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養生丨今日霜降,冬天就要到了,最該養點啥?

今日霜降, 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 此時, 天氣漸冷, 開始有霜, 草木開始泛黃、落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於霜降有一說:“九月中,

氣肅而凝, 露結為霜矣。 ”

此時, 中國黃河流域已出現白霜, 千里沃野上, 一片銀色冰晶熠熠閃光, 樹葉枯黃, 片片凋落。

《二十四節氣解》中也提到:“氣肅而霜降, 陰始凝也。 ”可見, “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的現象。

霜降三候

豺祭獸

豺狼的豺, 俗名“豺狗”,

霜降日殺獸陳列, 古人說是“祭秋金”, 也是別秋的一種儀式。

草木黃落

木葉飄零, 颯颯風乾, 冬天即將來臨。

蟄蟲鹹俯

“鹹”是皆, “俯”是低頭, 是臥而不食, 就是冬眠。

霜降習俗

賞菊

古有“霜打菊花開”之說, 所以賞菊花成為了霜降這一節令的雅事。

南朝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上有記載。 “霜降之時, 唯此草盛茂”。

登高

霜降時節有登高遠眺的習俗。 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暢, 同時登至高處極目遠眺,

心曠神怡, 可舒緩心情。

拔蘿蔔

農諺有“霜降蘿蔔”一說, 是指霜降以後早晚溫差大, 露地蘿蔔不及時收穫將出現凍皮等情況, 影響蘿蔔品質和收成。

吃柿子

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禦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

有些地方的民眾對於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他們這樣解釋: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

吃牛肉

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習俗。例如廣西玉林,這裡的居民習慣在霜降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蘿蔔,或是牛腩煲之類的來補充能量,祈求在冬天裡身體暖和強健。

吃鴨子

閩南民間在霜降這天要進食補品,也就是北方常說的“貼秋膘”。在閩南有句諺語,叫做“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每到霜降時節,閩臺地區的鴨子就會非常暢銷。

霜降養生“三板斧”

一、重養胃:

受到寒冷空氣的影響,胃腸蠕動的正常規律會被驟降的氣溫所打亂,胃液及各種消化液分泌會增多,胃腸負擔重,容易誘發胃病。

因室外氣溫較低,外出時吸入的冷空氣,會引起胃腸粘膜血管收縮,誘發潰瘍。

另外,由於疲勞會引起胃腸供血不足,分泌功能失調,胃酸過多而粘液減少,使粘膜受到損害。

所以,霜降期間當注重胃腸養護,切記防寒保暖、飲食有度、避免疲勞。

二、重養肺:

霜降節氣的氣候特點仍以燥氣當令,而乾燥的氣候環境很容易消耗人體的津液,如不及時化解,常會出現口舌乾燥、便秘等乾燥症狀。

霜降屬秋末時節,此時五臟屬肺,肺主一身之氣,要防治乾燥症狀,關鍵在於養肺潤燥。

三、重滋補

霜降作為秋季進入冬季的一個過渡節氣,是我國秋季中最寒涼的一個節氣。諺語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認為“秋補”比“冬補”更重要。

這是因為,秋補是“打底補”,相當於打地基,只有地基牢固了,冬補才會有意義。

養生小技巧

一、秋季要平補:

平補聖品有——白薯、藕、蜂蜜、芝麻、核桃、銀耳、百合、銀杏、枸杞、蓮藕、蓮子。

霜降進補,成功與否,關鍵在於脾胃是“受補”還是“不受補”。

因此多吃有益於健脾的芡實、山藥、薏米、紅棗、四季豆等,與可以有效促進吸收,增強秋補之效果。

二、養肺多喝湯:

湯被認為是最富營養、最易消化吸收的菜肴之一,具有滋養津液、養顏潤膚的功效。

煲湯可適當加入杏仁、川貝、白果等宣降肺氣,或用沙參、石斛、麥冬、玉竹、百合以滋陰潤肺。

如果工作比較忙,沒時間煲湯。那麼多吃梨、蘋果、橄欖、板栗、等零食,同樣有養肺的效果。

三、睡眠有節制:

睡眠是最好的補藥!

不過,由於入睡時全身新陳代謝速率會大大降低,睡眠時間過長會導致體內細胞缺氧,尤其大腦的中樞神經會被過度抑制,反而導致細胞衰老加速。

因此,秋季的睡眠時間一定要有節制,女人睡7~8小時,男人睡8~9小時,但都不能超過11小時。

四、拉伸要多做:

隨時多做拉伸練習,起床後伸個懶腰,坐久了練練弓步。

只要隨時隨地地多拉伸,能保持全身柔韌性,有效緩解工作壓力,舒緩緊張情緒。

柔韌性越好,說明體內血液迴圈和體液迴圈就越順暢,營養供應就越充足,代謝廢物也能更快排出體外,細胞就能保持年輕。

五、暖胃用花生:

《藥性考》說:“食用花生養胃醒脾,滑腸潤燥。”所以說在霜降時節食用花生是明智的選擇。每天吃10粒生花生,對養胃有一定好處。

吃生花生要連著紅衣一起吃。女性經期、孕期、產後和哺乳期更應該常吃,對於養血、補血很有好處。花生紅衣還有生髮、烏髮的效果,常吃能使頭髮更加烏黑亮麗。

六、勤喝檸檬水:

在深秋,乾燥會帶走人體更多水分,造成肺黏膜和呼吸道損傷。因此,每天喝足1500毫升水是讓自己保持最佳狀態的重要措施。

在水中加兩片檸檬。檸檬水中富含維生素C,能調節內生理環境平衡。維生素C對於膠原蛋白生成也起關鍵作用,膠原蛋白正是保持皮膚細胞年輕的結構基礎。

喝檸檬水要少量多次,小口飲用,不要一口氣喝一大杯。

七、鼻子經常搓:

每天搓揉迎香穴兩分鐘。迎香穴在鼻翼兩側,鼻翼外緣中點旁。此外,經常念呬(“嘶”音)字,也有助預防感冒或哮喘。

秋季容易犯燥,導致咳嗽、氣喘、呼吸不暢。如果覺得呼吸不暢,可搓揉迎香穴,對消除鼻塞作用明顯。

八、後腦經常敲:

捂著耳朵,食指中指疊起彈後腦,彈幾下後放開耳朵,裡面有嗡嗡的聲在響,反復做九遍。每天1-2次。以舒適為度,如果不舒服就停止。

此方法即鳴天鼓,要掩著耳朵叩擊枕骨,對頭部、耳部都有一定的刺激。而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腦為髓之海,所以此法有調補腎的作用。

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來源 | 無為發佈 無為週刊

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禦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

有些地方的民眾對於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他們這樣解釋: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

吃牛肉

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習俗。例如廣西玉林,這裡的居民習慣在霜降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蘿蔔,或是牛腩煲之類的來補充能量,祈求在冬天裡身體暖和強健。

吃鴨子

閩南民間在霜降這天要進食補品,也就是北方常說的“貼秋膘”。在閩南有句諺語,叫做“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每到霜降時節,閩臺地區的鴨子就會非常暢銷。

霜降養生“三板斧”

一、重養胃:

受到寒冷空氣的影響,胃腸蠕動的正常規律會被驟降的氣溫所打亂,胃液及各種消化液分泌會增多,胃腸負擔重,容易誘發胃病。

因室外氣溫較低,外出時吸入的冷空氣,會引起胃腸粘膜血管收縮,誘發潰瘍。

另外,由於疲勞會引起胃腸供血不足,分泌功能失調,胃酸過多而粘液減少,使粘膜受到損害。

所以,霜降期間當注重胃腸養護,切記防寒保暖、飲食有度、避免疲勞。

二、重養肺:

霜降節氣的氣候特點仍以燥氣當令,而乾燥的氣候環境很容易消耗人體的津液,如不及時化解,常會出現口舌乾燥、便秘等乾燥症狀。

霜降屬秋末時節,此時五臟屬肺,肺主一身之氣,要防治乾燥症狀,關鍵在於養肺潤燥。

三、重滋補

霜降作為秋季進入冬季的一個過渡節氣,是我國秋季中最寒涼的一個節氣。諺語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認為“秋補”比“冬補”更重要。

這是因為,秋補是“打底補”,相當於打地基,只有地基牢固了,冬補才會有意義。

養生小技巧

一、秋季要平補:

平補聖品有——白薯、藕、蜂蜜、芝麻、核桃、銀耳、百合、銀杏、枸杞、蓮藕、蓮子。

霜降進補,成功與否,關鍵在於脾胃是“受補”還是“不受補”。

因此多吃有益於健脾的芡實、山藥、薏米、紅棗、四季豆等,與可以有效促進吸收,增強秋補之效果。

二、養肺多喝湯:

湯被認為是最富營養、最易消化吸收的菜肴之一,具有滋養津液、養顏潤膚的功效。

煲湯可適當加入杏仁、川貝、白果等宣降肺氣,或用沙參、石斛、麥冬、玉竹、百合以滋陰潤肺。

如果工作比較忙,沒時間煲湯。那麼多吃梨、蘋果、橄欖、板栗、等零食,同樣有養肺的效果。

三、睡眠有節制:

睡眠是最好的補藥!

不過,由於入睡時全身新陳代謝速率會大大降低,睡眠時間過長會導致體內細胞缺氧,尤其大腦的中樞神經會被過度抑制,反而導致細胞衰老加速。

因此,秋季的睡眠時間一定要有節制,女人睡7~8小時,男人睡8~9小時,但都不能超過11小時。

四、拉伸要多做:

隨時多做拉伸練習,起床後伸個懶腰,坐久了練練弓步。

只要隨時隨地地多拉伸,能保持全身柔韌性,有效緩解工作壓力,舒緩緊張情緒。

柔韌性越好,說明體內血液迴圈和體液迴圈就越順暢,營養供應就越充足,代謝廢物也能更快排出體外,細胞就能保持年輕。

五、暖胃用花生:

《藥性考》說:“食用花生養胃醒脾,滑腸潤燥。”所以說在霜降時節食用花生是明智的選擇。每天吃10粒生花生,對養胃有一定好處。

吃生花生要連著紅衣一起吃。女性經期、孕期、產後和哺乳期更應該常吃,對於養血、補血很有好處。花生紅衣還有生髮、烏髮的效果,常吃能使頭髮更加烏黑亮麗。

六、勤喝檸檬水:

在深秋,乾燥會帶走人體更多水分,造成肺黏膜和呼吸道損傷。因此,每天喝足1500毫升水是讓自己保持最佳狀態的重要措施。

在水中加兩片檸檬。檸檬水中富含維生素C,能調節內生理環境平衡。維生素C對於膠原蛋白生成也起關鍵作用,膠原蛋白正是保持皮膚細胞年輕的結構基礎。

喝檸檬水要少量多次,小口飲用,不要一口氣喝一大杯。

七、鼻子經常搓:

每天搓揉迎香穴兩分鐘。迎香穴在鼻翼兩側,鼻翼外緣中點旁。此外,經常念呬(“嘶”音)字,也有助預防感冒或哮喘。

秋季容易犯燥,導致咳嗽、氣喘、呼吸不暢。如果覺得呼吸不暢,可搓揉迎香穴,對消除鼻塞作用明顯。

八、後腦經常敲:

捂著耳朵,食指中指疊起彈後腦,彈幾下後放開耳朵,裡面有嗡嗡的聲在響,反復做九遍。每天1-2次。以舒適為度,如果不舒服就停止。

此方法即鳴天鼓,要掩著耳朵叩擊枕骨,對頭部、耳部都有一定的刺激。而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腦為髓之海,所以此法有調補腎的作用。

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來源 | 無為發佈 無為週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