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吼媽:不談學習,連摟帶抱;一談學習,雞飛狗跳!

這是個奇特的現象:不談學習, 母(父)慈子孝, 連摟帶抱;一談學習, 雞飛狗跳, 嗷嗷亂叫;讓路人恥笑, 讓老人血壓直飆, 讓鄰居不能睡覺。

前一秒如漆似膠, 後一秒叮咣亂削。 愛恨轉換, 就因題目一道。

陪讀媽媽們如何克制吼的“本能”?

“生長的首要條件是未成熟狀態。 ”孩子做事不認真, 總是犯錯誤, 只能說明孩子正在慢慢成長。 欲速則不達, 如果家長急於糾正, 一旦言行過激, 反而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困擾和難以挽回的心理問題。

“深夜吼媽”的段子前陣子刷爆朋友圈, 不少人感歎陪讀的媽媽傷不起。 “全世界的家長都一樣。 看到臨近升學孩子還在看電影聽音樂, 美國的媽媽也一樣要吼孩子。 ”本周, 三所美國寄宿學校的校長和招生官來訪中國, 在上海等多地與中國家長分享“如何為孩子的未來做好準備”等話題, 認為吼是“本能”。 (10月20日, 新民網)

毫不誇張地說, “深夜吼媽”的火爆其實有著深厚的情緒積累, 現實中不斷冒出的“虎媽”“急媽”, 便是最好的映照。 換言之, “深夜吼媽”之所以瞬間引發全民狂歡, 是因為觸動了無處不在的教育焦慮, 擊中了人們內心深處的痛點。 很多耕耘在陪讀前線的媽媽們產生了強烈共鳴,

紛紛表示自己也是這麼吼孩子的, 絕不是某一個人在戰鬥, 想想大家都這樣, 瞬間就溫暖了很多。

父母們之所以如此急火攻心, 很大程度上確實是迫于現實的無奈。 很多陪讀媽媽們也感到十分委屈:誰又想陪讀時大吼大叫的呢?可我的孩子實在太粗心、馬虎了, 就算盯著他寫作業也錯誤百出, 真是氣死人了。

幾位美國資深教育者認為, 對於還在成長過程中、尤其是叛逆期的孩子來說, “吼媽”的焦慮和不安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和積極性。 “在不傷害到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 家長要捨得讓孩子失敗。 ”很多家長在“管教”和“保護”二者之間總是難於取捨。 其實, 父母的角色更多的是為孩子的發展提供好的環境, 給予他們充分發揮的空間, 在孩子需要輔助和説明的時候, 家長要及時給予回饋。 換言之, 吼固然是“本能”, 不吼不急、因勢利導才是真教育。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如是說:“生長的首要條件是未成熟狀態。 ”孩子做事不認真, 總是犯錯誤, 只能說明孩子正在慢慢成長。 欲速則不達,

如果家長急於糾正, 一旦言行過激, 反而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困擾和難以挽回的心理問題。

而且, 孩子粗心、馬虎, 也許真的是因為“他不會”。 杭州某小學的孫老師做了一個小實驗——把試卷放大一倍, 讓班裡的個別學生做放大的試卷。 結果發現, 平時成績中下的學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 基於此, 孫老師分析部分孩子成績低有可能與視知覺辨析能力弱有關。

視知覺能力主要指兒童的大腦對眼睛接收的資訊進行準確的加工處理的能力,包括視覺認知、視覺辨別、視覺邏輯和視覺記憶。如果孩子的視知覺能力不足,即使視覺器官沒有異常,也很容易在學習時出現“錯誤”。比如看著書抄寫字詞,落筆後卻是另一種樣子,屬於視覺記憶有問題;孩子對於6和9,b、d,p、q,人、入等形近字難以分清,屬於視覺辨別有問題。正常大小的字,視覺辨別弱的孩子難以看清,眼睛看久了會累,注意力分散,導致惡性循環。

即便孩子真的存在學習習慣等方面的問題,長期關注他們的“小錯誤”,也會得不償失。總給孩子貼標籤,慢慢他就真的變成那樣的孩子,因為負面標籤會給孩子帶來一種負面心理暗示的感受。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經常被督促要認真、細心、不馬虎的孩子,做事時的第一注意力就會投射在“不犯錯”上,而不敢放開思維去探索、去深度思考,孩子也就真的越變越“笨”了。

快和慢本來就是相對的, 有時,慢慢來卻也是最快。面對那些在被“咆哮”中顫抖的孩子,或許父母們應該說一聲:孩子你慢慢來,我們和時間都會等你。

本文系“晚上八點”主筆胡欣紅老師發表于《燕趙都市》評論版(10月21日)的佳作,此文被鳳凰網等轉載,引發較大社會反響。

視知覺能力主要指兒童的大腦對眼睛接收的資訊進行準確的加工處理的能力,包括視覺認知、視覺辨別、視覺邏輯和視覺記憶。如果孩子的視知覺能力不足,即使視覺器官沒有異常,也很容易在學習時出現“錯誤”。比如看著書抄寫字詞,落筆後卻是另一種樣子,屬於視覺記憶有問題;孩子對於6和9,b、d,p、q,人、入等形近字難以分清,屬於視覺辨別有問題。正常大小的字,視覺辨別弱的孩子難以看清,眼睛看久了會累,注意力分散,導致惡性循環。

即便孩子真的存在學習習慣等方面的問題,長期關注他們的“小錯誤”,也會得不償失。總給孩子貼標籤,慢慢他就真的變成那樣的孩子,因為負面標籤會給孩子帶來一種負面心理暗示的感受。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經常被督促要認真、細心、不馬虎的孩子,做事時的第一注意力就會投射在“不犯錯”上,而不敢放開思維去探索、去深度思考,孩子也就真的越變越“笨”了。

快和慢本來就是相對的, 有時,慢慢來卻也是最快。面對那些在被“咆哮”中顫抖的孩子,或許父母們應該說一聲:孩子你慢慢來,我們和時間都會等你。

本文系“晚上八點”主筆胡欣紅老師發表于《燕趙都市》評論版(10月21日)的佳作,此文被鳳凰網等轉載,引發較大社會反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