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今天,西方也開始模仿中國創新了!

前幾天有一個新聞看了挺樂呵, 說是最近一個英國公司發財了!短短幾年就市值幾十億了。 這個英國公司是幹什麼的呢?有什麼神秘的發財創新好項目嗎?嘿嘿, 其實說出來啊, 中國網友應該都很熟悉。 不不不, 甚至不用說出來, 只需要看一眼這家公司的員工工作圖, 我們就能瞬間了然。

哈哈, 怎麼樣?看了上圖你一定會想說:“這不就是藍色版的美團嗎?”甚至連吉祥物都是一樣的袋鼠。 據悉這家公司是從中國的外賣連火鍋都可以送當中得到了靈感和創意。 在英國, 也有很多人午餐只能在公司解決, 晚上加班也需要吃外賣。 不過英國的外賣行業雖然一直都有, 但是送的餐食卻總是老三樣。 都是那些方便攜帶的油炸食品, 又不健康又不美味。

而公司創始人卻無意中發現中國人的外賣行業太牛了, 連火鍋都可以叫外賣!

於是, 這個創始人就想,

那能不能把英國的外賣行業也豐富起來呢?不止是方便速食食品, 凡是能吃的東西, 咱們都給當外賣送, 應該生意會很好吧?說幹就幹, 於是這個小夥就辭掉了金融行業高薪職位, 開始創辦了這家英國公司。 他的做法也和國內的做法差不多, 和各個餐廳合作, 只要有人線上點了外賣下單, 飯店就開始接單做飯, 然後他們就會騎著摩托車背著保溫箱飛速抵達飯店, 打包並送到客戶處。 很多時候, 飯菜送到時都還是熱乎乎的呢。

於是就憑藉此項目, 小哥一下就征服了那些過去長期只能吃方便速食的英國工薪族加班族的人們, 公司業務蒸蒸日上, 很快就把公司做到了20億美元的市值!(相當於140億人民幣。 )

這個新聞傳到國內後, 中國網友的評論只有一句話, 那就是:“哈哈, 這不就是美團麼。 ”

其實, 這些年來, 西方反過來借鑒或模仿中國的創新專案這種事屢見不鮮。 比如共用單車、比如通訊APP、比如移動端支付等等。 而模仿這種經歷過市場考驗的項目, 往往比自己研究創新一個全新的項目更保險。

因為商業模式很重要, 既然別人已經探索過, 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所以只要充分借鑒一下, 就很容易取得成功。 借鑒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但借鑒的後果就是被人詬病為“抄襲”或“缺乏創新能力”。

筆者作為一個老互聯網從業人, 在看到西方學習借鑒中國創新越來越多這個現象時, 內心是感到很欣慰, 甚至有些激動。 因為互聯網大規模民間商業化, 在中國也不過20來年的時間, 而在西方已經發展了很多年的時間。 中國作為後來者, 要想追上西方, 難免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借鑒和學習過程, 但就是這段過程導致我們長期被人罵成:“小偷”、“山寨大國”、“毫無創新能力”云云……

說真的作為一個中國互聯網人, 每當聽到這樣的話時,

我內心都很不是滋味, 但卻很難反駁。 甚至有些時候, 連很多中國的互聯網人本身, 也都對此深信不疑, 產生了自我懷疑, 認為自己就是不如外國人, 自己就是無法創新。 因為的確, 當時很多項目, 也都和西方很像, 業內也有一幫人, 成天專門研究西方互聯網企業的創新專案, 然後在大量借鑒後進行本土化改造, 從而取得了成功。

比如搜尋引擎,當初被詬病為抄襲穀歌。比如開心網,當初被詬病為抄襲臉書。比如OICQ,當初被詬病為抄襲ICQ。甚至連新聞網站,也都被詬病為抄襲雅虎。但實際上,借鑒很可能是事實,但抄襲的指責卻有些過激了。比如ICQ的失敗在於這個軟體只能在本地保留聊天記錄和好友清單,換一台設備登陸就沒有了。而騰訊OICQ(QQ),則從一開始就能讓用戶實現線上保存,就算換一台電腦,也照樣不會丟失好友。而正是這樣貼心方便的功能,使得QQ一路擊敗其他對手,成為安裝量最大的軟體。

儘管事實如此,但由於的確美國和西方在這些同類軟體的研發上都走在中國前面,所以中國互聯網的研發必然要走一段別人曾經走過的路,這是沒辦法的事,也的確存在借鑒的過程。畢竟,中國的互聯網也得一步一步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直接橫空出世,跳過新聞網站時代,跳過QQ時代,直接發展出線上支付、外賣、電商和微信來。而是必須走先學習,再模仿,後創新的必然過程。

既然有過這個模仿和借鑒過程繞不開,那中國互聯網就必須要承受一段時間不夠公正的駡名。—— 但真正的英雄不會在意一時之毀譽,而是會追求一世之強大。真正的強者不會滿足於借鑒和模仿,而是會在模仿和借鑒之後尋求突破和超越,然後用驚人的事實成就,一雪前恥!

如今!當中國的互聯網發展到了現在的規模之後,各種創新就如井噴一樣爆發了。今天,微信已經成為安裝量最大的軟體,不僅是中國人在用,非洲、東南亞、阿拉伯世界也在用,甚至連歐美也越來越多的人在用。

今天,網路支付軟體,不僅是中國人在用,印度、東南亞、歐美到處都在用。前不久微信支付剛剛落地美國,而印度也在山寨中國的支付寶,不過後來這家公司被中國企業占股了。國人去外國旅遊,發現也可以不用帶現金了,直接刷微信或支付寶,很方便,匯率當日結算,很省錢!

除此之外,共用單車、點餐外賣、手機智能導航等軟體也越來越智慧化,越來越引發外國網友的驚歎。在過去,一台進口的車載導航要價數萬元,後來降價後也高達幾千元,並且下載更新也很不方便。而如今的中國人,只需要免費下載一個手機導航軟體,就可以實現輕鬆導航。下載免費,升級免費,輸入和攜帶都很方便。並且除了導航之外,還可以自動發現附近的停車場、提前規避擁堵路段、交通狀況即時提醒、發現周邊美食、娛樂、商家等豐富多彩的過程。

如此多的功能,售價是多少呢?不要九萬九,也不要九千九,不要九百九,也不是九十九。甚至無需撥打電話9.9包郵,而是直接免費下載,免費安裝,免費升級,免費使用。也難怪越來越多的外國網友到中國旅遊一段時間之後再回國就都會抱怨生活不方便,甚至感到嚴重不習慣了。

而這些極大方便人們的中國網路創新專案,也開始越來越多地被外國人和外國公司關注,於是他們也都紛紛上馬開始了自己的借鑒和模仿過程。除外賣之外,共用單車、網路支付、手機智能導航、微信等等,也都在很多國家湧現出了模仿者和借鑒者。

在中國工業製造、中國數控、中國高鐵、中國造船、中國路橋等實體行業順利實現趕超西方,逆襲出口之後,中國互聯網創新,也順利實現了趕超西方,創意逆襲。如今,再沒人能詬病中國互聯網抄襲成風,更沒有人可以輕視中國互聯網創新能力,而中國人也比較包容和厚道。即便有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創新模式被外國企業借鑒和模仿,我們也沒有去指責對方是“山寨”或“小偷”,而是本著友好合作的原則,進行合作探索。

畢竟,能成為被借鑒和模仿的對象這件事本身,就是對中國大國崛起和全面復興最好的注解。今天,我們終於可以自豪地說一聲:終於輪到西方靠借鑒和模仿中國發財了,我們再也不用背負“山寨大國”的帽子了。毫無疑問,這是屬於我們中國人的時代。

當然,我們不能滿足於此,因為我們還有其他許多領域需要實現對西方的逆襲和反超。而這個過程,需要你的參與和貢獻。畢竟,從來就沒有什麼天佑中華,只有事在人為。

比如搜尋引擎,當初被詬病為抄襲穀歌。比如開心網,當初被詬病為抄襲臉書。比如OICQ,當初被詬病為抄襲ICQ。甚至連新聞網站,也都被詬病為抄襲雅虎。但實際上,借鑒很可能是事實,但抄襲的指責卻有些過激了。比如ICQ的失敗在於這個軟體只能在本地保留聊天記錄和好友清單,換一台設備登陸就沒有了。而騰訊OICQ(QQ),則從一開始就能讓用戶實現線上保存,就算換一台電腦,也照樣不會丟失好友。而正是這樣貼心方便的功能,使得QQ一路擊敗其他對手,成為安裝量最大的軟體。

儘管事實如此,但由於的確美國和西方在這些同類軟體的研發上都走在中國前面,所以中國互聯網的研發必然要走一段別人曾經走過的路,這是沒辦法的事,也的確存在借鑒的過程。畢竟,中國的互聯網也得一步一步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直接橫空出世,跳過新聞網站時代,跳過QQ時代,直接發展出線上支付、外賣、電商和微信來。而是必須走先學習,再模仿,後創新的必然過程。

既然有過這個模仿和借鑒過程繞不開,那中國互聯網就必須要承受一段時間不夠公正的駡名。—— 但真正的英雄不會在意一時之毀譽,而是會追求一世之強大。真正的強者不會滿足於借鑒和模仿,而是會在模仿和借鑒之後尋求突破和超越,然後用驚人的事實成就,一雪前恥!

如今!當中國的互聯網發展到了現在的規模之後,各種創新就如井噴一樣爆發了。今天,微信已經成為安裝量最大的軟體,不僅是中國人在用,非洲、東南亞、阿拉伯世界也在用,甚至連歐美也越來越多的人在用。

今天,網路支付軟體,不僅是中國人在用,印度、東南亞、歐美到處都在用。前不久微信支付剛剛落地美國,而印度也在山寨中國的支付寶,不過後來這家公司被中國企業占股了。國人去外國旅遊,發現也可以不用帶現金了,直接刷微信或支付寶,很方便,匯率當日結算,很省錢!

除此之外,共用單車、點餐外賣、手機智能導航等軟體也越來越智慧化,越來越引發外國網友的驚歎。在過去,一台進口的車載導航要價數萬元,後來降價後也高達幾千元,並且下載更新也很不方便。而如今的中國人,只需要免費下載一個手機導航軟體,就可以實現輕鬆導航。下載免費,升級免費,輸入和攜帶都很方便。並且除了導航之外,還可以自動發現附近的停車場、提前規避擁堵路段、交通狀況即時提醒、發現周邊美食、娛樂、商家等豐富多彩的過程。

如此多的功能,售價是多少呢?不要九萬九,也不要九千九,不要九百九,也不是九十九。甚至無需撥打電話9.9包郵,而是直接免費下載,免費安裝,免費升級,免費使用。也難怪越來越多的外國網友到中國旅遊一段時間之後再回國就都會抱怨生活不方便,甚至感到嚴重不習慣了。

而這些極大方便人們的中國網路創新專案,也開始越來越多地被外國人和外國公司關注,於是他們也都紛紛上馬開始了自己的借鑒和模仿過程。除外賣之外,共用單車、網路支付、手機智能導航、微信等等,也都在很多國家湧現出了模仿者和借鑒者。

在中國工業製造、中國數控、中國高鐵、中國造船、中國路橋等實體行業順利實現趕超西方,逆襲出口之後,中國互聯網創新,也順利實現了趕超西方,創意逆襲。如今,再沒人能詬病中國互聯網抄襲成風,更沒有人可以輕視中國互聯網創新能力,而中國人也比較包容和厚道。即便有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創新模式被外國企業借鑒和模仿,我們也沒有去指責對方是“山寨”或“小偷”,而是本著友好合作的原則,進行合作探索。

畢竟,能成為被借鑒和模仿的對象這件事本身,就是對中國大國崛起和全面復興最好的注解。今天,我們終於可以自豪地說一聲:終於輪到西方靠借鑒和模仿中國發財了,我們再也不用背負“山寨大國”的帽子了。毫無疑問,這是屬於我們中國人的時代。

當然,我們不能滿足於此,因為我們還有其他許多領域需要實現對西方的逆襲和反超。而這個過程,需要你的參與和貢獻。畢竟,從來就沒有什麼天佑中華,只有事在人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