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幼稚園小班的孩子說“我們班某某說TA家的車是寶馬”

幼稚園小班上學期時, 一天放學, 孩子跟我說“我們班**說他們家的車是寶馬。 ”我心裡一怔。 在此之前, 對小孩子們之間的攀比略有耳聞,

但大多是從媒體和其他人嘴裡聽說的, 難道這種風氣已經在幼稚園小班和自己孩子身上體現出來了嗎?但我又不能僅憑這一點就準確斷定。 萬一誤會了孩子的意思呢?

一場談話為“攀比”正名

我需要跟孩子聊聊以便瞭解她說出這句話的真實意圖。 因為是女孩子, 平時雖然也喜歡玩湯瑪斯小火車和超級飛俠之類的玩具, 但對於車的感覺明顯沒有男孩子那麼熱衷。 比如一個同學的兒子兩歲時候看到大街上的車標就能夠很準確地說出來“雪弗蘭”“奧迪”“大眾”“寶馬”“賓士”。 我們家女孩子就完全沒有這項本領, 看起來對車標也興趣不大。 於是我更加需要確定她轉述給我別人家車子是寶馬背後的意義。 我倆的聊天開始了。

“你知道‘寶馬’是什麼嗎?”我直接發問。

“不知道。 ”聽到這裡, 我心裡大概已經明白了八九分, 同時也一陣竊喜——孩子沒有出現成人意識裡的所謂攀比。 這時候, 我靈機一動想起她平時看得動畫片蘇菲亞公主裡有飛馬的形象, 就開了個玩笑說:

“寶馬會飛嗎?”

“……不會。 ”

“看來寶馬不如蘇菲亞裡面的飛馬厲害。 ”

一場“攀比”虛驚, 就此畫上完美的句號。

孩子們之間的“攀比” 不是家長想像的那樣

根據我的觀察, 孩子們之間所謂的“攀比”, 根本還上升不到家長意識裡的世俗物質層面, 至少在幼稚園階段是這樣。 他們之間攀比最多的, 依然是與他們年齡階段相關的東西。 比如, 玩具。 如果一個小朋友帶去幼稚園了一個新奇的玩具, 因此成為大家的焦點。

這個小朋友因為擁有這個玩具的所有權因此也就有了可以分配這個玩具可以給誰玩的決定權。 於是其他小朋友也會有想要擁有這樣的玩具的衝動。 他們想要的, 是在一個集體同伴關係中成為眾星捧月般焦點的存在。

很多時候, 孩子們口中說出大人世界裡的敏感詞彙, 並不意味著他們已經深愔成人世界的各種價值取向, 而是一種詞彙和語言上的轉述, 即他們只是聽到別人這麼說, 至於後面的意思, 根本不明白。

有時候孩子也會說“我們班某某去美國了, 我也想去。 ”如果問為什麼?她會說“因為如果我也去了就可以看到TA了啊。 ”

如果攀比真的來了

我知道, 我的處理辦法只是以成人的辦法占了孩子理解力有限的光, 所以處理起來是完全湊效的。 隨著成長, 我很難保證孩子不出現傳說中讓家長壓力山大的攀比。 但無論何時何地, 作為家長都需要拋開自己的既有觀念, 先聽聽孩子的說法, 一來探究孩子的真實意圖, 不誤解孩子, 二來在此基礎上合理應對。

如果真的到了真正的攀比階段, 也不一定是壞事。 處於攀比鏈的頂峰, 自然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和積累。 否則, 在自卑的作用追求更好又何嘗不是一種前進的動力。 就像阿德勒曾說的“自卑並非只有壞處, 它亦可以促使人去改變自身的處境。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