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救援」夜班歸途疑似司機犯困引發車禍 消防淩晨出警溝旁救人

10月22日淩晨5時21分, 福山消防回裡中隊接到報警稱, 在煙臺市福山區回裡鎮西道平道口發生一起車禍, 車內有人員被困, 急需救援。

消防官兵達現場後發現, 一輛東風小康麵包車側翻在路邊, 半個車身探入路邊溝, 車邊躺著一名被同車人員救出來的重傷患者, 車內有兩人被困。 其中一人位於車輛副駕駛後座位置, 劇烈的疼痛讓他不時發出痛苦的呻吟, 一人卡在副駕駛門與副駕駛座椅之間, 失去意識, 情況十分危急。

指揮員立即下達救援指令, 首先利用救援車上的牽引繩將車身固定住防止救援過程中車輛下滑到溝裡對被困人員造成二次傷害, 然後兩名戰士利用液壓擴張器對變形的後門進行擴張將後座被困人員救出, 並移交給120救護車。

然而在營救副駕駛人員時, 由於車門變形無法打開, 在使用擴張器救援無果的狀態下, 消防官兵決定利用無齒鋸將車門切開。 然而利用無齒鋸切割, 無論是鋒利的刀片還是切割時飛濺的火花稍有不慎都將傷到被困人員。 於是消防官兵選擇在離被困人員有一段距離的地方割斷麵包車推拉門的門框, 再從斷口將車門掰開, 最終成功將被困人員救出。

經詢問車上人員得知, 事發時車上共有七人, 具是剛剛上完夜班, 下班途中經過回裡鎮道平路口時, 可能是因為司機犯困走神, 於是車輛發生側翻, 其中四人並無大礙, 三人重傷, 兩人被困。

﹌﹌﹌﹌﹌﹌﹌﹌﹌﹌﹌﹌﹌﹌﹌﹌﹌﹌﹌﹌﹌﹌﹌﹌﹌﹌﹌﹌﹌﹌﹌﹌﹌﹌﹌﹌﹌﹌﹌﹌﹌﹌﹌﹌﹌﹌﹌﹌﹌﹌﹌﹌

5招教你遠離疲勞駕駛

五分之一的致命交通事故是由於疲勞駕駛引起的, 研究顯示, 連續駕駛2小時後司機犯的錯誤會跟血液中酒精含量0.05%時犯的錯誤一樣多。 現代生活緊湊的今天, 疲勞駕駛屢見不鮮, 如何快速從疲勞駕駛狀態中脫離出來呢?今天蜀黍就教大家一套秘訣!

1.開車前保證充足的睡眠

疲勞駕駛很多情況下是因為休息不好。

所以就需要我們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和良好的睡眠效果。 養成按時就寢和良好的睡眠姿勢, 每天保持7~8小時的睡眠。 出車前, 減少熬夜看劇、玩遊戲等夜間的娛樂性活動, 保證睡眠的時間, 提高睡眠品質。 這樣開車時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

2.開車前不易吃得過飽

我們都有這種經歷, 每次吃完午飯或者晚飯後, 都有一段時間昏昏沉沉, 想要瞌睡的症狀。 這主要是因為身體為了消化胃內的食物, 血液集中到腸胃, 導致腦缺氧不足, 所以產生瞌睡。 開車前同樣不要吃得過飽。 而且很多車主開車有吃膨化食品、零食的現象, 這都是不良習慣。 如果實在想吃東西, 可以多吃一些水果。

3.口香糖和音樂更配

即使做到了充足的準備,也難免遇到連夜駕駛導致的疲憊的困倦。這時候,可以嚼口香糖,來活動臉部肌肉,保持精力專注。同時可以播放搖滾風、音調相對急促的歌曲,來振奮精神。

4.科學的安排行車時間,注意勞逸結合

科學、合理的安排行車時間和計畫,注意行車途中的休息;連續駕駛時間不得超過4小時,連續行車4小時,必須停車休息20分鐘以上;夜間長時間行車,應由2人輪流駕駛,交替休息,每人駕駛時間應在2~4小時之間,儘量不在深夜駕駛。

5.調整坐姿和注意通風

長時間開車在座椅上坐久了,身體裡的血液迴圈過慢,會造成身體麻木,甚至抽筋,這在行車駕駛中是非常危險的。可以適當的調整坐姿,緩解身體疲勞。最好在行駛一段時間後停車休息,下車活動以下腰、腿,放鬆全身肌肉,預防駕駛疲勞。另外也要注意車內通風,保持空氣流動,清爽的秋風能夠讓人精神振奮!

即使做到了充足的準備,也難免遇到連夜駕駛導致的疲憊的困倦。這時候,可以嚼口香糖,來活動臉部肌肉,保持精力專注。同時可以播放搖滾風、音調相對急促的歌曲,來振奮精神。

4.科學的安排行車時間,注意勞逸結合

科學、合理的安排行車時間和計畫,注意行車途中的休息;連續駕駛時間不得超過4小時,連續行車4小時,必須停車休息20分鐘以上;夜間長時間行車,應由2人輪流駕駛,交替休息,每人駕駛時間應在2~4小時之間,儘量不在深夜駕駛。

5.調整坐姿和注意通風

長時間開車在座椅上坐久了,身體裡的血液迴圈過慢,會造成身體麻木,甚至抽筋,這在行車駕駛中是非常危險的。可以適當的調整坐姿,緩解身體疲勞。最好在行駛一段時間後停車休息,下車活動以下腰、腿,放鬆全身肌肉,預防駕駛疲勞。另外也要注意車內通風,保持空氣流動,清爽的秋風能夠讓人精神振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