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成為世界教育的中心之前,大學應該怎樣敲定自己的“人設”?

本文共2405字, 閱讀大約需要4分鐘。

如果一所高校以“國際一流”或者“國內一流”為自己人才培養的目的, 它顯然是在追尋“卓越”。 但, 目前中國高校整體還比較缺乏特色, 如何擺脫“千面一校”的現象並且提升高校的培養品質呢?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李奇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新聞連結:

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辦第五場記者招待會上,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提問:到2049年中國的教育會出現怎麼樣的情況, 教育部長陳寶生回答:“我心目中的2049年的中國教育, 有這麼幾個特徵:第一, 2049年, 中國教育將穩穩地立於世界教育的中心,

引領世界教育發展的潮流。 就是說, 到那個時候, 中國的標準將成為世界的標準。 第二, 中國將成為世界上人們最嚮往的留學目的國, 各國將有意願和中華文化實現交流融合, 學習交流中國發展經驗的老師、學生來中國交流, 在交流過程中實現共同進步。 第三, 世界教育發展的規則, 中國有更大的發言權。 盡到自己的努力, 提供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

《麥》:您如何看待高校自身的定位與培養品質之間的關係?

李奇:定位是高校行使辦學自主權的一種體現, 是高校確定自己辦學方向以及培養品質的一種方式, 也是高校內部和外部評估高校辦學品質和培養品質的一種依據。 定位驅動的品質和顧客驅動的品質是界定和評估高校辦學品質和培養品質的兩種方式。

目前, 高校的定位在我國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方面, 我國高校有“千校一面”的趨同現象, 高校缺乏特色。 另一方面, 在強調提高培養品質的同時, 很多高校因為沒有明確的定位而難以制定或實施具體的行動方案。

《麥》:高校的定位與培養品質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應該怎麼評價高校的培養品質呢?

李奇:從國際通行的做法來看, 一般來說, 高校人才培養的品質, 是根據高校自身的定位及其培養目標和預期的學習結果來評價的。 我國以公立高等教育為主, 以集權式的監督指導為主要的治理模式, 高校的培養品質大多以自上而下的尺度來度量, 包括入口、過程和出口等階段的品質評價。

由於不同層次和類型的高校定位不同、生源不同, 品質也不盡相同。 因此, 用同一標準來衡量所有高校的培養品質, 難免有“千校一面”之虞, 最終實難有效地、可信地評價培養品質, 甚至可能誤導高校的定位和辦學方向。 從第一輪本科教學評估的實踐做法來看, 這是我國高校辦學和培養品質評價面臨的一個最大的挑戰。 正確的品質觀至少有下列幾個特點:

第一, 多樣化的特點。 高校的人才培養及其品質評價與高校的定位與培養目標是緊密相連的。 以創造型人才的培養為例, 創造型人才的培養並不是研究型大學的專利, 所有大學都有培養創造型人才的使命和任務, 但在不同類型的高校,

創造型人才的內涵應該是有區別的。 如果把創造型人才分為不同的類型, 那麼, 研究型大學培養的應該是創造型的創造者;而對培養社會工作者或酒店管理者的高校或專業來說, 它培養的應該是創造型的服務者。 在此定位的基礎上, 上述兩類高校還必須細化培養目標和預期的學習結果。 這樣, 它們既可以根據定位、目標和學習結果來組織、實施、評估和調整本校的教育和教學活動, 校內外的評估者也可以根據高校自身的定位、目標和學習結果來評價該校人才培養的品質。 這樣既可以尊重高校的辦學自主權, 也可以按照學校的標準評價培養品質, 彰顯不同學校的辦學特點。

第二, 多層面的特點。 高校的人才培養及其品質評價,

必須放在特定的層面進行審視, 如高等教育系統層面、學校層面、院系層面、專業層面或課堂層面。 例如, 即使在一所國內頂尖的或世界頂尖的大學, 並非其所有的院系和專業都處於國內或世界頂尖狀態, 一些院系或專業可能是頂尖的, 而其他院系或專業則可能較弱。 由於品質具有多層面的特點, 高校的定位和培養品質及其評價應該是分層的, 各層面的人才培養目標和預期的學習結果都應該是具體的、可測量的、可達到的、相關的和有時間期限的。

第三, 動態化的特點。 高校的人才培養及其品質評價具有動態化的特點, 隨著學校生源、資源以及教學、科研和服務水準等因素的變化, 高校人才培養的品質也可能發生相應的變化。 因此,要瞭解辦學品質的狀況,高校就必須關注品質的動態化特點,從而把品質監測看作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這樣,高校才能夠清楚地知道本校人才培養品質的變化曲線,清楚地知道特定時期本校人才培養品質的座標位置。

《麥》:您之前在國外也做過高等教育管理,如今在國內也在做這方面的研究,您覺得對於中國的這些大學來講,在做這種自身定位的時候,有沒有哪些需要考慮的因素呢?

李奇:品質既是抽象的,也是具體的。在人才培養及其品質評估的過程中,品質應該是一個具體的概念,否則就難以測量。因此,高校在定位和細化培養目標的過程中,相關各方必須把“品質”具體化,而具體的培養品質至少有下列幾種含義。

首先,具體的培養品質可以指“卓越”。一所高校、一個院系或一個專業可以根據自己的現狀特點,選擇自己的相對位置,如果一所高校以“國際一流”或者“國內一流”為自己人才培養的目的,它顯然是在追尋“卓越”,即與國內外同行相比,自己的品質是最優的、是出類拔萃的。

其次,具體的培養品質還可以指“適切性”。如果一所高校關注利益相關者的需要和期望,並努力滿足正當的需要和期望,它就是在追尋“適切性”的品質標準。以培養學者或實踐者為使命的大學,只要其人才培養適合各方的需要和期望,它們的人才培養同樣都應該是高水準的品質。

此外,具體的培養品質還可以指“最低標準”“零缺陷”“不斷提高”等含義,顯然,這些具體的含義與“品質”的多樣化的特點、多層面的特點和動態化的特點是緊密相連的。

注:李奇,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高等教育治理、管理和領導,高等教育品質保障、品質改進和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專業化建設。

如需瞭解麥可思戰略規劃相關服務,請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聯繫我們。

因此,要瞭解辦學品質的狀況,高校就必須關注品質的動態化特點,從而把品質監測看作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這樣,高校才能夠清楚地知道本校人才培養品質的變化曲線,清楚地知道特定時期本校人才培養品質的座標位置。

《麥》:您之前在國外也做過高等教育管理,如今在國內也在做這方面的研究,您覺得對於中國的這些大學來講,在做這種自身定位的時候,有沒有哪些需要考慮的因素呢?

李奇:品質既是抽象的,也是具體的。在人才培養及其品質評估的過程中,品質應該是一個具體的概念,否則就難以測量。因此,高校在定位和細化培養目標的過程中,相關各方必須把“品質”具體化,而具體的培養品質至少有下列幾種含義。

首先,具體的培養品質可以指“卓越”。一所高校、一個院系或一個專業可以根據自己的現狀特點,選擇自己的相對位置,如果一所高校以“國際一流”或者“國內一流”為自己人才培養的目的,它顯然是在追尋“卓越”,即與國內外同行相比,自己的品質是最優的、是出類拔萃的。

其次,具體的培養品質還可以指“適切性”。如果一所高校關注利益相關者的需要和期望,並努力滿足正當的需要和期望,它就是在追尋“適切性”的品質標準。以培養學者或實踐者為使命的大學,只要其人才培養適合各方的需要和期望,它們的人才培養同樣都應該是高水準的品質。

此外,具體的培養品質還可以指“最低標準”“零缺陷”“不斷提高”等含義,顯然,這些具體的含義與“品質”的多樣化的特點、多層面的特點和動態化的特點是緊密相連的。

注:李奇,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高等教育治理、管理和領導,高等教育品質保障、品質改進和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專業化建設。

如需瞭解麥可思戰略規劃相關服務,請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聯繫我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