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人說他們是拿工資的病人,有人說他們是標準化病人,為什麼?

作者:平安

5年前, 浙江大學公開向全社會招聘了一批特殊“病人”, 說他們特殊, 是因為他們原本不是病人, 但要裝作生病的樣子, 裝得越像越受待見, 裝得不像就會被淘汰。 他們是演員, 每天都要扮演各色各樣的病患, 裝病是他們的全部工作;他們又不是演員, 因為沒有攝像頭對準他們, 他們要“騙”的對象只有一個:醫生或醫學生。 他們就是鮮為人知的標準化病人, 也叫職業病人, 有人稱他們為拿工資的病人。

今年32歲的杭州媽媽潘淑靜就是浙江大學招聘的第一批標準化病人之一。 潘淑靜原本是一名淘寶店主,

然而, 5年前的一則招聘啟事改變了她的命運——

被冷落的實習生, 何時才能變成真正的醫生

那是2012年的一天, 潘淑靜27歲, 剛做完一單生意, 她想放鬆一下, 就隨手拿起老公帶回家的一張報紙。

一則招聘啟事引起了她的注意:浙江大學醫學院招聘標準化病人。 標準化病人是什麼東東?潘淑靜大學專科讀的是醫學專業, 她從沒聽說過!於是, 潘淑靜就給浙江大學醫學院負責招聘的老師打了個電話。

原來, 標準化病人是指健康人經過專業系統的培訓後, 能準確表現出病人的實際臨床問題。 主要用於實習醫生或醫學生的臨床能力評估。

老師的話一下讓潘淑靜提起了興趣, 她覺得自己必須去試試。 因為當年大專畢業時,

就因為沒有病人願意配合她這個實習生, 她才不得不告別她所嚮往的“天使”生涯。

潘淑靜大學專科讀的是中西醫臨床專業。 2003年, 潘淑靜和一幫同學被分到台州市立醫院針灸推拿康復科實習。 當時科室病人很多, 實習生的帶教醫生們都在忙。 有一位病人潘淑靜記得很清楚, 四五十歲, 剛剛拔完火罐, 身上很多瘀紫, 正躺在床上等著推拿治療。 帶教醫生也想給實習生們一點鍛煉的機會, 就讓一個男同學去給那個病人推拿。

對實習生來說這樣的機會確實不多, 男同學挺興奮, 信心滿滿地去了。 潘淑靜和其他同學圍成一圈兒幹看著, 羡慕得不得了。 可同學剛開始沒一會兒, 病人就“哎喲哎喲”得叫上了, 接著病人手一劃掙扎著坐起來,

氣急敗壞地罵道:“你一實習生手上一點準頭都沒有, 誰讓你給我推的!這麼疼都按紫了。 我不要你推, 給我換個資格老的醫生來。 ”病人勃然大怒, 把男同學和邊上一幫實習生都嚇傻了。 最後還是帶教醫生跑過來又是道歉又是重新推拿才算解決。

實習時遭人拒絕懷疑的時候很多, 可這樣劈頭蓋臉的一頓罵, 讓潘淑靜和同學們多少有點心寒。 病人們總想要經驗豐富的專家, 可是不給實習生鍛煉的機會, 誰又能成為專家呢?

因為動手的機會實在太少, 潘淑靜就想著下班了多和護士學點基礎技能也不錯。 在實習快結束的一個冬天, 潘淑靜一有空就跟在護士身後端治療盤, 觀察護士怎麼操作。 正好這天來了一對老夫妻,

其中老爺爺需要從肘窩靜脈處抽血, 護士示意讓潘淑靜來抽。

潘淑靜激動得手心癢癢, 她沉住氣, 舉起采血管一端的針頭。 她看見針頭刺破大爺粗糙的皮膚, 慢慢進入到青鼓的血管, 回血了!潘淑靜輕吐一口氣, 整個人鬆弛了些。

“不對!你這針沒紮好, 這兒都不回血了!”老奶奶看著大爺的胳膊, 急切地說, “小姑娘, 你到底會不會紮啊?我們年齡大了, 身體不好, 你不能拿我們練手啊。 ”老奶奶語氣又急又沖。

潘淑靜一看針管, 確實只回了一點血, 完了!沒紮好!她手忙腳亂地拔掉針頭, 腦子裡嗡嗡作響, 額頭冒出層層細汗, 臉色煞白。 她茫然地看著老奶奶, 既不解釋也不道歉, 就木頭似的杵在那兒。

老奶奶更來氣了, 指著潘淑靜,

氣勢洶洶地問道:“你說怎麼辦吧?你得負責!”

老奶奶突然上前, 潘淑靜一緊張, 采血管忽地從手裡滑落炸開在她腳邊, 原本不多的血濺得四周斑斑點點一大片。

雖然事後潘淑靜在帶教醫生的幫助下得到了原諒, 可她的心裡算是落下了陰影。 後來考專升本, 潘淑靜就決定改專業。

多少年過去了, 潘淑靜已為人母, 還開了個淘寶店, 但當初學醫時的熱情仍像個小火苗在心底搖曳, 現在因為這則招聘啟事小火苗又被重新點燃。

標準化病人, 實習生專門練手的病人

潘淑靜給學校打電話報名, 沒幾天, 學校通知她去參加培訓。 到了學校潘淑靜才知道, 報名的還真不少, 有美容店的店長、學生輔導課的老師、自主經營的個體戶、退休的地勤⋯⋯各行各業的來了有三十多人。 有的是因為喜歡表演,有的是為了學習醫學知識,還有的就是覺得好玩,反正各種原因都有。大家為了同一個目的聚在一起,老老實實地做起了學生。

培訓開始了,內容主要分為三大塊:一、提供病史和體格檢查。二、作為評估者的培訓。三、作為教師的培訓。說起來好像很簡單,可稍一深入就如盤根錯節般複雜。

就單第一條提供病史和體格檢查,這就需要學習醫學基礎知識。醫學基礎知識又分為解剖學、生理學和診斷學。拿解剖學來說,學習簡單的解剖學,能讓標準化病人掌握各個器官的位置,在做各種疾病反應時能給出相對應的位置。比如說肝病患者,在學生為標準化病人觸診時,摸到肝區位置,標準化病人就要作出反應。這是最淺顯的病例。

實際上,標準化病人每次拿到的病例都要複雜很多。例如:急性闌尾炎,普通人只知道闌尾炎是腹痛,而導致腹痛的疾病有胰腺炎、膽囊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等等,怎樣能讓學生觸診出來呢?這就需要標準化病人細緻入微的演技。當學生觸診時按壓到右上腹,標準化病人的反應應該是無痛,逆時針按壓到中上腹或肚臍周圍表現為疼痛較輕,最後按壓至右下腹,標準化病人應該做疼痛難忍狀。有經驗的學生會在右下腹停留保持按壓,然後迅速抬手,標準化病人通常會用一聲慘叫回應學生,這叫反跳痛。這些都是闌尾炎和其他疾病最典型的區別,標準化病人必須做到爛熟於心。

雖然標準化病人的工作多半是充當病人,但是在考試結束時他們又會變成老師,對學生剛才的臨床能力給出實際評價。潘淑靜記得有一次做肱二頭肌反射,肱二頭肌反射是指叩打肱二頭肌腱,產生屈肘的反射。有個女學生叩打的力量小,潘淑靜就故意在手上用了點力量,最後導致屈肘效果不明顯。考完以後,潘淑靜就特意把這點給學生指出來。看到學生恍然大悟的樣子,潘淑靜覺得:這應該就是標準化病人的價值所在了吧!

標準化病人的培訓一共進行了半年,潘淑靜每天從課堂上學完知識,回到家裡就拿家人練手。潘淑靜的老公身體不好沒法參與,兩個孩子就成了她的練手對象。尤其是學習體格檢查那段時間,潘淑靜沒事就抓住兩個孩子摸索。大女兒上小學,已經有了反抗意識,不好操作。潘淑靜每次都無奈放棄然後召喚小兒子過來。

兒子雖然才上幼稚園,但也見樣學樣。只要媽媽一走近,他扭頭就跑。可耐不住零食的誘惑,最後還是乖乖被潘淑靜收服。

為期半年的培訓結束後,潘淑靜開始正式上崗。因為體型較瘦,得到的病例比較多,在各種角色中穿梭,潘淑靜也越來越老練。考試的時候,潘淑靜也會刁難一下學生,比如在學生用聽診器聽肺部時,她會憋氣,看看學生到底怎麼反應。有的學生會老老實實地說什麼都沒聽到,有的學生把心跳聲和呼吸聲混淆,堅信自己聽到了。通常這種小插曲能讓學生記住很久,以後在他們面對病人時也會更加謹慎。潘淑靜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演技超爆,實習醫生真假難辨

考試時有考驗學生的,自然也有考驗標準化病人的。潘淑靜有一次拿到一個強迫症的病例。背景故事:患者每天都要洗手十幾遍甚至幾十遍,洗手的方式為洗手液、沐浴露、肥皂,依次序洗。每次洗手要花費半個小時。如果洗手過程中被打斷,要從頭來過。而且,只要是從外面回到家裡,不管身上髒不髒,患者一定要把衣服從裡到外全部換掉。總之,外界的一切事物,只要不屬於患者的東西絕對不碰。帶著這樣的人物背景,潘淑靜開始表演。

在診療室門外,潘淑靜從包裡拿出一包餐巾紙並從中抽取一張。她小心翼翼地用紙巾包裹住門把手,慢慢推開門。走進診室,潘淑靜將紙巾扔到垃圾桶裡,又從包裡拿出一張疊得整整齊齊的報紙,然後翹起指尖把報紙一點點攤開在凳子上。她身體向前,屁股往後蹭,也就剛剛碰到凳子的一小塊,不到三分之一的位置,勉強坐下。潘淑靜的包規規矩矩放在腿上,兩隻手也安分地搭在包上。

“醫生,我好痛苦。我每天都要洗手,洗好多遍,手脫皮了還是洗。”潘淑靜開始訴說自己的苦楚。

“你不能控制自己嗎?”學生抬頭問道。

潘淑靜眼眶一紅,無力地搖搖頭:“控制不住,我嘗試過逼自己不洗手,可是夜裡整宿失眠,最後還是爬起來洗手。”潘淑靜說到難過處,手下意識要往桌子上放,就在要碰到桌子的刹那,她突然觸電似的縮了回來。潘淑靜深陷在角色裡,這些細微典型的小動作,被她表演得自然傳神,連老師都說仿佛一個真正的強迫症患者在傾訴。

對標準化病人來說,精神類疾病最具挑戰,因為你要演到連自己都相信。潘淑靜就碰到過這種病例——被迫害妄想症。

一進診室,潘淑靜嘴裡就絮絮叨叨說上了:“我沒病,他們把我弄進來就是想害我。他們才有病!”說完還沖著門呸了一口。

“誰要害你?”學生問。

潘淑靜機警地扭過頭,疑惑地看向學生,沒好氣地問道:“你誰啊?我憑什麼告訴你?”

“我是來幫你的。”學生回答。

“你幫我?你先把房間的攝像頭關了再說,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在監視我!”潘淑靜指著房間的牆角怒氣中燒。

學生朝著潘淑靜指的方向望去,什麼也沒有。他奇怪地看著潘淑靜,潘淑靜的表情堅定不移。學生反應了一會兒,走到牆角,手上一個旋轉動作假裝在扭攝像頭。

“現在你相信我了吧?”學生邊走邊向潘淑靜說。

潘淑靜還不滿意,手一揮:“還有他們!你讓他們全出去,說話那麼大聲,吵死了!”

潘淑靜定定地望向桌邊,時而皺眉,時而捂耳,時而又歪著腦袋像在聽人說話。潘淑靜煞有介事的模樣,讓學生毛骨悚然,雞皮疙瘩起了一層,他知道房間沒有別人,可潘淑靜已經不耐煩,開始低聲咒駡。學生不得已慢慢挪到桌邊,對著空氣輕輕說了句:“你們出去吧。”潘淑靜的態度這才緩和。

除了評估臨床能力,標準化病人對醫患關係的改善也絕對有積極作用。考試時,學生問診時的語氣、態度、用詞、動作都作為打分標準。有的學生問問題連珠炮,標準化病人就會拒絕回答或者敷衍回答。還有的學生提到隱私問題直接生硬,標準化病人會直接懟回去。對於重病患者,學生安撫工作不到位同樣會被扣分。

2017年9月,潘淑靜和其他標準化病人又迎來新的挑戰:化妝。這裡的化妝不為漂亮,只為變醜。因為他們要化的是各種各樣的傷口。燒傷、燙傷、事故傷⋯⋯每一種傷口都不盡相同,每一種都需要標準化病人精雕細琢。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像潘淑靜這樣專業的標準化病人有七八十位,年齡最大的有五十多歲,從業最久的有24年。有人質疑他們“假病患怎能培養出真醫生?”還有人直截了當地說他們就是大忽悠,可只有像潘淑靜這樣深入到標準化病人體系,才能深刻認識標準化病人對學生對病人的重要意義。我們都希望將來有一天詢問病情時醫生耐心細緻,遭遇重大疾病醫生給予最直接的安慰鼓勵。但在希望變成現實的漫長過程中,就需要標準化病人作為催化劑不斷推動。

在全國,標準化病人的資料無從查證,但搜尋引擎上4000多條標準化病人資訊告訴我們,不論外界怎麼評價,標準化病人是蓬勃發展的職業,也是被強烈需要的職業。

有的是因為喜歡表演,有的是為了學習醫學知識,還有的就是覺得好玩,反正各種原因都有。大家為了同一個目的聚在一起,老老實實地做起了學生。

培訓開始了,內容主要分為三大塊:一、提供病史和體格檢查。二、作為評估者的培訓。三、作為教師的培訓。說起來好像很簡單,可稍一深入就如盤根錯節般複雜。

就單第一條提供病史和體格檢查,這就需要學習醫學基礎知識。醫學基礎知識又分為解剖學、生理學和診斷學。拿解剖學來說,學習簡單的解剖學,能讓標準化病人掌握各個器官的位置,在做各種疾病反應時能給出相對應的位置。比如說肝病患者,在學生為標準化病人觸診時,摸到肝區位置,標準化病人就要作出反應。這是最淺顯的病例。

實際上,標準化病人每次拿到的病例都要複雜很多。例如:急性闌尾炎,普通人只知道闌尾炎是腹痛,而導致腹痛的疾病有胰腺炎、膽囊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等等,怎樣能讓學生觸診出來呢?這就需要標準化病人細緻入微的演技。當學生觸診時按壓到右上腹,標準化病人的反應應該是無痛,逆時針按壓到中上腹或肚臍周圍表現為疼痛較輕,最後按壓至右下腹,標準化病人應該做疼痛難忍狀。有經驗的學生會在右下腹停留保持按壓,然後迅速抬手,標準化病人通常會用一聲慘叫回應學生,這叫反跳痛。這些都是闌尾炎和其他疾病最典型的區別,標準化病人必須做到爛熟於心。

雖然標準化病人的工作多半是充當病人,但是在考試結束時他們又會變成老師,對學生剛才的臨床能力給出實際評價。潘淑靜記得有一次做肱二頭肌反射,肱二頭肌反射是指叩打肱二頭肌腱,產生屈肘的反射。有個女學生叩打的力量小,潘淑靜就故意在手上用了點力量,最後導致屈肘效果不明顯。考完以後,潘淑靜就特意把這點給學生指出來。看到學生恍然大悟的樣子,潘淑靜覺得:這應該就是標準化病人的價值所在了吧!

標準化病人的培訓一共進行了半年,潘淑靜每天從課堂上學完知識,回到家裡就拿家人練手。潘淑靜的老公身體不好沒法參與,兩個孩子就成了她的練手對象。尤其是學習體格檢查那段時間,潘淑靜沒事就抓住兩個孩子摸索。大女兒上小學,已經有了反抗意識,不好操作。潘淑靜每次都無奈放棄然後召喚小兒子過來。

兒子雖然才上幼稚園,但也見樣學樣。只要媽媽一走近,他扭頭就跑。可耐不住零食的誘惑,最後還是乖乖被潘淑靜收服。

為期半年的培訓結束後,潘淑靜開始正式上崗。因為體型較瘦,得到的病例比較多,在各種角色中穿梭,潘淑靜也越來越老練。考試的時候,潘淑靜也會刁難一下學生,比如在學生用聽診器聽肺部時,她會憋氣,看看學生到底怎麼反應。有的學生會老老實實地說什麼都沒聽到,有的學生把心跳聲和呼吸聲混淆,堅信自己聽到了。通常這種小插曲能讓學生記住很久,以後在他們面對病人時也會更加謹慎。潘淑靜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演技超爆,實習醫生真假難辨

考試時有考驗學生的,自然也有考驗標準化病人的。潘淑靜有一次拿到一個強迫症的病例。背景故事:患者每天都要洗手十幾遍甚至幾十遍,洗手的方式為洗手液、沐浴露、肥皂,依次序洗。每次洗手要花費半個小時。如果洗手過程中被打斷,要從頭來過。而且,只要是從外面回到家裡,不管身上髒不髒,患者一定要把衣服從裡到外全部換掉。總之,外界的一切事物,只要不屬於患者的東西絕對不碰。帶著這樣的人物背景,潘淑靜開始表演。

在診療室門外,潘淑靜從包裡拿出一包餐巾紙並從中抽取一張。她小心翼翼地用紙巾包裹住門把手,慢慢推開門。走進診室,潘淑靜將紙巾扔到垃圾桶裡,又從包裡拿出一張疊得整整齊齊的報紙,然後翹起指尖把報紙一點點攤開在凳子上。她身體向前,屁股往後蹭,也就剛剛碰到凳子的一小塊,不到三分之一的位置,勉強坐下。潘淑靜的包規規矩矩放在腿上,兩隻手也安分地搭在包上。

“醫生,我好痛苦。我每天都要洗手,洗好多遍,手脫皮了還是洗。”潘淑靜開始訴說自己的苦楚。

“你不能控制自己嗎?”學生抬頭問道。

潘淑靜眼眶一紅,無力地搖搖頭:“控制不住,我嘗試過逼自己不洗手,可是夜裡整宿失眠,最後還是爬起來洗手。”潘淑靜說到難過處,手下意識要往桌子上放,就在要碰到桌子的刹那,她突然觸電似的縮了回來。潘淑靜深陷在角色裡,這些細微典型的小動作,被她表演得自然傳神,連老師都說仿佛一個真正的強迫症患者在傾訴。

對標準化病人來說,精神類疾病最具挑戰,因為你要演到連自己都相信。潘淑靜就碰到過這種病例——被迫害妄想症。

一進診室,潘淑靜嘴裡就絮絮叨叨說上了:“我沒病,他們把我弄進來就是想害我。他們才有病!”說完還沖著門呸了一口。

“誰要害你?”學生問。

潘淑靜機警地扭過頭,疑惑地看向學生,沒好氣地問道:“你誰啊?我憑什麼告訴你?”

“我是來幫你的。”學生回答。

“你幫我?你先把房間的攝像頭關了再說,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在監視我!”潘淑靜指著房間的牆角怒氣中燒。

學生朝著潘淑靜指的方向望去,什麼也沒有。他奇怪地看著潘淑靜,潘淑靜的表情堅定不移。學生反應了一會兒,走到牆角,手上一個旋轉動作假裝在扭攝像頭。

“現在你相信我了吧?”學生邊走邊向潘淑靜說。

潘淑靜還不滿意,手一揮:“還有他們!你讓他們全出去,說話那麼大聲,吵死了!”

潘淑靜定定地望向桌邊,時而皺眉,時而捂耳,時而又歪著腦袋像在聽人說話。潘淑靜煞有介事的模樣,讓學生毛骨悚然,雞皮疙瘩起了一層,他知道房間沒有別人,可潘淑靜已經不耐煩,開始低聲咒駡。學生不得已慢慢挪到桌邊,對著空氣輕輕說了句:“你們出去吧。”潘淑靜的態度這才緩和。

除了評估臨床能力,標準化病人對醫患關係的改善也絕對有積極作用。考試時,學生問診時的語氣、態度、用詞、動作都作為打分標準。有的學生問問題連珠炮,標準化病人就會拒絕回答或者敷衍回答。還有的學生提到隱私問題直接生硬,標準化病人會直接懟回去。對於重病患者,學生安撫工作不到位同樣會被扣分。

2017年9月,潘淑靜和其他標準化病人又迎來新的挑戰:化妝。這裡的化妝不為漂亮,只為變醜。因為他們要化的是各種各樣的傷口。燒傷、燙傷、事故傷⋯⋯每一種傷口都不盡相同,每一種都需要標準化病人精雕細琢。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像潘淑靜這樣專業的標準化病人有七八十位,年齡最大的有五十多歲,從業最久的有24年。有人質疑他們“假病患怎能培養出真醫生?”還有人直截了當地說他們就是大忽悠,可只有像潘淑靜這樣深入到標準化病人體系,才能深刻認識標準化病人對學生對病人的重要意義。我們都希望將來有一天詢問病情時醫生耐心細緻,遭遇重大疾病醫生給予最直接的安慰鼓勵。但在希望變成現實的漫長過程中,就需要標準化病人作為催化劑不斷推動。

在全國,標準化病人的資料無從查證,但搜尋引擎上4000多條標準化病人資訊告訴我們,不論外界怎麼評價,標準化病人是蓬勃發展的職業,也是被強烈需要的職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