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十九大特刊:公正司法 群眾看得見、感受得到!

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 司法機關深入推進公正司法, 規範司法行為,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嚴守司法底線, 堅決反對司法腐敗行為;加大司法公開力度, 以公開促公正;堅持司法為民, 改進司法工作作風, 做到對群眾深惡痛絕的事“零容忍”、對群眾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 堅定不移深化司法體制改革, 堅持問題導向, 敢於啃硬骨頭、涉險灘、闖難關, 重點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 建立科學合理、規範有序的司法權力運行機制。 通過5年探索實踐,

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不斷完善, 公正司法成效逐步顯現, 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用資料說話, 一目了然↓↓↓

司法改革蹄疾步穩辦案質效提升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提出129項司法改革任務, 繪就了改革藍圖。 司法機關一張藍圖幹到底, 改革爬坡過坎、蹄疾步穩。 到2016年年底, 129項司法改革任務大部分已順利完成。 各級司法機關緊緊牽住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 全面落實“讓審理者裁判, 由裁判者負責”。 2017年7月,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遴選出首批員額法官、檢察官, 標誌著作為司法責任制基石的員額制改革全面完成。 通過改革, 優秀人才向辦案一線流動趨勢明顯,

一線辦案力量增加20%左右;辦案由“過得去”向“過得硬”轉變, 法院、檢察院人均辦案量普遍增長20%以上, 結案率上升18%以上, 上訴率、改判發回率明顯下降, 司法品質和效率提升, 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點擊查看大圖)

防範糾正冤假錯案提振司法信心

一個錯案的負面影響, 足以摧毀九十九個公平裁判積累起來的良好形象。 防範冤假錯案, 是公正司法必須守住的底線。 中央政法機關通過出臺防止冤假錯案的指導意見、嚴格排除非法證據的規定, 深入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 切實糾正和防範冤假錯案。 2013年至2016年, 全國法院共依法宣告3718名被告人無罪, 共受理國家賠償案件1.6萬多件, 賠償金額近7億元。 從呼格吉勒圖案到聶樹斌案, 從張氏叔侄案到陳滿案, 黨的十八大以來, 司法機關以極大的勇氣, 堅決糾正冤假錯案。 截至2017年7月, 全國司法系統依法糾正重大冤假錯案34件, 涉及54名當事人, 有力提振了全社會對司法公正的信心。

“打虎拍蠅獵狐”堅持反腐力度不減

黨的十八大以來, 司法機關堅決貫徹黨中央反腐敗決策部署, 堅持反腐敗力度不減、尺度不松、節奏不變, “打虎”“拍蠅”“獵狐”一起抓。 2016年, 全國檢察機關立案偵查職務犯罪47650人, 依法對王瑉等21名原省部級幹部立案偵查, 對令計畫等48名原省部級以上幹部提起公訴。 在征地拆遷、社會保障、涉農資金管理等民生領域查辦“蠅貪”17410人。 全國法院審結貪污賄賂等案件4.5萬件6.3萬人, 其中, 一審開庭審理原省部級以上落馬官員44人, 36名“大老虎”獲刑, 為歷年之最, 並首次對“大老虎”適用死刑和終身監禁。 在司法機關的大力配合下, 目前, 已追回外逃國家工作人員628人, “百名紅通人員”到案48人。

嚴打電信詐騙發案數損失數雙降

近年來, 電信網路詐騙高發, 群眾深惡痛絕。 司法機關嚴厲打擊整治,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發佈電信網路詐騙刑案司法解釋, 明確嚴格控制適用緩刑範圍, 嚴格掌握適用緩刑條件。 各地紛紛成立由公安、銀行等入駐的反電信詐騙中心。 公安部督導全國7個重點地區和5個突出地區強力開展綜合整治,與最高檢先後兩批次掛牌督辦62起重特大電信網路詐騙案件;公安民警還遠赴境外開展偵查打擊,僅去年就抓獲電信網路詐騙犯罪嫌疑人1500餘名。2016年,全國公安機關破獲電信網路詐騙案件8.3萬起,同比上升49.6%。2017年上半年,全國電信詐騙發案數、群眾財產損失數同比分別下降12.3%、30.8%。

(點擊查看大圖)

強化監督全部清理糾正久押不決

久押不決,嚴重侵犯在押人員合法權益,損害司法公正。為此,中央政法委下發專項清理指導意見,最高檢持續推進久押不決案件專項清理,2013年核查出羈押3年以上未結案4459人(其中,羈押5年至8年的926人,羈押8年以上的82人),經過3年努力,到2016年年底,全部清理糾正完畢。同時,檢察機關強化監督,依法糾正該立不立、不該立亂立,插手經濟糾紛、選擇性執法等問題,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共受理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立案的涉嫌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案9238件、不應當立案而立案的5950件,經監督公安機關立案6361件、撤案5368件。

(點擊查看大圖)

立案登記制

為解決立案難,2015年5月1日,全國法院全面實行立案登記制,對依法應當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截至2017年4月底,全國法院登記立案數量超過3200萬件,同比上升39.83%。當場立案率超過95%,上海、重慶、寧夏等地超過98%。長期困擾群眾的有案不立、拖延立案、年底不收案等問題得到有力整治。江蘇、浙江、福建等地法院還積極探索跨域立案、自助立案、網上立案,有效減輕群眾訴累,深受群眾歡迎。

破解執行難

最高法設立巡迴法庭

2016年12月,最高法在深圳、瀋陽設立第一、第二巡迴法庭基礎上,在重慶、西安、南京、鄭州增設4個巡迴法庭,6個巡迴法庭覆蓋全國六大區域。最高法巡迴法庭的設立,實現了審判機關重心下移、就地解決糾紛、方便群眾訴訟的改革目標,被群眾親切地稱為“家門口的最高法院”。今年上半年,6個巡迴法庭合計收案5730件、審結4162件,占最高法收案總數的44.8%、43.4%,共接待來訪12854次,占最高法接訪總數的68.1%,最高法本部立案庭受理的進京上訪減少17.5%。

(點擊查看大圖)

提起公益訴訟

2015年7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最高檢在北京等13個省市開展為期兩年的提起公益訴訟試點。兩年來,試點地區檢察機關共辦理公益訴訟案件9053件,為國家挽回直接經濟損失89億餘元。其中,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案件5579件,督促恢復被污染、破壞的耕地、林地、濕地、草原12.9萬公頃,督促治理恢復被污染水源面積180餘平方公里。2017年6月27日,公益訴訟制度正式被寫入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

司法公開

2013年7月1日,中國裁判文書網正式上線。截至目前,中國裁判文書網上傳文書3500萬篇,訪問量110億人次,單日最高訪問量達5000萬人次,訪問範圍覆蓋21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書網。近年來,最高法建成並不斷完善審判流程、庭審活動、裁判文書、執行資訊四大公開平臺,其他政法機關也大力推進檢務公開、警務公開、獄務公開,積極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以公開促公正,公平正義,群眾看得見摸得著。

司法守護未成年人

司法機關嚴厲打擊懲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2013年至2016年,全國法院共審結猥褻兒童犯罪超萬件,審結拐賣婦女兒童犯罪3700多件;2016年,全國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涉嫌校園欺淩和暴力犯罪案件1988人,提起公訴2449人。司法機關對涉罪未成年人採取教育、感化、挽救措施,檢察機關2016年對涉嫌輕微校園暴力犯罪的學生依法不捕798人、不訴688人。2016年6月1日,最高檢啟動“法治進校園”全國巡講活動。一年間,全國檢察機關開展巡講1.7萬餘場,覆蓋1780萬名中小學生。

國家司法救助

2014年1月,中央政法委、“兩高”等6部委聯合印發《關於建立完善國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見(試行)》。政法機關不斷健全完善國家司法救助制度,統一案件受理、救助範圍、救助程式、救助標準、經費保障、資金發放等,實現救助制度法治化、救助案件司法化。2015年,全國法院辦理司法救助案件4.1萬餘件,實際使用司法救助金8.5億元;2016年,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當事人申請和辦案部門提請國家司法救助8415人,實際發放救助金9406萬元。

公安部督導全國7個重點地區和5個突出地區強力開展綜合整治,與最高檢先後兩批次掛牌督辦62起重特大電信網路詐騙案件;公安民警還遠赴境外開展偵查打擊,僅去年就抓獲電信網路詐騙犯罪嫌疑人1500餘名。2016年,全國公安機關破獲電信網路詐騙案件8.3萬起,同比上升49.6%。2017年上半年,全國電信詐騙發案數、群眾財產損失數同比分別下降12.3%、30.8%。

(點擊查看大圖)

強化監督全部清理糾正久押不決

久押不決,嚴重侵犯在押人員合法權益,損害司法公正。為此,中央政法委下發專項清理指導意見,最高檢持續推進久押不決案件專項清理,2013年核查出羈押3年以上未結案4459人(其中,羈押5年至8年的926人,羈押8年以上的82人),經過3年努力,到2016年年底,全部清理糾正完畢。同時,檢察機關強化監督,依法糾正該立不立、不該立亂立,插手經濟糾紛、選擇性執法等問題,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共受理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立案的涉嫌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案9238件、不應當立案而立案的5950件,經監督公安機關立案6361件、撤案5368件。

(點擊查看大圖)

立案登記制

為解決立案難,2015年5月1日,全國法院全面實行立案登記制,對依法應當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截至2017年4月底,全國法院登記立案數量超過3200萬件,同比上升39.83%。當場立案率超過95%,上海、重慶、寧夏等地超過98%。長期困擾群眾的有案不立、拖延立案、年底不收案等問題得到有力整治。江蘇、浙江、福建等地法院還積極探索跨域立案、自助立案、網上立案,有效減輕群眾訴累,深受群眾歡迎。

破解執行難

最高法設立巡迴法庭

2016年12月,最高法在深圳、瀋陽設立第一、第二巡迴法庭基礎上,在重慶、西安、南京、鄭州增設4個巡迴法庭,6個巡迴法庭覆蓋全國六大區域。最高法巡迴法庭的設立,實現了審判機關重心下移、就地解決糾紛、方便群眾訴訟的改革目標,被群眾親切地稱為“家門口的最高法院”。今年上半年,6個巡迴法庭合計收案5730件、審結4162件,占最高法收案總數的44.8%、43.4%,共接待來訪12854次,占最高法接訪總數的68.1%,最高法本部立案庭受理的進京上訪減少17.5%。

(點擊查看大圖)

提起公益訴訟

2015年7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最高檢在北京等13個省市開展為期兩年的提起公益訴訟試點。兩年來,試點地區檢察機關共辦理公益訴訟案件9053件,為國家挽回直接經濟損失89億餘元。其中,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案件5579件,督促恢復被污染、破壞的耕地、林地、濕地、草原12.9萬公頃,督促治理恢復被污染水源面積180餘平方公里。2017年6月27日,公益訴訟制度正式被寫入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

司法公開

2013年7月1日,中國裁判文書網正式上線。截至目前,中國裁判文書網上傳文書3500萬篇,訪問量110億人次,單日最高訪問量達5000萬人次,訪問範圍覆蓋21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書網。近年來,最高法建成並不斷完善審判流程、庭審活動、裁判文書、執行資訊四大公開平臺,其他政法機關也大力推進檢務公開、警務公開、獄務公開,積極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以公開促公正,公平正義,群眾看得見摸得著。

司法守護未成年人

司法機關嚴厲打擊懲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2013年至2016年,全國法院共審結猥褻兒童犯罪超萬件,審結拐賣婦女兒童犯罪3700多件;2016年,全國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涉嫌校園欺淩和暴力犯罪案件1988人,提起公訴2449人。司法機關對涉罪未成年人採取教育、感化、挽救措施,檢察機關2016年對涉嫌輕微校園暴力犯罪的學生依法不捕798人、不訴688人。2016年6月1日,最高檢啟動“法治進校園”全國巡講活動。一年間,全國檢察機關開展巡講1.7萬餘場,覆蓋1780萬名中小學生。

國家司法救助

2014年1月,中央政法委、“兩高”等6部委聯合印發《關於建立完善國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見(試行)》。政法機關不斷健全完善國家司法救助制度,統一案件受理、救助範圍、救助程式、救助標準、經費保障、資金發放等,實現救助制度法治化、救助案件司法化。2015年,全國法院辦理司法救助案件4.1萬餘件,實際使用司法救助金8.5億元;2016年,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當事人申請和辦案部門提請國家司法救助8415人,實際發放救助金9406萬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