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現代公司扼殺探索精神,然而“違抗”通常要比“服從”獲益更多

編者按:如果把地球的歷史壓縮到一年, 那麼恐龍的滅絕是耶誕節後的事情。 如果新年來臨前的最後十分鐘為一年, 那麼晚上10點才伴隨著互聯網和積體電路晶片的出現, 這兩者宣告了網路時代的到來。

新範式的顛覆性變化出現得越來越快, 而當指數時代來臨, 未來充滿複雜性和不可預測性。 在《爆裂》一書中,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主任伊藤穰一與“眾包”概念提出者傑夫·豪共同提煉未來社會的9大生存原則, 幫助應對這些快速變化。 經授權, 第一財經節選本書部分內容與讀者分享。 這一篇講述的是,

違抗優於服從。

1926年, 美國杜邦公司化學部主管查理斯·M.A.斯泰恩說服該公司執行委員會資助“純粹科學或基礎研究工作”。 這在現在看來十分合理, 但在企業研發時代之前卻並非如此。 事實上, 這個想法非常激進。

他有4個很好的理由解釋杜邦為什麼應該雇用科學家從事基礎科學研究:

1.

科學的威望會帶來“廣告效應”。

2.

從事開創性研究能提升士氣,

並能創造機會招募擁有博士學位的化學家。

3.

能夠用新的科學知識交換其他機構的研究成果。

4.

最後, 也是最重要的,

純粹的研究有可能會應用于現實。

最早在杜邦研究實驗室工作的科學家之一是哈佛大學的華萊士·休姆·卡羅瑟斯, 他是一名年輕的有機化學家。 卡羅瑟斯在杜邦專注於研究聚合物, 這是一種由大量較小單元組成的大型複雜分子。 斯泰恩知道, 聚合物有著巨大的工業應用潛力, 但其背後的化學原理卻鮮為人知, 尤其是將分子結合在一起的力量。 卡羅瑟斯的研究很快讓人們對於這些神秘“大分子”有了常識性瞭解。

他的實驗室最終成功合成了氯丁橡膠和第一個真正的合成纖維, 我們暫且稱之為“纖維66”。

對於杜邦研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來說, 不幸的是, 斯泰恩於1930年6月升職, 而後哈佛大學畢業的有機化學家埃爾默·博爾頓接管了化學部。 與斯泰恩不同, 博爾頓認為, 只有產出商業結果的研究才有價值。 早在1920年, 他曾撰寫過一篇論文《研究的效率》(Research Efficiency), 並在文中堅稱, 要妥善管理研究工作, 以免導致“與預期回報不成比例的時間損失和金錢支出”。

儘管博爾頓強調應用研究, 但卡羅瑟斯仍繼續專注於自己的興趣。 20世紀30年代初, 博爾頓堅持讓卡羅瑟斯將研究重點轉移到合成纖維, 卡羅瑟斯開始利用之前在斯泰恩自由管理下積累的大量有關聚合物的知識進行研究。

1935年, 在歷經多年對聚醯胺、醯胺和酯的不同組合試驗並多次受挫後, 他終於能夠交出答卷:“這就是你們想要的合成紡織纖維。 ”此後, 纖維技術迅速發展, 並於1937年提交了專利申請。 可悲的是, 卡羅瑟斯幾周後自殺身亡, 杜邦研究實驗室的實驗也很快宣告結束。

然而, 他的發明, 即杜邦公司所稱的尼龍, 卻保持了快速發展的勢頭。 尼龍連褲襪首次面向公眾銷售那天, 銷量達到了約80萬條。 到1941年12月, 尼龍襪已佔據30%的美國市場, 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消費品之一。

“違抗”通常要比“服從”獲益更多, 尤其在解決問題等關鍵領域。 創新需要創造力, 而創造力需要擺脫束縛, 這讓那些出於善意的(和不那麼善意的)管理者備感挫折。

事實上, 我們可以更進一步延伸。 正如湯瑪斯·庫恩在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作《科學革命的結構》中所提到的那樣, 新範式總會不斷出現, 因為總有一些科學家不信奉主流思想。 換句話說, 科學進步的規則便是打破規則。 沒有人是靠別人告訴他怎麼做或沿著別人的足跡而贏得諾貝爾獎的。

20世紀20年代初, 3M公司研究員迪克·德魯(Dick Drew)將其研究重心從砂紙轉移到新型膠帶。 此前, 砂紙一直是公司的主打產品。 他受到一群汽車工人的啟發, 這些工人總是抱怨遮蓋部分車身的膠帶經常會粘上金屬上的油漆。 他的新研究方向和他的日常工作——尋找將研磨劑粘到紙上的更好方法——沒有太大區別。 但對於公司總裁威廉·麥克奈特(William McKnight)來說, 這已偏離太多。他要求德魯立刻中止現在的研究,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

1925年,德魯研製出了首款帶有壓敏黏合劑的膠帶。不久之後,他發明了透明膠帶(人們所熟知的蘇格蘭膠帶),從此徹底改變了3M公司的經營軌跡,從一家生產砂紙和金剛砂的美國本地製造商轉變成為多元化經營企業,而且仍在繼續從事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研究,例如意外發明了便利貼(研發一種超強黏合劑失敗後,卻意外地發明了一種可重複使用的、有黏性的便簽本)。

卡羅瑟斯和德魯的共同特點是,不管老闆要他們做什麼,他們都對沒有特定目標、自由的研究充滿熱情。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這種情況很罕見,現在可能更少見。我們的公司,封閉的工作環境,都沒有這種自由精神,甚至連教育體系都不鼓勵以興趣為出發點的學習和探索,而是教育學生要遵守規則,不提問題。這也是很多人越長大越感覺自己缺乏創新能力的原因之一。伊藤穰一經常問聽眾,他們中有多少人在上幼稚園時覺得自己是偉大的畫家,又有多少人現在仍然這麼認為。不出意料,他們的答案都很令人沮喪。

探索、質疑、違抗,這種對待工作和學習的方法幫助推動了互聯網的誕生和發展,也改變了從製造業到安全產業等各行各業的發展軌跡。互聯網的先驅們最初創業時都沒有商業計畫書,也沒有獲得別人的認同,他們只是做他們要做的和想做的。伊藤穰一幫助創立日本第一家互聯網服務供應商時,電信行業的律師們寫信告訴他不能這麼做,但他還是這樣做了。創建矽谷的創新者亦是如此。直到現在,矽谷依然佔據特殊地位,是靈敏、充滿生機、無限制創新的中心。

《爆裂:未來社會的9大生存原則》

【美】伊藤穰一 【美】傑夫·豪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17年9月

這已偏離太多。他要求德魯立刻中止現在的研究,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

1925年,德魯研製出了首款帶有壓敏黏合劑的膠帶。不久之後,他發明了透明膠帶(人們所熟知的蘇格蘭膠帶),從此徹底改變了3M公司的經營軌跡,從一家生產砂紙和金剛砂的美國本地製造商轉變成為多元化經營企業,而且仍在繼續從事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研究,例如意外發明了便利貼(研發一種超強黏合劑失敗後,卻意外地發明了一種可重複使用的、有黏性的便簽本)。

卡羅瑟斯和德魯的共同特點是,不管老闆要他們做什麼,他們都對沒有特定目標、自由的研究充滿熱情。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這種情況很罕見,現在可能更少見。我們的公司,封閉的工作環境,都沒有這種自由精神,甚至連教育體系都不鼓勵以興趣為出發點的學習和探索,而是教育學生要遵守規則,不提問題。這也是很多人越長大越感覺自己缺乏創新能力的原因之一。伊藤穰一經常問聽眾,他們中有多少人在上幼稚園時覺得自己是偉大的畫家,又有多少人現在仍然這麼認為。不出意料,他們的答案都很令人沮喪。

探索、質疑、違抗,這種對待工作和學習的方法幫助推動了互聯網的誕生和發展,也改變了從製造業到安全產業等各行各業的發展軌跡。互聯網的先驅們最初創業時都沒有商業計畫書,也沒有獲得別人的認同,他們只是做他們要做的和想做的。伊藤穰一幫助創立日本第一家互聯網服務供應商時,電信行業的律師們寫信告訴他不能這麼做,但他還是這樣做了。創建矽谷的創新者亦是如此。直到現在,矽谷依然佔據特殊地位,是靈敏、充滿生機、無限制創新的中心。

《爆裂:未來社會的9大生存原則》

【美】伊藤穰一 【美】傑夫·豪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17年9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