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智囊》智慧:勇於改過,君子雅量

原 典 

明嘉靖年間, 徐存齋由翰林院派到浙中任督學時風華正茂, 年齡還不到三十歲。 有一次, 他在課堂監考時, 有個考生在作文中用了“顏(淵)苦(惱)孔(丘)之卓(越)”的典故,

徐存齋將這句話圈掉了, 並在旁邊批上“杜撰”兩個字, 並將其作文判為第四等。 這個考生為此將要受到訓斥, 他便拿著那份卷子向徐存齋請教:“先生的教誨固然不錯, 但‘苦孔之卓’四字出自揚子的《法言》一書, 確實不是小生的杜撰。 ”徐存齋一聽這話, 趕忙站了起來, 誠懇地對他說:“本學台僥倖早獲功名, 沒有好好地做學問, 今天非常感謝你的指教。 ”於是, 將這個考生的卷宗改判為第一等。 徐存齋此舉, 一時在知識界被傳為佳話, 人們一致稱讚他很有雅量。

反 例

萬曆初年時, 有個考生以“怨慕章”為題作文, 其中引用了“為舜也父者, 為舜也母者’一句, 被桌考官批上“不通”二字, 也被判為第四等。 那個考生不服氣,

便申訴說這句話是出自《劄記·檀弓篇》, 不料, 某考官竟大發雷霆, 訓斥道:“就你一個人讀過《檀弓篇》?”大筆一揮, 竟改判為第五等。 由此可見, 人與人在度量上的差別, 何止是十萬八千里啊!

智 慧

是不是勇於糾正自己的過錯, 從這點上就可看出一個人是否具備賢相名臣的器量和見識了。 勇於改過, 此話說起來容易, 而做起來可就難了, 因為它往往會傷害一些人, 尤其會傷害有地位有身份的人的面子。 其實, 別人指出了你的錯誤, 你如果能虛心接受並且改正, 不僅不會遭到別人的嘲笑, 而且還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所以, 像徐存齋先生這樣的人, 才是一個很明智且有雅量的君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