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武直10國產動力已滿足需求,渦軸9玉龍功率大增緊追國際一流水準

【閱讀需要4分鐘, 感謝發表評論和收藏轉發】

渦軸9“玉龍”背負直-10心臟病黑鍋

直-10在原型機階段, 由於國產渦軸發動機功率不夠, 只能採用加拿大的PT6C-67C發動機, 以滿足直-10在測試階段的性能需求, 但肯定無法支持進行服役階段的實際應用, 因為國際形勢並不允許大批量、長期採用西方國家的發動機在我國軍用現役機型上。 後來果然迫於美國壓力, 加拿大無法再提供PT6C-67C發動機了, 這一來直接打斷了直-10的研製進度。

更換發動機的後果, 就是直接導致直-10從各方面開始減重, 以適應功率不足的渦軸發動機。 但這只是過渡的無奈之舉, 直-10還需要我國自研的渦軸發動機以保障服役和外銷使用。 其實在直-10研製時, 配套還研製了專用的渦軸發動機——渦軸9(代號“玉龍”)。

在之前的報導中, 都說直-10在加拿大發動機斷供後, 使用的就是渦軸9,。 當時渦軸9的表現很難令人滿意, 功率不夠, 導致了直-10的減重嚴重, 直接表現就是裝甲薄弱、火力下降。 還由於發動機功率低下, 還丟失了巴基斯坦的武裝直升機大單。

渦軸9的功率據傳為957kw, 功重比為5.4, 油耗我3.11千克/千瓦時, 而且使用了國產航發中先進的全許可權數位控制系統, 如果光從時間上來看, 渦軸9採用全許可權數位控制系統的時間甚至還早於網紅“太行”發動機。

渦軸9現在已堪使用

1981年中國南方航空動力機械公司按透博梅卡(Turbomeca)Arriel 1C系列發動機全套設計、工藝、冶金和檢測資料開始生產渦軸8系列發動機。

渦軸8當時先是進口部件組裝, 後來慢慢用國產部件逐步替代, 這一時期我們可以說基本掌握了進口該型發動機的加工、裝配和實驗技術。 後來完全採用國產材料和毛坯生產發動機零件, 可以說渦軸8完全實現了國產化, 但是時間已經過去了11年。

但是其只有560kw的功率根本無法滿足我國對中型直升機和武裝直升機的需求, 於是在直-10的開發期間, 新的國產大功率渦軸發動機——40號機專案、也就是後來的渦軸9項目登場了。

雖然渦軸9相比美國目前AH-64E使用的T700-GE-701D渦軸發動機高達1490kw的超高功率,渦軸9的初期1000kw左右的功率十分寒酸,但是經過多年發展,2012年已經可以達到1200kw了,與加拿大的PT6C相比已經相差無幾了。

至於網上對於渦軸9功率的責難,其實很沒有必要。即便丟失了巴基斯坦的訂單,但只能說是巴基斯坦的需求決定了直-10不適合,而渦軸9的存在首先在於我國能自己自給自足現役主力直升機的動力系統,不再看別人顏色;其次渦軸9一直在進步,知名度雖然沒有戰鬥機的“太行”發動機大,但是其改進的步伐卻一直沒有停歇,這也是我國軍工科研人員一直努力的成果。

雖然渦軸9相比美國目前AH-64E使用的T700-GE-701D渦軸發動機高達1490kw的超高功率,渦軸9的初期1000kw左右的功率十分寒酸,但是經過多年發展,2012年已經可以達到1200kw了,與加拿大的PT6C相比已經相差無幾了。

至於網上對於渦軸9功率的責難,其實很沒有必要。即便丟失了巴基斯坦的訂單,但只能說是巴基斯坦的需求決定了直-10不適合,而渦軸9的存在首先在於我國能自己自給自足現役主力直升機的動力系統,不再看別人顏色;其次渦軸9一直在進步,知名度雖然沒有戰鬥機的“太行”發動機大,但是其改進的步伐卻一直沒有停歇,這也是我國軍工科研人員一直努力的成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