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車圈大V直播約戰,這款車站上風口浪尖

近日, 車說君又發現車圈中的“兩大巨頭”起了衝突, 38號和李老鼠。 話說一個在新車領域, 一個在二手車領域, 頗有風馬牛不相及之勢, 怎麼就能撕起來呢?而與以往“撕B事件”不同的是, 倆人都爽快的答應了一次直播“約談”, 時間也可能就在未來的幾天。

今早, 38號更新的消息也確鑿了這個說法, 想必這次直播是“萬眾矚目的”, 如果單從傳播角度來看, 一定會有人說這是一種商業模式, 此種形式的亮相會帶來不少隱形的流量和關注, 但事情到了這一步, 事情的起因似乎都已經被兩邊憤怒的“粉絲”拋諸腦後, 似乎一場大戲即將上演。

當然, 評論區也是一如既往的血光沖天, 如果仔細觀察, 所有的評論都會遭到各種人犀利的回復, 無論是偏向哪一方, 又或者中立, 都會被說的一無是處。 也許, 你會驚詫於這些人的戾氣, 似乎每一個字都能挑動你的神經, 而文字評論的妙處在於, 它無法確實的證明發佈者此時的心情, 是否處於煽風點火, 還是真的憤怒, 不知道評論如果加入語音功能, 會變成哪副景象…好像有點扯遠了。

回到事件本身, 一切似乎都源於這次BX5的直播, 但二者在之前就早有淵源, 究竟是誰起的頭我也不是很清楚, 今天咱們也不是來破案的, 總之, 直播中38號也第一次高調的將這件事情拉到了檯面上。 而在此之前, 事情的本因就是BX5評測視頻的車輛來源。

當然, 李老鼠在知乎的這條答案上點了贊, 被38號的“熱情粉絲”舉報, 成為了事件的導火索。 不難發現, 該粉絲還用了“偷偷”一詞, 不得不說, 有著非常明顯的“帶節奏”行為, 點贊難道不都是一樣的嗎?偷偷和光明正大的點贊難道有什麼不同嗎?此外, 這些所謂“粉絲”捕風捉影和改造事實的能力也非同小覷, 一不留神就被帶了節奏。

在38號的直播之後,李老鼠便馬上錄了視頻予以回應,標題取為“沒錯,我就是那個又蠢又壞的車評人”,不得不說,這期節目的佈景配上這段言辭確實有著一股戰鬥氣息,而視頻中也出現了上段的截圖。李老鼠的言論認為,自己單純的是認為“BX5是廠家的車”這件事情很有偵探精神,才點的贊,自己並沒有做錯任何事情。而38在直播中針鋒相對顯然不是一個大V應有的氣度。

雖然這種撕B並不罕見,但衝突雙方爽快的約談直播確實不易,屆時,所有的爭端也將塵埃落定,兩個人也一定會給關注他們的粉絲一個交代,既然選擇了拿到檯面上來說,那些唯恐天不塌下來的主兒也可以休息了,直播間絕不會出現你們期待的唇槍舌劍。但根據以往的經驗,坐下來心平氣和的“討論”勢必會引來大批關注,而BX5也獲得了大量的曝光。因此,行銷手段的觀點似乎也未必不准。

看到這,事情本應該結束了,但車說君總覺得不太對勁,經過又一番的仔細分析,某些人之所以懷疑38號被廠家充值的理由其實就是這段關於BX5加速的闡述:“雖然它的加速是13秒多,但實際體驗完全超過這個水準。”儘管38號在節目後邊解釋了這個說法的緣由,但也不可避免的成為了最大的爭議點,畢竟在之前的節目中,這種形式的誇獎並沒有出現過。但就車評本身來說,感官上的東西並不存在對錯。

就拿某知名網站對於新5系和E級內飾的對比,不難看出在內飾的豪華感上,主編對於賓士的肯定,但在車說君看來,新5系的豪華感也沒有減弱,只不過是集中了科技因素的原因。但這其中存在著對錯,或者充值嗎?答案是否定的。正因為每個人對事物的理解不同,才會有不同的車評人、機構出現,而一款車在你心中的定位,完全是主觀意識決定的,並非他人所為。

拋開這次“引戰”事件,車說君認為,作為一名汽車愛好者,我們應當能夠客觀的判斷每一個車評人對於一款車的評價,雖然所有人都會盡可能的做到“公正客觀”,但想要徹底避開自己的主觀印象以及對各種程度的認知是不可能的,哪怕真的有這麼一個“業界的標準”,對於讀者來說會有不同的理解。畢竟在“舒服、性能、動力”等這些關鍵字上,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說了這麼多,車說君想要宣導大家的就是理性的看待所有評論和看法,不要被那些“五毛水軍”們強行帶了節奏,站隊本身就是一個不理性的現象,因為沒有人的觀點是絕對正確的。而當你選擇某一方的同時,就已經被捲入了無休止的爭論和戾氣之中,而爭論的點也會從汽車變成個人,甚至思想道德。所以,我們只看汽車就好,不要參與那些所謂“還原事情真相”的討論,說不定那真的只是一種行銷手段。

在38號的直播之後,李老鼠便馬上錄了視頻予以回應,標題取為“沒錯,我就是那個又蠢又壞的車評人”,不得不說,這期節目的佈景配上這段言辭確實有著一股戰鬥氣息,而視頻中也出現了上段的截圖。李老鼠的言論認為,自己單純的是認為“BX5是廠家的車”這件事情很有偵探精神,才點的贊,自己並沒有做錯任何事情。而38在直播中針鋒相對顯然不是一個大V應有的氣度。

雖然這種撕B並不罕見,但衝突雙方爽快的約談直播確實不易,屆時,所有的爭端也將塵埃落定,兩個人也一定會給關注他們的粉絲一個交代,既然選擇了拿到檯面上來說,那些唯恐天不塌下來的主兒也可以休息了,直播間絕不會出現你們期待的唇槍舌劍。但根據以往的經驗,坐下來心平氣和的“討論”勢必會引來大批關注,而BX5也獲得了大量的曝光。因此,行銷手段的觀點似乎也未必不准。

看到這,事情本應該結束了,但車說君總覺得不太對勁,經過又一番的仔細分析,某些人之所以懷疑38號被廠家充值的理由其實就是這段關於BX5加速的闡述:“雖然它的加速是13秒多,但實際體驗完全超過這個水準。”儘管38號在節目後邊解釋了這個說法的緣由,但也不可避免的成為了最大的爭議點,畢竟在之前的節目中,這種形式的誇獎並沒有出現過。但就車評本身來說,感官上的東西並不存在對錯。

就拿某知名網站對於新5系和E級內飾的對比,不難看出在內飾的豪華感上,主編對於賓士的肯定,但在車說君看來,新5系的豪華感也沒有減弱,只不過是集中了科技因素的原因。但這其中存在著對錯,或者充值嗎?答案是否定的。正因為每個人對事物的理解不同,才會有不同的車評人、機構出現,而一款車在你心中的定位,完全是主觀意識決定的,並非他人所為。

拋開這次“引戰”事件,車說君認為,作為一名汽車愛好者,我們應當能夠客觀的判斷每一個車評人對於一款車的評價,雖然所有人都會盡可能的做到“公正客觀”,但想要徹底避開自己的主觀印象以及對各種程度的認知是不可能的,哪怕真的有這麼一個“業界的標準”,對於讀者來說會有不同的理解。畢竟在“舒服、性能、動力”等這些關鍵字上,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說了這麼多,車說君想要宣導大家的就是理性的看待所有評論和看法,不要被那些“五毛水軍”們強行帶了節奏,站隊本身就是一個不理性的現象,因為沒有人的觀點是絕對正確的。而當你選擇某一方的同時,就已經被捲入了無休止的爭論和戾氣之中,而爭論的點也會從汽車變成個人,甚至思想道德。所以,我們只看汽車就好,不要參與那些所謂“還原事情真相”的討論,說不定那真的只是一種行銷手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