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世界獨一無二的世外梨園 居然被乾隆皇帝恨死一灘血!

文圖/勒克兒

說起世外梨園, 估計很多人眼睛會鼓起多大:你在說書哇?嘿嘿, 那換個說法, 四川阿壩州該曉得?那是當然。 好嘛, 這世外梨園就在阿壩州的金川縣。

金川縣一角(航拍 陳勇強)

金川縣一角(航拍 陳勇強)

為啥說她在世外?那是因為金川地處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結合部, 位於山地與草原的過渡帶, 地勢重巒疊嶂, 山高路遠, 歷史上她曾把乾隆皇帝弄的腦殼痛了29年!此乃後話,

按且不表。

世外梨園一角(航拍 陳勇強)

為啥說她是梨園?那是因為金川雪梨是歷朝歷代貢品。 金川的雪梨有好多呢?這麼說吧, 縣城所在的大金川河兩岸, 忽略近十年被果農們砍掉的, 光是各鄉各村統計在冊的古梨樹就達百萬多顆!百萬顆古梨樹綿延百里沿著河岸山地怒放的梨花,

豈止是梨園, 那可是全球獨一無二滿眼鋪滿白色馨香充盈嗅覺的世界啊!

世外梨園一角(航拍 陳勇強)

世外梨園之所以牛掰, 辣是她擁有特殊的地理地勢, 因而其風光即“秀”且“雄”, 令人震撼。 她既不同於九寨松潘黑水的高原山地,

又區別于若爾蓋紅原的高海拔草原。 她既有世所罕見的高原田園風光、又有北歐版的大陸風情, 既有高原山地雄偉之氣、又有高原草地壯闊之美, 許多景觀與生俱來的“震憾性”和“大美感”, 屢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最美觀景和攝影點。

世外梨園最佳景點之一:神仙包一角

世外梨園最佳景點之一:沙耳鄉神仙包一角。

世外梨園最佳景點之一:沙耳鄉神仙包一角。

話說,乾隆十二年(1747)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間,她把乾隆皇帝弄得腦殼精痛,蓋源于乾隆曾前後29年兩次派兵攻打金川,他的八旗兵陣亡近3萬,戰死大小官員908人,其中包括乾隆禦斬的大將和其他將軍級大官54枚。兩次戰役共花了清王朝13年財政總收入!因而乾隆平定金川後,對金川恨得不是一般般牙根癢癢,他不僅廢掉金川名稱,改設為阿爾古廳並屯重兵進行統治,同時因恨此間苯教喇嘛和尚與金川土司官兵聯手頑強抵抗了他29年,金川雍仲拉頂寺的15名喇嘛、和尚被其發配江甯喇嘛寺為奴。即使這樣殘酷鎮壓了反抗者,乾隆還不解氣,緊接著,乾隆又下令:必須在藏區消滅苯教大興佛教!

乾隆禦碑就坐落在萬樹梨花叢中這一古色古香木結構穿鬥式梁架亭閣裡。

至今保存完好且唯一的、號稱雪域高原第一碑:乾隆禦碑。

金川這個世外梨園,於是從近代開始,既有乾隆兩征金川後撒消金川設阿爾古廳古跡托底,更有當年紅軍在此間設立格勒得沙共和國中央政府遺址襯托。

乾隆禦碑巋然屹立,腳下就是大金川河。

乾隆禦碑所在地——安寧鎮一角。

乾隆禦碑周邊一角。

乾隆禦碑周邊一角。

金川這個世外梨園,漫山遍野的梨花是外延,四川藏區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的樞紐才是內涵。除了自然的梨樹景觀,其獨特的佛教苦感文化,苯教樂感文化,基督教罪感文化以及紅軍文化相互雜糅,構成了金川旅遊的驅動內核。

乾隆禦碑的後花園。

站在禦碑亭前面的臺階前隔大金川河相望,對面的三座山,貌似鯤鵬展翅。這也是禦碑選址的原因之一。

乾隆禦碑亭閣一角。

從大金川河邊到乾隆禦碑,需要登179級陡峭的臺階。

3月底的金川梨花節,世外梨園迎來了全國八方四面客。

先說說她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的四川百個最佳觀景點之一:沙耳鄉神仙包觀景點。這觀景點建造的頗為氣派,觀景、停車均免費。站在此間鳥瞰,整個金川縣城貌似天然影棚,遠有藍天、白雲、河流,近有房屋、田地、炊煙,更兼那百萬顆老梨樹春暖花開時節,任意一瞥,眼裡都是燦爛的梨花,一團團,一簇簇,高高矮矮,佈滿金川。

沙耳鄉神仙包觀景台一瞥(航拍 陳勇強)

沙耳鄉神仙包一角。(航拍 陳勇強)

沙耳鄉神仙包一瞥(航拍 陳勇強)

沙耳鄉觀景,最佳時間是一早一晚的日出和晚霞。日出最炫,但得忍著高原巨大的溫差,東瞄瞄,西望望,找機位,調參數,熬著高原早晨的寒冷,眼巴巴望著東邊從白茫茫一點點一撮撮一團團慢慢泛紅,心中的小宇宙一直都在盤算,太陽爬過大金川河東岸高山,刹那間萬道金光迎面射來,我那鏡頭,我那光圈、我那ISO、我那白平衡,我那偏光鏡,我那中灰鏡……NND,能否接住高原陽光的燦烈?

神仙包光影一瞬。

神仙包光影一瞬。

神仙包光影一瞬。

旅行世外梨園的美妙就是在這過程。當朝陽在巔峰一露頭,大金川河西岸原本灰濛濛的一片瞬間五顏六色起來,那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眼前的一切,豈止壯美至極所能形容!

神仙包光影一瞬。

神仙包光影一瞬。

神仙包光影一瞬。

神仙包光影一瞬。

神仙包光影一瞬。

神仙包光影一瞬。

神仙包光影一瞬。

賞梨花,沙耳鄉神仙包主要看氣質,在其他鄉,N個當地政府修建的觀景點主要看細節,很多景致,並不亞于神仙包。比如,咯爾鄉。

咯爾鄉一角。

咯爾鄉一角。

咯爾鄉位於金川縣東北部,大金川河東岸。鄉政府駐地嘎南格(噶爾丹斯),海拔2360米,比縣城海拔高200多米,距縣城只有10公里。咯爾鄉是金川縣糧食和雪梨等水果產量最大的鄉。驅車到該鄉,鄉道盤山而上彎彎曲曲,道路不寬但路面很好。相比神仙包,這裡可以近距離鳥瞰大金川河兩岸,肉眼可清晰看到依山而建的村莊。在這裡,你即可拍攝順光的大金川河西岸風光,更可逆光拍攝東岸陽光穿透炊煙浸染片片梨花的壯觀美景。

咯爾鄉紅葉穀一瞥。

咯爾鄉金江村梨花一瞥。

咯爾鄉金江村梨花一瞥。

咯爾鄉金江村梨花一瞥。

咯爾鄉金江村梨花一瞥。

金川梨花節年年主會場都在沙耳鄉,攝友、背包客、戶外愛好者乃至旅行社組團,一到金川都一股腦兒都蜂擁此間,雖然咯爾也有分會場,但畢竟相隔好幾公里,這對遊客來說,神仙包一覽金川梨花美景自然已經也是醉了,梨花嘛,她在哪兒不也是梨花麼?

自駕遠道而來的甘珠爾寺的僧侶們選擇到咯爾鄉賞花並小憩。

金川有美景——世外梨園,有美女——嘉絨藏妹。但金川美食,估計很多人知之甚少。金川是藏區,但其飲食習慣明顯不屬於藏區;金川屬於四川,但他的味道也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川菜。一句話,至今莫得人能把金川的菜歸到哪個菜系,但全國天南海北的遊客,都能在這裡吃的很愜意——金川雖處四川,但它的菜,得確不是正宗川菜。你只要細品這裡的菜,有川菜的麻辣,亦有江南的酸甜,更有京味的厚重。其做工,既有粵菜的細膩,亦有北方的粗狂,全國八大菜系的口味或者影子,這裡都能找到。

金川美食:魔芋軟燒魚

金川美食:涼拌野山菌。

金川美食:蘿蔔紅燒雞。

這是什麼原因呢?個人認為主要原因大致有二。

一是阿壩州金川與甘孜州丹巴,同處大渡河流域。千百年來,這一流域的嘉絨藏區深受漢族農耕文化的影響。除居住在高山草甸的藏人外,沿大渡河兩岸生活的嘉絨藏人,其飲食文化也逐漸與漢族趨同,因與四川盆地接壤,所以,漢族的川菜,尤其以樂山為代表的川菜上河幫菜系(岷江上游)之大味必淡,麻辣生鮮特點,對大渡河流域的嘉絨藏區影響深遠。

月餅一般都是中秋節食品,但金川這月餅卻是當地人一年四季幾乎頓頓都吃的美味。

金川特色名食:烤饃饃。

其二,乾隆年間,清朝曾經舉國之力前後歷時29年兩次攻打金川。這兩次攻打金川,乾隆調集全國23省、地區將士,用兵22.5萬人;動用民夫46.2萬多名……乾隆取勝後,不僅把金川地名改了,而且還不斷委派全國各地的部隊屯兵駐紮金川的山山寨寨。200多年來,因為乾隆的屯兵,苯教、藏傳佛教、道教、漢語系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在這裡開枝散葉,各種信仰彼此和諧相處;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屯兵、屯民、眷兵、屯番,在這裡共同生活、繁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金川語言和飲食文化。無論民俗民風、婚嫁喪事,還是禮儀服飾、喜慶節日習俗,都能找到至今中國天南地北民俗互相影響、互相融合的痕跡。

金川特色藏餐:和尚包子。其間的餡,沒蔬菜,盡是肉,既有純犛牛肉的,亦有純羊肉。

金川號稱阿壩州的小江南。不僅風光既“秀”亦“雄”,而且農副產品等土特產個性也十分鮮明。這裡春夏秋冬晝夜溫差很大,農產品的主打品種玉米、土豆、南瓜,就比盆地產的同類品種口感好很多,尤其當地盛產的各種菌類和具有“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標籤的辣椒,更為當地美食錦上添花。當然,藏區普遍有的手抓肉、酥油茶、和尚包子等特色藏餐,這裡也是要有盡有。

金川藏式烤饃:面是用犛牛奶揉的,放入柴火灰堆裡烤,吃時,再抹些許酥油,味道之絕!

除了金川的美景美女美食,這裡獨具特色、由乾隆皇帝改名的廣法寺更值得一觀。

上文提到乾隆皇帝兩次血腥攻打金川,乾隆因恨雍仲拉頂寺喇嘛、和尚全體加入戰團,乾隆贏了戰爭後,親自下令雍仲拉頂寺更名為廣發寺,授清政府理藩院(雍和宮)直接管理,為清政府統治川西北嘉絨十八土司藏族地區的政教合一的統治機關。既然是統治者借宗教名義弄的衙門,順理成章,廣法寺也成為了清代全國四大皇廟之一,為歷代統治者所重視。

有了皇家身份,廣法寺不僅建築雕塑不俗,而且其印章文書之類在佛教界地位崇高,當地嘉絨佛教徒凡是欲進西藏深造的,沒有廣法寺所授的名號,入藏無果,有則能優厚晉級。此乃後話。廣法寺最扯眼球的,就是他們同時供奉佛教佛祖釋迦牟尼和苯教佛祖敦巴辛饒。 在一個佛教寺廟中,經歷由信奉苯教,被乾隆皇帝逼著轉為信奉佛教,爾後再堅持信奉苯教,這在整個藏少有。在一個寺廟中,既供奉苯教佛祖也供奉佛教佛祖,也是很稀有的事,這可能也是廣法寺最殊勝的地方。佛教講究“體相用”,可能在這裡的僧人心中,叫苯教還是叫佛教,叫釋迦牟尼還是敦巴辛饒,這些,只是表相的區別,而在有信仰的僧人心中,宗教的本體從未改變。

廣法寺就在金川到丹巴的317國道旁,見這一標示,停車過橋即達。


廣法寺坐落在大金川河東岸,往來都靠這座鐵索橋。

一位看上去就德高望重的僧人說,歷史上乾隆皇帝雖然下令滅苯教,但考慮到金川新上任的土司以及廣大民眾都篤信苯教,為恐再生變故,於是後來懷柔了一下,特批金川僧眾和信徒可以即信苯教,但同時也必須信奉佛教。於是,這寺院的名字,即不是雍仲拉頂寺,也不是廣發寺,而是“雍仲拉頂廣發大寺院”。在藏區,恐怕只有這寺院的名字最長也最難記住。

人們簡稱的廣法寺,正式名字是雍宗拉頂廣法大寺院。

世外梨園最佳景點之一:沙耳鄉神仙包一角。

話說,乾隆十二年(1747)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間,她把乾隆皇帝弄得腦殼精痛,蓋源于乾隆曾前後29年兩次派兵攻打金川,他的八旗兵陣亡近3萬,戰死大小官員908人,其中包括乾隆禦斬的大將和其他將軍級大官54枚。兩次戰役共花了清王朝13年財政總收入!因而乾隆平定金川後,對金川恨得不是一般般牙根癢癢,他不僅廢掉金川名稱,改設為阿爾古廳並屯重兵進行統治,同時因恨此間苯教喇嘛和尚與金川土司官兵聯手頑強抵抗了他29年,金川雍仲拉頂寺的15名喇嘛、和尚被其發配江甯喇嘛寺為奴。即使這樣殘酷鎮壓了反抗者,乾隆還不解氣,緊接著,乾隆又下令:必須在藏區消滅苯教大興佛教!

乾隆禦碑就坐落在萬樹梨花叢中這一古色古香木結構穿鬥式梁架亭閣裡。

至今保存完好且唯一的、號稱雪域高原第一碑:乾隆禦碑。

金川這個世外梨園,於是從近代開始,既有乾隆兩征金川後撒消金川設阿爾古廳古跡托底,更有當年紅軍在此間設立格勒得沙共和國中央政府遺址襯托。

乾隆禦碑巋然屹立,腳下就是大金川河。

乾隆禦碑所在地——安寧鎮一角。

乾隆禦碑周邊一角。

乾隆禦碑周邊一角。

金川這個世外梨園,漫山遍野的梨花是外延,四川藏區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的樞紐才是內涵。除了自然的梨樹景觀,其獨特的佛教苦感文化,苯教樂感文化,基督教罪感文化以及紅軍文化相互雜糅,構成了金川旅遊的驅動內核。

乾隆禦碑的後花園。

站在禦碑亭前面的臺階前隔大金川河相望,對面的三座山,貌似鯤鵬展翅。這也是禦碑選址的原因之一。

乾隆禦碑亭閣一角。

從大金川河邊到乾隆禦碑,需要登179級陡峭的臺階。

3月底的金川梨花節,世外梨園迎來了全國八方四面客。

先說說她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的四川百個最佳觀景點之一:沙耳鄉神仙包觀景點。這觀景點建造的頗為氣派,觀景、停車均免費。站在此間鳥瞰,整個金川縣城貌似天然影棚,遠有藍天、白雲、河流,近有房屋、田地、炊煙,更兼那百萬顆老梨樹春暖花開時節,任意一瞥,眼裡都是燦爛的梨花,一團團,一簇簇,高高矮矮,佈滿金川。

沙耳鄉神仙包觀景台一瞥(航拍 陳勇強)

沙耳鄉神仙包一角。(航拍 陳勇強)

沙耳鄉神仙包一瞥(航拍 陳勇強)

沙耳鄉觀景,最佳時間是一早一晚的日出和晚霞。日出最炫,但得忍著高原巨大的溫差,東瞄瞄,西望望,找機位,調參數,熬著高原早晨的寒冷,眼巴巴望著東邊從白茫茫一點點一撮撮一團團慢慢泛紅,心中的小宇宙一直都在盤算,太陽爬過大金川河東岸高山,刹那間萬道金光迎面射來,我那鏡頭,我那光圈、我那ISO、我那白平衡,我那偏光鏡,我那中灰鏡……NND,能否接住高原陽光的燦烈?

神仙包光影一瞬。

神仙包光影一瞬。

神仙包光影一瞬。

旅行世外梨園的美妙就是在這過程。當朝陽在巔峰一露頭,大金川河西岸原本灰濛濛的一片瞬間五顏六色起來,那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眼前的一切,豈止壯美至極所能形容!

神仙包光影一瞬。

神仙包光影一瞬。

神仙包光影一瞬。

神仙包光影一瞬。

神仙包光影一瞬。

神仙包光影一瞬。

神仙包光影一瞬。

賞梨花,沙耳鄉神仙包主要看氣質,在其他鄉,N個當地政府修建的觀景點主要看細節,很多景致,並不亞于神仙包。比如,咯爾鄉。

咯爾鄉一角。

咯爾鄉一角。

咯爾鄉位於金川縣東北部,大金川河東岸。鄉政府駐地嘎南格(噶爾丹斯),海拔2360米,比縣城海拔高200多米,距縣城只有10公里。咯爾鄉是金川縣糧食和雪梨等水果產量最大的鄉。驅車到該鄉,鄉道盤山而上彎彎曲曲,道路不寬但路面很好。相比神仙包,這裡可以近距離鳥瞰大金川河兩岸,肉眼可清晰看到依山而建的村莊。在這裡,你即可拍攝順光的大金川河西岸風光,更可逆光拍攝東岸陽光穿透炊煙浸染片片梨花的壯觀美景。

咯爾鄉紅葉穀一瞥。

咯爾鄉金江村梨花一瞥。

咯爾鄉金江村梨花一瞥。

咯爾鄉金江村梨花一瞥。

咯爾鄉金江村梨花一瞥。

金川梨花節年年主會場都在沙耳鄉,攝友、背包客、戶外愛好者乃至旅行社組團,一到金川都一股腦兒都蜂擁此間,雖然咯爾也有分會場,但畢竟相隔好幾公里,這對遊客來說,神仙包一覽金川梨花美景自然已經也是醉了,梨花嘛,她在哪兒不也是梨花麼?

自駕遠道而來的甘珠爾寺的僧侶們選擇到咯爾鄉賞花並小憩。

金川有美景——世外梨園,有美女——嘉絨藏妹。但金川美食,估計很多人知之甚少。金川是藏區,但其飲食習慣明顯不屬於藏區;金川屬於四川,但他的味道也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川菜。一句話,至今莫得人能把金川的菜歸到哪個菜系,但全國天南海北的遊客,都能在這裡吃的很愜意——金川雖處四川,但它的菜,得確不是正宗川菜。你只要細品這裡的菜,有川菜的麻辣,亦有江南的酸甜,更有京味的厚重。其做工,既有粵菜的細膩,亦有北方的粗狂,全國八大菜系的口味或者影子,這裡都能找到。

金川美食:魔芋軟燒魚

金川美食:涼拌野山菌。

金川美食:蘿蔔紅燒雞。

這是什麼原因呢?個人認為主要原因大致有二。

一是阿壩州金川與甘孜州丹巴,同處大渡河流域。千百年來,這一流域的嘉絨藏區深受漢族農耕文化的影響。除居住在高山草甸的藏人外,沿大渡河兩岸生活的嘉絨藏人,其飲食文化也逐漸與漢族趨同,因與四川盆地接壤,所以,漢族的川菜,尤其以樂山為代表的川菜上河幫菜系(岷江上游)之大味必淡,麻辣生鮮特點,對大渡河流域的嘉絨藏區影響深遠。

月餅一般都是中秋節食品,但金川這月餅卻是當地人一年四季幾乎頓頓都吃的美味。

金川特色名食:烤饃饃。

其二,乾隆年間,清朝曾經舉國之力前後歷時29年兩次攻打金川。這兩次攻打金川,乾隆調集全國23省、地區將士,用兵22.5萬人;動用民夫46.2萬多名……乾隆取勝後,不僅把金川地名改了,而且還不斷委派全國各地的部隊屯兵駐紮金川的山山寨寨。200多年來,因為乾隆的屯兵,苯教、藏傳佛教、道教、漢語系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在這裡開枝散葉,各種信仰彼此和諧相處;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屯兵、屯民、眷兵、屯番,在這裡共同生活、繁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金川語言和飲食文化。無論民俗民風、婚嫁喪事,還是禮儀服飾、喜慶節日習俗,都能找到至今中國天南地北民俗互相影響、互相融合的痕跡。

金川特色藏餐:和尚包子。其間的餡,沒蔬菜,盡是肉,既有純犛牛肉的,亦有純羊肉。

金川號稱阿壩州的小江南。不僅風光既“秀”亦“雄”,而且農副產品等土特產個性也十分鮮明。這裡春夏秋冬晝夜溫差很大,農產品的主打品種玉米、土豆、南瓜,就比盆地產的同類品種口感好很多,尤其當地盛產的各種菌類和具有“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標籤的辣椒,更為當地美食錦上添花。當然,藏區普遍有的手抓肉、酥油茶、和尚包子等特色藏餐,這裡也是要有盡有。

金川藏式烤饃:面是用犛牛奶揉的,放入柴火灰堆裡烤,吃時,再抹些許酥油,味道之絕!

除了金川的美景美女美食,這裡獨具特色、由乾隆皇帝改名的廣法寺更值得一觀。

上文提到乾隆皇帝兩次血腥攻打金川,乾隆因恨雍仲拉頂寺喇嘛、和尚全體加入戰團,乾隆贏了戰爭後,親自下令雍仲拉頂寺更名為廣發寺,授清政府理藩院(雍和宮)直接管理,為清政府統治川西北嘉絨十八土司藏族地區的政教合一的統治機關。既然是統治者借宗教名義弄的衙門,順理成章,廣法寺也成為了清代全國四大皇廟之一,為歷代統治者所重視。

有了皇家身份,廣法寺不僅建築雕塑不俗,而且其印章文書之類在佛教界地位崇高,當地嘉絨佛教徒凡是欲進西藏深造的,沒有廣法寺所授的名號,入藏無果,有則能優厚晉級。此乃後話。廣法寺最扯眼球的,就是他們同時供奉佛教佛祖釋迦牟尼和苯教佛祖敦巴辛饒。 在一個佛教寺廟中,經歷由信奉苯教,被乾隆皇帝逼著轉為信奉佛教,爾後再堅持信奉苯教,這在整個藏少有。在一個寺廟中,既供奉苯教佛祖也供奉佛教佛祖,也是很稀有的事,這可能也是廣法寺最殊勝的地方。佛教講究“體相用”,可能在這裡的僧人心中,叫苯教還是叫佛教,叫釋迦牟尼還是敦巴辛饒,這些,只是表相的區別,而在有信仰的僧人心中,宗教的本體從未改變。

廣法寺就在金川到丹巴的317國道旁,見這一標示,停車過橋即達。


廣法寺坐落在大金川河東岸,往來都靠這座鐵索橋。

一位看上去就德高望重的僧人說,歷史上乾隆皇帝雖然下令滅苯教,但考慮到金川新上任的土司以及廣大民眾都篤信苯教,為恐再生變故,於是後來懷柔了一下,特批金川僧眾和信徒可以即信苯教,但同時也必須信奉佛教。於是,這寺院的名字,即不是雍仲拉頂寺,也不是廣發寺,而是“雍仲拉頂廣發大寺院”。在藏區,恐怕只有這寺院的名字最長也最難記住。

人們簡稱的廣法寺,正式名字是雍宗拉頂廣法大寺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