的肝毒性,

堅持每天一杯黃芪水哦, 血壓平穩不反復。

黃芪對血壓具有雙相調節作用。 黃芪有補中益氣升陽, 引血上行的作用, 如歸脾湯中的黃芪。 近代研究又表明, 黃芪亦有降壓作用。 報告指出, 黃芪降壓作用主要是直接擴張血管的結果, 並發現黃芪屬植物根含有γ-氨基丁酸, 其含量高低與降壓作用強弱幾乎完全平行, 故認為是其降壓成分。 在一定範圍內γ-氨基丁酸的降壓效應隨劑量增大而加強, 小劑量黃芪升壓, 大劑量則降壓。

血糖

黃芪多糖(此處的黃芪多糖並非葡萄糖, 不會加重體內糖分的攝入)能促進胰島素分泌及合成, 降低血糖, 主要用於防治II型糖尿病。

血脂

黃芪中含有的黃芪多糖和黃酮類物質, 能夠提升機體抗氧化物質SOD的活性,

促進脂質代謝, 降低血脂。

五、抗疲勞作用

黃芪多糖能提高細胞耐缺氧能力, 產生抗疲勞效果。 緩解疲勞, 加快新陳代謝, 同樣也有抗衰老的效果。

六、免疫調節作用

黃芪可有效調節免疫系統, 起到抗炎和抗病毒的作用, 這也是為什麼常用黃芪, 能預防感冒、治療銀屑病的原因。

黃芪食療組方

黃芪黃豆煲豬腳

【材料】豬腳1500克,黃芪10克,黃豆100克,蔥薑適量

【制法】豬腳洗淨,黃豆泡發待用;蔥切段,薑切片。鍋中入水,把豬腳放入鍋中燒開後加入料酒,燙3分鐘撈出,再用冷水洗去豬腳上的白沫;黃芪放入布包中,然後黃芪、豬腳、黃豆、蔥、薑一起放入砂鍋,大火燒開,小火慢燉到熟爛,按口味放入調料即可。

【功效】黃芪補氣,豬腳補充膠原蛋白,黃豆也富含蛋白質以及多種礦物元素,因此此湯可以補氣養顏。

黃芪建中湯

以“黃芪建中湯”命名的方劑有5首,流傳最廣的一首,載于《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治》篇。

【配方】黃芪15g、大棗10個、白芍15g、桂枝、生薑、甘草各10g,飴糖50g。

【制法】黃芪等六種煎水取汁,入飴糖待溶化後飲用。

【功效】本方以黃芪、大棗、甘草補脾益氣,桂枝、生薑溫陽散寒,白芍緩急止痛,飴糖補脾緩急。重在溫養脾胃,是治療虛寒性胃痛的主方。用於氣虛裡寒,腹中拘急疼痛,喜溫慰,自汗,脈虛。

【加減】若泛酸者,可去飴糖,加吳茱萸暖肝溫胃以制酸,另可再加瓦楞子。泛吐清水較多者,可加乾薑、陳皮、半夏、茯苓等以溫胃化飲。如陽虛寒甚而痛甚,可用大建中湯建立中氣,或理中丸以溫中散寒,中陽得運,則寒邪自散,諸症悉除。如寒象不明顯,以脾胃虛弱為主者,可用香砂六君子湯以益氣健脾,行氣和胃。

又有胃痛治不及時或治不如法,形成寒熱錯雜者,常見胃脘痞硬,幹噫食臭,腹中雷鳴下利,舌苔黃白相兼,脈弦數,可與《傷寒論》之甘草瀉心湯以辛開苦降,和胃消痞。對於胃熱腸寒或胃寒腸熱所導致的消化不良,吸收障礙者皆可適用。但必須詳辨其寒熱之偏勝,而調整姜、連用量之輕重,恰到好處,才能達到預期的療效。

當歸黃芪烏雞湯

【材料】烏雞肉250克、當歸5克、炙黃芪25克。

【制法】烏雞肉洗淨,切塊,當歸、黃芪洗淨,一齊置瓦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煮熟。調味服食。

【功效】氣血雙補,固腎調精。適用於月經病氣血不足、腎虛者,症見經期不准,經量少而色淡,神疲氣短,多夢失眠,頭昏腰酸,面色蒼白等。

黃芪桂枝五物湯

為溫裡劑,具有益氣溫經,和血通痹之功效。主治血痹,肌膚麻木不仁,脈微澀而緊。臨床常用於治療皮膚炎、末梢神經炎、中風後遺症等見有肢體麻木疼痛,屬氣虛血滯,微感風邪者。

【歌訣】黃芪桂枝五物湯,芍藥大棗與生薑,益氣溫經和營衛,血痹風痹功效良。[1]

【組成】黃芪9g,桂枝9g,芍藥9g,生薑18g,大棗4枚。

【用法】上藥,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功能主治】益氣溫經,和血通痹。主治血痹,肌膚麻木不仁,脈微澀而緊。

【方義】方中黃芪為君,甘溫益氣,補在表之衛氣。桂枝散風寒而溫經通痹,與黃芪配伍,益氣溫陽,和血通經。桂枝得黃芪益氣而振奮衛陽;黃芪得桂枝,固表而不致留邪。芍藥養血和營而通血痹,與桂枝合用,調營衛而和表裡,兩藥為臣。生薑辛溫,疏散風邪,以助桂枝之力;大棗甘溫,養血益氣,以資黃芪、芍藥之功;與生薑為伍,又能和營衛,調諸藥,以為佐使。

黃芪黃豆煲豬腳

【材料】豬腳1500克,黃芪10克,黃豆100克,蔥薑適量

【制法】豬腳洗淨,黃豆泡發待用;蔥切段,薑切片。鍋中入水,把豬腳放入鍋中燒開後加入料酒,燙3分鐘撈出,再用冷水洗去豬腳上的白沫;黃芪放入布包中,然後黃芪、豬腳、黃豆、蔥、薑一起放入砂鍋,大火燒開,小火慢燉到熟爛,按口味放入調料即可。

【功效】黃芪補氣,豬腳補充膠原蛋白,黃豆也富含蛋白質以及多種礦物元素,因此此湯可以補氣養顏。

黃芪建中湯

以“黃芪建中湯”命名的方劑有5首,流傳最廣的一首,載于《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治》篇。

【配方】黃芪15g、大棗10個、白芍15g、桂枝、生薑、甘草各10g,飴糖50g。

【制法】黃芪等六種煎水取汁,入飴糖待溶化後飲用。

【功效】本方以黃芪、大棗、甘草補脾益氣,桂枝、生薑溫陽散寒,白芍緩急止痛,飴糖補脾緩急。重在溫養脾胃,是治療虛寒性胃痛的主方。用於氣虛裡寒,腹中拘急疼痛,喜溫慰,自汗,脈虛。

【加減】若泛酸者,可去飴糖,加吳茱萸暖肝溫胃以制酸,另可再加瓦楞子。泛吐清水較多者,可加乾薑、陳皮、半夏、茯苓等以溫胃化飲。如陽虛寒甚而痛甚,可用大建中湯建立中氣,或理中丸以溫中散寒,中陽得運,則寒邪自散,諸症悉除。如寒象不明顯,以脾胃虛弱為主者,可用香砂六君子湯以益氣健脾,行氣和胃。

又有胃痛治不及時或治不如法,形成寒熱錯雜者,常見胃脘痞硬,幹噫食臭,腹中雷鳴下利,舌苔黃白相兼,脈弦數,可與《傷寒論》之甘草瀉心湯以辛開苦降,和胃消痞。對於胃熱腸寒或胃寒腸熱所導致的消化不良,吸收障礙者皆可適用。但必須詳辨其寒熱之偏勝,而調整姜、連用量之輕重,恰到好處,才能達到預期的療效。

當歸黃芪烏雞湯

【材料】烏雞肉250克、當歸5克、炙黃芪25克。

【制法】烏雞肉洗淨,切塊,當歸、黃芪洗淨,一齊置瓦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煮熟。調味服食。

【功效】氣血雙補,固腎調精。適用於月經病氣血不足、腎虛者,症見經期不准,經量少而色淡,神疲氣短,多夢失眠,頭昏腰酸,面色蒼白等。

黃芪桂枝五物湯

為溫裡劑,具有益氣溫經,和血通痹之功效。主治血痹,肌膚麻木不仁,脈微澀而緊。臨床常用於治療皮膚炎、末梢神經炎、中風後遺症等見有肢體麻木疼痛,屬氣虛血滯,微感風邪者。

【歌訣】黃芪桂枝五物湯,芍藥大棗與生薑,益氣溫經和營衛,血痹風痹功效良。[1]

【組成】黃芪9g,桂枝9g,芍藥9g,生薑18g,大棗4枚。

【用法】上藥,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功能主治】益氣溫經,和血通痹。主治血痹,肌膚麻木不仁,脈微澀而緊。

【方義】方中黃芪為君,甘溫益氣,補在表之衛氣。桂枝散風寒而溫經通痹,與黃芪配伍,益氣溫陽,和血通經。桂枝得黃芪益氣而振奮衛陽;黃芪得桂枝,固表而不致留邪。芍藥養血和營而通血痹,與桂枝合用,調營衛而和表裡,兩藥為臣。生薑辛溫,疏散風邪,以助桂枝之力;大棗甘溫,養血益氣,以資黃芪、芍藥之功;與生薑為伍,又能和營衛,調諸藥,以為佐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