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媒眼看錦江」打造“僅跑一次”改革的錦江範本

據《中國改革報》2017年10月22日

《中國改革報》記者:王進 何子蕊

10月13日下午, 陳先生到成都市錦江區政務中心辦理新公司成立的營業執照,

不到15分鐘所有手續都辦理完結,只需等到快遞送來營業執照公司就能開張營業。

手續辦的這樣快, 這讓還沒回過神來的他欣喜不已。 陳先生告訴記者, “以前覺得成立公司很麻煩,至少需要半個多月時間, 沒想到現在這麼快就辦好了, 錦江區的辦事效率簡直太高了!”

其實, 像陳先生所說的“好事”如今在錦江區已經逐漸成為一種常態。 記者瞭解到, 自今年6月該區在四川全省率先深入開展以“僅跑一次”改革為主要內容的“放管服”改革以來, 已先後兩次發佈適用於“一次性搞定”的政務服務清單, 共計587個事項, 覆蓋全區所有行政審批部門, 總量占到全區群眾性服務事項的87.7%, 改出了為民服務的“加速度”。 其中, “不得說不”服務規範,

“雙向快遞”“延時服務”“政務直通車”等多項特色便民服務均走在了全省前列。

改革引領創造“錦江速度”

“僅跑一次”的放管服改革, 簡單來說就是:不管是企業還是百姓, 到錦江區政府去辦事, 只要申請材料齊全, 符合法定形式, 就能一次性辦結, 而且速度很快。

“從今年6月制定改革落實方案, 到7月公佈方案並實施, 再到7月10日全省首張‘僅跑一次’事項清單正式對外公佈, 只用了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從首張清單公佈到目前為止的3個月時間內, 已接辦百姓和企業事項達到40余萬件, 滿意率為100%。 這樣的速度和效率堪稱錦江奇跡!”錦江區政府政務服務中心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事實上, 類似“僅跑一次”改革, 國內已有一些地方在做,

有的地方也稱之為“最多跑一次”改革。 這是我國“放管服”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李克強總理曾在許多重大會議和活動場所上提到過, 其目的就是要讓百姓辦事少跑路、少操心, 讓政府多跑腿、多服務, 從而提升行政和服務效率, 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

這項新的改革在目前來看, 成都錦江做得更加深入而有成效。

“‘僅跑一次’在我們錦江區, 絕不是一句口號!這項改革也不是一時間做做形式而已, 而是要真正落到實處, 見到實效。 ”錦江區相關負責人十分肯定地說。 錦江區自古以來就有敢為人先的改革創新精神。 2000多年前, 世界上第一張紙幣“交子”就是在錦江區誕生的。 近年來, 錦江區“長者通”“青年空間”“黑暗中對話”等多個為民服務舉措均成為全國首創,

該區還曾榮獲四川首個“全國社會組織建設創新示範區”, 曾獲得過全國“社會治理創新10大最佳案例”獎。

正是依靠這一敢於擔當、勇於探索的執著理念和精神, 為貫徹落實今年6月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電視電話會議提出的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新要求, 錦江區堅持“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 以“審批更簡、監管更強、服務更優”為目標, 開始推動和實施了“僅跑一次”改革。

服務創新推動“一次搞定”

當前, 我國的政府服務職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聲中已有很大轉變。 在錦江區, 人們總能從工作人員的熱情服務中感到政府給他們帶來的溫暖。

今年8月5日, 一智慧財產權代理公司工作人員到錦江區政務服務中心大廳領取營業執照時,

對錦江區的服務效率發出了由衷感歎, 她說, “現在在錦江區辦事, 很多事情不僅跑一次就能辦好, 而且週六也能辦, 為我們節約了很多時間和成本。 ”

“僅跑一次”改革, 說到底是一項系統民心工程, 關鍵在於打通為民服務“最後一公里”。 然而, 群眾的服務事項之多、要求何其多樣, 要想得到老百姓發自內心的讚歎, 實非易事!據介紹, 今年以來, 錦江區圍繞“僅跑一次”改革, 以企業和老百姓需求為導向, 從上到下, 由內到外, 多措並舉, 創新建立起了一整套以人為本的政務服務新機制。

首創“不得說不”服務規範, 打通為民服務“中梗阻”。

據悉, 從今年7月7日起, 錦江區開始在全區所有190個政務服務單位視窗推行首個“不得說不”服務規範。 倒逼政府部門加強對視窗業務人員培訓,提升服務能力水準;另外,要求視窗工作人員對於任何不屬於視窗受理範圍、不符合受理條件和部分屬於模糊地帶、空白領域的問題,都不得簡單直接地說“不行、不能辦、不知道、不清楚、不是我辦”等,而是要竭誠為申請人提供便利,做到“只設路標,不設路障”,否則將受到責任追究。此舉有效化解了以往容易出現的玻璃門、彈簧門現象,讓群眾辦事心情舒暢。

再造服務流程,清理奇葩證明。為進一步簡政放權,做到讓群眾辦事更簡捷,錦江區按照“能簡則簡、能合則合”原則,多次組織區職能部門梳理、規範、清理辦理事項,尤其是清理奇葩證明。2015年起,先後3次對全區37個部門、16個街道、117個社區民生領域證明材料進行清理,取消了企業和群眾到政府辦事需社區開具的奇葩證明,僅保留了15項需社區開具的證明事項,受到廣大企業和群眾的一致好評。

創新服務模式,打通一次搞定“最後一公里”。“服務前置”模式採用移動大資料等現代互聯網技術,梳理出“僅跑一次”辦事指南並製作專題網頁、編印諮詢手冊、開通服務專線,線上線下72小時不間斷無縫隙為辦事企業和群眾提供諮詢服務,為“僅跑一次”做好充分準備;“容缺受理”模式説明那些粗心大意或次要資料未補齊的辦事者實現預先受理;郵政“雙向快遞”模式,讓那些行動不便或地方太遠的辦事者能坐在家裡就能夠遞交或補交辦事資料或領取所辦證照;錦江區還採用法定上班日中午和週六視窗照常上班、開通政務直通車以及設立專門的企業服務視窗等特殊形式為企業和群眾提供延時服務、上門服務和代辦服務。

常態督導結出豐碩成果

“我們一直都在想辦法,如何把便利帶給群眾,把困難留給自己。”這是近段時間記者在錦江區採訪時,聽到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說得最多的話。

“現在錦江區這些當官的和工作人員,真的很不錯!跟以前相比服務態度更好了,效率也更高了!”到錦江區政務中心大廳辦事的群眾和企業紛紛點贊並豎起大拇指。

據記者瞭解,之所以有如此巨變,除了錦江區近年來始終踐行的為民服務宗旨和思想理念外,最為重要的是,錦江區在改革落實過程中推進的包括改革督查、督導等在內的常態化機制的建立和實施。

“你們‘僅跑一次’改革的事項清單有多少個?能實現一次辦結嗎?企業有諸如上門服務等特殊要求時,你們能做到隨叫隨到嗎?請出示一下你們的延時服務記錄。這些都是我們今年以來督查頻次最高最多的問題。”錦江區紀委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據介紹,為真正把“僅跑一次”改革落到實處,抓出成效,錦江區紀委設立了專門的84559173號碼,作為“僅跑一次”監督舉報電話。通過區政務中心、勞動保障中心、16個街道公共服務中心的LED屏、公告欄等向前來辦事的企業和群眾廣泛告知;設立監督舉報箱,召開企業和群眾代表懇談會,零距離傾聽意見建議,向企業和群眾發送監督舉報聯繫卡,多形式、多管道接受群眾監督舉報。通過開展常態化督查,建立起公開透明的監督督查機制,並對群眾舉報和督查中存在問題及時嚴肅追責問責。

同時,還利用新聞媒體等輿論監督對督查督導和整改問題,對政務視窗單位的工作人員存在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推諉扯皮、工作不實、主動服務意識不強,態度生冷、作風粗暴問題,以及視窗工作人員業務不熟、告知不清,導致企業和群眾跑多次而久辦不決等問題進行公開監督報導。

據悉,按照中央“要為促進就業創業降門檻,要為各類市場主體減負擔,要為激發有效投資拓空間,要為公平營商創條件,要為群眾辦事生活增便利”等要求,錦江區區委區政府實行多方聯動、齊心協力,著力把“僅跑一次”改革抓實落地,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

今年1月~8月,錦江區新增內資企業6759戶,同比增長99.68%;新增內資企業註冊資本428.82億元,同比增長91.60%;新增外資企業98戶,同比增長53.13%,新增外資企業註冊資本1.82億元,同比增長391.89%;新增個體工商戶20,060戶,同比增長100.70%,新增個體註冊資金數15.32億元,同比增長68.72%。

“‘僅跑一次’改革在錦江的推動實施,倒逼了我們政務服務領域的多項改革聯動實施,激發出市場主體活力,實現了‘政府部門為中心’到‘服務物件為中心’的重大轉變。與此同時,還提升了工作效率,增強了企業和群眾的改革獲得感。”錦江區政務中心負責人說,按照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下一步,錦江區將按更高標準、更嚴要求,優化政務環境,深化“僅跑一次”改革。以党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為契機,持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為勇擔成都“中優”使命,打造“品位錦江”做出新貢獻。

倒逼政府部門加強對視窗業務人員培訓,提升服務能力水準;另外,要求視窗工作人員對於任何不屬於視窗受理範圍、不符合受理條件和部分屬於模糊地帶、空白領域的問題,都不得簡單直接地說“不行、不能辦、不知道、不清楚、不是我辦”等,而是要竭誠為申請人提供便利,做到“只設路標,不設路障”,否則將受到責任追究。此舉有效化解了以往容易出現的玻璃門、彈簧門現象,讓群眾辦事心情舒暢。

再造服務流程,清理奇葩證明。為進一步簡政放權,做到讓群眾辦事更簡捷,錦江區按照“能簡則簡、能合則合”原則,多次組織區職能部門梳理、規範、清理辦理事項,尤其是清理奇葩證明。2015年起,先後3次對全區37個部門、16個街道、117個社區民生領域證明材料進行清理,取消了企業和群眾到政府辦事需社區開具的奇葩證明,僅保留了15項需社區開具的證明事項,受到廣大企業和群眾的一致好評。

創新服務模式,打通一次搞定“最後一公里”。“服務前置”模式採用移動大資料等現代互聯網技術,梳理出“僅跑一次”辦事指南並製作專題網頁、編印諮詢手冊、開通服務專線,線上線下72小時不間斷無縫隙為辦事企業和群眾提供諮詢服務,為“僅跑一次”做好充分準備;“容缺受理”模式説明那些粗心大意或次要資料未補齊的辦事者實現預先受理;郵政“雙向快遞”模式,讓那些行動不便或地方太遠的辦事者能坐在家裡就能夠遞交或補交辦事資料或領取所辦證照;錦江區還採用法定上班日中午和週六視窗照常上班、開通政務直通車以及設立專門的企業服務視窗等特殊形式為企業和群眾提供延時服務、上門服務和代辦服務。

常態督導結出豐碩成果

“我們一直都在想辦法,如何把便利帶給群眾,把困難留給自己。”這是近段時間記者在錦江區採訪時,聽到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說得最多的話。

“現在錦江區這些當官的和工作人員,真的很不錯!跟以前相比服務態度更好了,效率也更高了!”到錦江區政務中心大廳辦事的群眾和企業紛紛點贊並豎起大拇指。

據記者瞭解,之所以有如此巨變,除了錦江區近年來始終踐行的為民服務宗旨和思想理念外,最為重要的是,錦江區在改革落實過程中推進的包括改革督查、督導等在內的常態化機制的建立和實施。

“你們‘僅跑一次’改革的事項清單有多少個?能實現一次辦結嗎?企業有諸如上門服務等特殊要求時,你們能做到隨叫隨到嗎?請出示一下你們的延時服務記錄。這些都是我們今年以來督查頻次最高最多的問題。”錦江區紀委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據介紹,為真正把“僅跑一次”改革落到實處,抓出成效,錦江區紀委設立了專門的84559173號碼,作為“僅跑一次”監督舉報電話。通過區政務中心、勞動保障中心、16個街道公共服務中心的LED屏、公告欄等向前來辦事的企業和群眾廣泛告知;設立監督舉報箱,召開企業和群眾代表懇談會,零距離傾聽意見建議,向企業和群眾發送監督舉報聯繫卡,多形式、多管道接受群眾監督舉報。通過開展常態化督查,建立起公開透明的監督督查機制,並對群眾舉報和督查中存在問題及時嚴肅追責問責。

同時,還利用新聞媒體等輿論監督對督查督導和整改問題,對政務視窗單位的工作人員存在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推諉扯皮、工作不實、主動服務意識不強,態度生冷、作風粗暴問題,以及視窗工作人員業務不熟、告知不清,導致企業和群眾跑多次而久辦不決等問題進行公開監督報導。

據悉,按照中央“要為促進就業創業降門檻,要為各類市場主體減負擔,要為激發有效投資拓空間,要為公平營商創條件,要為群眾辦事生活增便利”等要求,錦江區區委區政府實行多方聯動、齊心協力,著力把“僅跑一次”改革抓實落地,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

今年1月~8月,錦江區新增內資企業6759戶,同比增長99.68%;新增內資企業註冊資本428.82億元,同比增長91.60%;新增外資企業98戶,同比增長53.13%,新增外資企業註冊資本1.82億元,同比增長391.89%;新增個體工商戶20,060戶,同比增長100.70%,新增個體註冊資金數15.32億元,同比增長68.72%。

“‘僅跑一次’改革在錦江的推動實施,倒逼了我們政務服務領域的多項改革聯動實施,激發出市場主體活力,實現了‘政府部門為中心’到‘服務物件為中心’的重大轉變。與此同時,還提升了工作效率,增強了企業和群眾的改革獲得感。”錦江區政務中心負責人說,按照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下一步,錦江區將按更高標準、更嚴要求,優化政務環境,深化“僅跑一次”改革。以党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為契機,持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為勇擔成都“中優”使命,打造“品位錦江”做出新貢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