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注」為法治強國而歌:十九大報告中的法治“音符”

時間刻度, 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2017年10月18日上午9時,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開幕。

中國發展, 被標注了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 總體上實現小康, 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 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 ”

在這一全球矚目的盛會上,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 提出了一系列法治新判斷、新思想, 成為報告中的閃亮“音符”。

“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9時17分, 習近平總書記用了12個字, 概況這極不平凡的5年, 我國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在他提出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 總書記緩緩說道:“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這與他近年來關於全面依法治國的諸多經典語錄, 如出一轍。 他曾用“沒有全面依法治國, 我們就治不好國、理不好政”, 來說明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重要性。

在十九大報告中,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 被明確作為十四條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

報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 必須把党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 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 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和道德素質。 ”

在報告第六部分, 習近平總書記對“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進行了系統闡釋。 這部分, 也被視為“法治”內容濃墨重彩的部分。

其中, “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提法, 是關於“依法治國”的新鮮表述。

如何深化依法治國實踐, 總書記說, 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 必須堅持厲行法治, 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代表們牢牢記得, 2013年1月, 十八大後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政法工作會上,

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 首次提出建設“法治中國”的新要求。

今天, 總書記對“法治中國”再部署:“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 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 ”

十九大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江必新指出, 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 可以說, 是十九大報告中的一大亮點, 也是黨中央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最關鍵的舉措。

“有了這樣一個領導小組, 可以更好地把党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 可以統一全國人民在依法治國方面的認識、思想和意志, 形成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強大合力。 可以與時俱進作出一系列關係法治中國建設的重大決策, 不斷發現推進依法治國中出現的新情況,

及時解決新問題, 提出新舉措, 將對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具有深遠的影響。 ”

十九大代表、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張蘇軍說, 實際上, “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 與報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方略中提到的“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和道德素質”, 是相互聯繫、密不可分的。 這些內容都說明, 黨的十九大之後, 法治建設將會掀起新的高潮。 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 將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協調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提供一個強有力的組織基礎。

張蘇軍說, 目前, 我國經過30多年的普法工作, 各省市縣均建立了三級的法治領導機構, 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的成立, 將使得這些機構有了頂層領導, 將有利於充分發揮這些法治機構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合力。

“可以預見,黨的十九大之後,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將發揮更加基礎性的作用。”張蘇軍說。

報告中,關於司法體制改革的表述,也格外受關注。

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江必新說,相比十八大報告,十九大報告特別提到了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同時,將“司法責任制”提到了新的高度。

江必新解釋說,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體制改革的四梁八柱主體框架已經基本確定,但這並不意味著,司法體制改革已經完全到位。“一個孤立的制度很難實施,必須有整體的配套制度,去縱深推進。一個制度的施行,必然會帶來新情況新問題,要用好新的配套制度,解決出現的新問題,讓好的制度充分發揮作用。”

談到司法責任制,江必新說,這是司法體制改革的核心,對提高司法品質效率和公信力具有決定性影響。司法責任制改革,同樣需要有配套的制度保障,使司法責任制切實落地落實落細,確保放權不放任、有權不任性。

梳理報告,可以發現,十九大報告通篇,都貫穿著“依法治國”的理政思路。

國家安全,需要加快法治建設——加強國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範和抵禦安全風險能力。

社會治理,需要法治方式——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慧化、專業化水準;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懲治腐敗,需要厲行法治——推進反腐敗國家立法,建設覆蓋紀檢監察系統的檢舉舉報平臺。制定國家監察法,依法賦予監察委員會職責許可權和調查手段,用留置取代“兩規”措施。

百姓福祉,需要法治保障——鼓勵勤勞守法致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

執政興國,需要法治思維——領導十三億多人的社會主義大國,我們党要增強政治領導本領,堅持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科學制定和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把黨總攬全域、協調各方落到實處。

唯奉法者強,唯明法者進

“到2035年,我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

“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是的,更大的成功,還在孕育。

法治強國夢,就在不遠處……

將有利於充分發揮這些法治機構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合力。

“可以預見,黨的十九大之後,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將發揮更加基礎性的作用。”張蘇軍說。

報告中,關於司法體制改革的表述,也格外受關注。

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江必新說,相比十八大報告,十九大報告特別提到了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同時,將“司法責任制”提到了新的高度。

江必新解釋說,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體制改革的四梁八柱主體框架已經基本確定,但這並不意味著,司法體制改革已經完全到位。“一個孤立的制度很難實施,必須有整體的配套制度,去縱深推進。一個制度的施行,必然會帶來新情況新問題,要用好新的配套制度,解決出現的新問題,讓好的制度充分發揮作用。”

談到司法責任制,江必新說,這是司法體制改革的核心,對提高司法品質效率和公信力具有決定性影響。司法責任制改革,同樣需要有配套的制度保障,使司法責任制切實落地落實落細,確保放權不放任、有權不任性。

梳理報告,可以發現,十九大報告通篇,都貫穿著“依法治國”的理政思路。

國家安全,需要加快法治建設——加強國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範和抵禦安全風險能力。

社會治理,需要法治方式——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慧化、專業化水準;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懲治腐敗,需要厲行法治——推進反腐敗國家立法,建設覆蓋紀檢監察系統的檢舉舉報平臺。制定國家監察法,依法賦予監察委員會職責許可權和調查手段,用留置取代“兩規”措施。

百姓福祉,需要法治保障——鼓勵勤勞守法致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

執政興國,需要法治思維——領導十三億多人的社會主義大國,我們党要增強政治領導本領,堅持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科學制定和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把黨總攬全域、協調各方落到實處。

唯奉法者強,唯明法者進

“到2035年,我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

“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是的,更大的成功,還在孕育。

法治強國夢,就在不遠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