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在這秋涼顯著的節氣,你一定要吃它!

2017年霜降時間:10月23日 13時26分

霜降, 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 樹葉開始枯黃、掉落, 動物也開始逐漸進入冬眠期。

與節氣白露的"露"不同, "霜"反映出空氣中水份越來越少,

是氣候乾燥的表現。 一般來說, 白天太陽越好, 溫度越高, 夜裡結的霜就越多, 所以霜降前後早晚溫差更大。

一候豺乃祭獸

豺狼, 俗名“豺狗”。 霜降時, 豺狼開始大量捕獲獵物, 捕多了吃不完的就放在那裡, 用人類的視角來看, 就像是在祭祀,

因此為"豺乃祭獸"。

二候草木黃落

後五日, 樹葉黃染凋零, 紛紛墜落。 秋季還剩最後的十天, 這也是最後的勝景。 一葉落而知秋, 萬葉落而知生命輪回。

三候蜇蟲鹹俯

再五日“蟄蟲鹹俯”。 “鹹”是皆、“俯”是低頭。 此時蟲子已經紛紛蟄伏起來, 不吃東西也不活動, 預備開始冬眠, 以此度過即將到來的嚴冬。

一年補透透, 不如補霜降

中醫認為, 霜降前後外邪是寒邪與燥邪的混合體, 燥邪仍會損傷津液。 因此, 要適度平補, 以抵禦寒邪。

“補秋膘”, 就是多吃些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 人體經過一夏天的出汗、食欲不振、睡眠不寧, 氣血轉虛, 秋季天氣變涼, 需要開始補氣補血, 可多進食滋陰清肺的食物, 多吃蔬菜和水果, 以對抗秋燥。

適宜霜降前後宜吃食物:水果類, 梨、蘋果、柿子、橘子;蔬菜, 白菜、山藥、洋蔥、蘿蔔、百合;禽類, 雞肉;畜類, 牛肉;乾果, 杏仁、芝麻、大棗、白果、栗子(生)、銀耳;糧食,

玉米;飲品, 蜂蜜、牛奶。

子時大睡, 午時小憩

保證子午覺, 即“子時大睡, 午時小憩”。 尤其晚上23時至淩晨1時, 是十二經脈氣血運行的頭尾交接點, 需要進入深度睡眠狀態。 心境平和, 避免壓力太大而導致虛火過旺。

賞菊詠志

霜降時節,百花凋零,唯獨菊花盛開,爭奇鬥豔,“撐住殘秋是此花”。詩人們面對草木枯黃的暮秋景色,自然要托菊言志,借菊抒懷。

雨聲別秋

杜牧詩:“九月三十日,雨聲如別秋。點滴侵寒夢,蕭騷著淡愁。”

在這個秋涼顯著的節氣,

吃點什麼,

成了大江南北的人們最關注的事情。

好吃小編馬上為你盤點!

1進補鴨肉,秋季潤燥

諺語說“補冬不如補霜降”,人們認為秋補比冬補更要緊,霜降這天進補的話,能收事半功倍之效。很多地方在霜降期間一般選擇吃煲羊肉、煲羊頭、四物老鴨湯等。四物指黨參、當歸、熟地、黃芪四種中藥,都是補藥。

閩南、臺灣的民間在霜降的這一天,要“貼秋膘”。閩南有一句諺語,叫做“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這句小小的諺語充分表達出閩台民間對霜降這一節氣的重視。因此,每到霜降時節,閩臺地區的鴨子就會賣得非常火爆,有時還會出現脫銷、供不應求的情況。樂得賣鴨子的老闆們嘴都合不攏了。

另外,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習俗。例如廣西玉林,這裡的居民習慣在霜降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蘿蔔,或是牛腩煲之類的來補充能量,祈求在冬天裡身體暖和強健。除牛肉外,羊肉與兔肉也與霜降相宜。

2吃了紅柿,不流鼻涕

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禦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

比如泉州民間就有吃柿子的習俗。老泉州人的說法是:霜降吃了柿,不會流鼻涕。廈門人也這麼吃,說是在霜降這天的某個時辰吃了柿子後,臉色會變得跟紅柿子一樣的紅潤。還有種說法是這天不吃柿子,冬天嘴唇會裂。

不光柿子,其他很多蔬果都在這個時節變得分外好吃,當然,有個前提,得經過“打霜”。霜遍佈在草木土石上,就是打霜。俗話說“霜打的茄子蔫了”,但是“打霜”過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來味道特別鮮美,“打霜”過的水果,如葡萄、柿子就很甜。

這種現象是有科學依據的。“霜”出現在植物表面後,植物也會啟動“抗寒”反應,像油菜、蘿蔔之類的蔬菜都含澱粉,但澱粉本身並不甜,並且還不容易溶解于水。霜降以後,油菜、蘿蔔中的澱粉在澱粉酶的催化下水解變成麥芽糖,麥芽糖再經轉換變成葡萄糖,葡萄糖就是甜的並且容易溶于水,所以,油菜、蘿蔔就變甜了。

這其實是植物越冬的生存技能,因為澱粉變成葡萄糖溶解于水中後,水就不容易凍結。

3白蘿蔔塊,生吃下氣

在山東地區,有句農諺是“處暑高粱,白露穀,霜降到了拔蘿蔔”,所以山東人霜降期間喜食蘿蔔。農諺還有“霜降蘿蔔”一說,是指霜降以後早晚溫差大,露地蘿蔔不及時收穫將出現凍皮等情況,影響蘿蔔品質和收成。

白蘿蔔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價格便宜的植物性食物。民間自古就流傳著“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處方”之諺語,現代也有說法稱蘿蔔為“土人參”。白蘿蔔還有增進食欲、幫助消化、止咳化痰、除燥生津的作用。

飲食講究的人在霜降期間儘量吃些生的白蘿蔔塊。白蘿蔔皮白而不透者肉味偏辣,只能熟吃;皮色透明,肉不辣而甜者,可以生吃。生吃白蘿蔔,一是下氣,解腹脹之圍;二是白蘿蔔入肺,肺應秋季,白蘿蔔可以加強肺的“肅降”功能,既止咳,又促大腸運動。

4霜降養生要喝茶

秋季已經到來,尤其是霜降過後,早晚已有露水,很多地方秋雨也已經下過,所以體內濕氣有加重的隱患,綠茶利尿,像龍井、碧螺春能喝了都能有效幫助身體排濕,但是綠茶沒經發酵,不可盲目多喝,一旦身體好轉,就可以改喝薏仁茶,薏仁的祛濕效果是最有名的,除此之外,平時多吃薏仁紅豆粥,也有不錯的效果。

霜降都到了,冬天還遠嗎?

賞菊詠志

霜降時節,百花凋零,唯獨菊花盛開,爭奇鬥豔,“撐住殘秋是此花”。詩人們面對草木枯黃的暮秋景色,自然要托菊言志,借菊抒懷。

雨聲別秋

杜牧詩:“九月三十日,雨聲如別秋。點滴侵寒夢,蕭騷著淡愁。”

在這個秋涼顯著的節氣,

吃點什麼,

成了大江南北的人們最關注的事情。

好吃小編馬上為你盤點!

1進補鴨肉,秋季潤燥

諺語說“補冬不如補霜降”,人們認為秋補比冬補更要緊,霜降這天進補的話,能收事半功倍之效。很多地方在霜降期間一般選擇吃煲羊肉、煲羊頭、四物老鴨湯等。四物指黨參、當歸、熟地、黃芪四種中藥,都是補藥。

閩南、臺灣的民間在霜降的這一天,要“貼秋膘”。閩南有一句諺語,叫做“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這句小小的諺語充分表達出閩台民間對霜降這一節氣的重視。因此,每到霜降時節,閩臺地區的鴨子就會賣得非常火爆,有時還會出現脫銷、供不應求的情況。樂得賣鴨子的老闆們嘴都合不攏了。

另外,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習俗。例如廣西玉林,這裡的居民習慣在霜降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蘿蔔,或是牛腩煲之類的來補充能量,祈求在冬天裡身體暖和強健。除牛肉外,羊肉與兔肉也與霜降相宜。

2吃了紅柿,不流鼻涕

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禦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

比如泉州民間就有吃柿子的習俗。老泉州人的說法是:霜降吃了柿,不會流鼻涕。廈門人也這麼吃,說是在霜降這天的某個時辰吃了柿子後,臉色會變得跟紅柿子一樣的紅潤。還有種說法是這天不吃柿子,冬天嘴唇會裂。

不光柿子,其他很多蔬果都在這個時節變得分外好吃,當然,有個前提,得經過“打霜”。霜遍佈在草木土石上,就是打霜。俗話說“霜打的茄子蔫了”,但是“打霜”過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來味道特別鮮美,“打霜”過的水果,如葡萄、柿子就很甜。

這種現象是有科學依據的。“霜”出現在植物表面後,植物也會啟動“抗寒”反應,像油菜、蘿蔔之類的蔬菜都含澱粉,但澱粉本身並不甜,並且還不容易溶解于水。霜降以後,油菜、蘿蔔中的澱粉在澱粉酶的催化下水解變成麥芽糖,麥芽糖再經轉換變成葡萄糖,葡萄糖就是甜的並且容易溶于水,所以,油菜、蘿蔔就變甜了。

這其實是植物越冬的生存技能,因為澱粉變成葡萄糖溶解于水中後,水就不容易凍結。

3白蘿蔔塊,生吃下氣

在山東地區,有句農諺是“處暑高粱,白露穀,霜降到了拔蘿蔔”,所以山東人霜降期間喜食蘿蔔。農諺還有“霜降蘿蔔”一說,是指霜降以後早晚溫差大,露地蘿蔔不及時收穫將出現凍皮等情況,影響蘿蔔品質和收成。

白蘿蔔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價格便宜的植物性食物。民間自古就流傳著“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處方”之諺語,現代也有說法稱蘿蔔為“土人參”。白蘿蔔還有增進食欲、幫助消化、止咳化痰、除燥生津的作用。

飲食講究的人在霜降期間儘量吃些生的白蘿蔔塊。白蘿蔔皮白而不透者肉味偏辣,只能熟吃;皮色透明,肉不辣而甜者,可以生吃。生吃白蘿蔔,一是下氣,解腹脹之圍;二是白蘿蔔入肺,肺應秋季,白蘿蔔可以加強肺的“肅降”功能,既止咳,又促大腸運動。

4霜降養生要喝茶

秋季已經到來,尤其是霜降過後,早晚已有露水,很多地方秋雨也已經下過,所以體內濕氣有加重的隱患,綠茶利尿,像龍井、碧螺春能喝了都能有效幫助身體排濕,但是綠茶沒經發酵,不可盲目多喝,一旦身體好轉,就可以改喝薏仁茶,薏仁的祛濕效果是最有名的,除此之外,平時多吃薏仁紅豆粥,也有不錯的效果。

霜降都到了,冬天還遠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